地基基础行业发展概况及细分市场、主要壁垒构成
1、地基基础行业发展概况
地基基础主要包含桩基工程及基坑支护工程。其中,桩基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或承台梁组成,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或岩层,或者将软弱土层挤密以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在建(构)筑物地下部分开挖基坑时,进行施工降水和基坑周边的围挡,同时要对基坑四周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进行监测和维护,确保正常、安全施工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用地日趋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基基础体量相应扩大,行业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2、行业细分市场情况
地基基础市场主要受下游行业各细分市场需求影响。《“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 6.9%以上,2020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 26.39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7.1%,房屋施工面积 149.47 亿平方米。“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建筑业迫切需要树立新发展思路,将扩大内需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展新路,这对地基基础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房地产
房地产是地基基础的重要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商业、住宅、办公楼、保障房等工程项目的地基加固及地下空间处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从 2014 年的 95,036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47,602 亿元2,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房地产行业涉及面广,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2022 年 1 月 25 日,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建筑业需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轨道交通
城市地铁、轻轨交通及城际高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地基基础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 2000 年开始加快建设,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全国城市(不含港澳台)轨道交通投资额由 2013 年的 2,165 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5859.8 亿元。截至 2021 年末,大陆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 9,206.8 公里,其中,2020 年运营线路新增 1,237.1 公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京张高速铁路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
2021 年 12 月 9 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轨道交通相关发展目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主骨架,以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衔接,以部分兼顾干线功能的城际铁路为补充,主要采用 250 公里及以上时速标准的高速铁路网对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 95%以上,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为使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衔接,合理推动轨道交通跨线运营。此外,按照《发展规划》截至 2025 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 10,000 公里。
(3)公路建设
地基基础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公路建设,主要是公路桥梁桥墩地基加固和桥梁桥墩承台地基处理。2021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28.07万公里,比2020年末增加8.26万公里。公路桥梁建设为地基基础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4)机场港口
机场、港口是地基基础应用领域之一。机场地基基础主要应用于航站楼、生产辅助用房、办公及服务设施用房、高架桥、机场跑道等机场工程的地基处理。在港口领域,地基基础主要应用于港口办公及服务设施等建设工程。
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数据,《202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净增通用机场31个,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70个;2021年,民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80.44亿元,其中,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1222.47亿元,比上年增加13.0%。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给民航业造成巨大冲击,全行业明确了“保安全运行、保应急运输、保风险可控、保精细施策”的防控工作要求,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科学决策,创造性应对,因时因势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发展,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国内航空运输市场成为全球恢复最快、运行最好的航空市场。然而,我国通航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薄弱,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披露的《国家一体化机场系统计划(2019-2023)》,截至 2019 年美国有 506 个机场用于商业运输,为中国机场数的 2.13 倍。由此可见,我国通用航空业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2022 年 1 月 7 日,中国民航局发布《“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中国民航将实现 6 大发展目标,包括:航空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综合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航空服务能力达到新水平,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绿色民航建设呈现新局面,行业治理能力取得新成效。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 270 个以上,比“十三五”末期增加 30 个以上。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 1,750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 9.3 亿人次。
3、 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由于地下区域土质、环境各不一样,相对于地上施工,地下施工技术要求高、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这对地基基础企业新技术的研发造成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一些成熟地基基础企业自行研发的技术,尚未在行业中广泛掌握使用,占据一部分固定市场份额也对新企业进入行业形成壁垒。技术和工艺的累积需要长时间的科研和制造经验,这对行业的新进入者形成明显阻碍。
(2)资质壁垒
地基基础行业准入门槛低并充分竞争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地基基础企业各项施工资质是否齐全在行业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行业需取得工程勘察专业类甲级设计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等多项资质,具备设计及施工一体化的资格。通过设计带动施工,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为业主节约造价、缩短工期,提升综合竞争力。不同级别资质、不同类别资质的企业可开展业务范围与地域不同。因此拥有级别较高、种类较全的资质是企业从事、拓展业务的重要条件。
(3)资金壁垒
地基基础不论是研发设计还是设备采购、升级等方面,前期都需要较多资金的投入,这需要企业拥有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积极投入研发设计及施工前期资金投入。对于新进入行业的企业大多数资金的来源主要为股东投入和自身经营的积累,资金问题也将成为企业发展和规模化经营的瓶颈。
(4)人才壁垒
人才是地基基础企业发展的根本。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核心关键人才的争夺将更趋激烈。随着企业业务规模扩大,现有的人力资源水平可能无法满足今后业务发展带来的在技术、管理、市场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在高端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层面,优秀的管理与技术性人才的缺乏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这不仅是地基基础业企业申请和保持资质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建筑施工项目正常开展、保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数量,决定着企业在同一时间可以进行施工项目的数量、工程质量和业绩水平。是否具备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也构成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一个障碍。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地基基础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