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类系统行业特点发展趋势及有利因素分析
发布日期:2022-07-15 15:39:48

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类系统行业特点发展趋势及有利因素分析

1、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类系统概况

(1)系统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稳健运营的基础,投资分析能力则是金融机构经营业绩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类系统指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中进行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的系统,可支持包括权益类、FICC 及衍生品等多种资产类别。

(2)政策背景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和复杂度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相关的政策不断推出。2022 年 4 月,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时期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工作方案》,会议强调“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压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2022 年 1 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应强化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企业级的风险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2020 年 8 月,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报告强调证券行业应通过数字化转型增强合规风控能力,全面提升在经纪业务、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水平。伴随我国金融市场业务的不断发展及监管要求的持续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的信息化需求持续提升,相关金融软件供应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2、行业竞争格局

从 FICC 及衍生品交易处理,以及多资产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领域来看,国内市场正处于成长阶段,主要公司包括恒生电子、金仕达、海益科技、杭州衡泰等,市场份额较为集中,头部企业在技术积累、客户覆盖、产品成熟度等方面具备一定先发优势。

2-220G5154142958.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1)FICC 及衍生品相关软件市场已进入发展机遇期

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三十余年的历程,权益类资产市场已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期,市场较为成熟。与之相比,FICC 及衍生品市场资产种类繁多、业务复杂度较高,近年来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相较于权益类资产相关业务系统,FICC 及衍生品相关业务系统的业务与技术特点相对突出,该类系统的金融工具覆盖面相对较广,涉及的风险因素相对更多,除交易处理能力之外,对软件底层的定价模型、风险计量模型均有较高要求,在国内的发展起步时间亦较晚。随着FICC 及衍生品市场的兴起和国内各类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加速布局,金融机构对于专业化的 FICC 及衍生品业务的系统信息化需求日益提升,相关产业预计未来将成为金融软件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2)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相关软件市场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升且需求旺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我国金融行业业务复杂度不断提升,为更好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相关监管政策不断升级,维护金融安全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发展,业务品种不断丰富,金融机构对投资研究、资产配置等投资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加。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均需要信息系统支撑。

金融机构面临复杂的市场、严格的监管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复杂度不断提升,金融监管政策持续推出,风险管理和投资分析能力已成为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的基础和业绩提升的保障,相关软件需求持续提升。

(3)政策更新与技术迭代,系统升级迭代需求旺盛

一方面,监管政策是影响金融软件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FICC 及衍生品市场与相关软件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相关政策与规则不断完善与更新。在行业监管政策驱动下,金融机构在 FICC 及衍生品业务的交易处理、风险管理、投资分析等各类业务流程中,关于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信息化需求持续提升,推动市场不断扩容。受益于监管政策驱动,相关产品根据政策的更新不断升级迭代,从而持续满足金融机构各类资产投资交易的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要求。

另一方面,公司所处行业具有技术与产品不断迭代的特点,由于金融产品迭代速度较快,客户需求随之不断变化,相应的底层引擎等核心技术、上层产品与服务体系也不断演进更新。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持续进步,科技对金融软件行业的赋能作用被不断强化,创新性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层出不穷,FICC 及衍生品业务相关软件行业发展已进入技术驱动的新阶段。

(4)金融机构对系统专业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客户黏性

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选定系统供应商后,通常可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由于金融软件系统在技术与产品层面都有较强的复杂度和专业性,金融机构对系统运行稳定性要求较高。供应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也不断加深对于金融机构客户的业务和系统需求的理解,与客户形成良性循环的合作关系。因此,除更新换代或者业务转型以外,金融机构更换业务系统往往较为谨慎,对于金融软件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黏性。

4、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监管政策推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软件行业特别是行业应用软件产业的发展,而金融行业作为行业信息化的战略要地,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推出,叠加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金融软件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2022 年 4 月,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十四五”时期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工作方案》,会议强调“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压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2021 年 12 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要求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深化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创新的科技武装,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2 年 1 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大力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场景运营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强化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2020 年 8 月,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报告从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客观分析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强调证券行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期,在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方面亟待加强,需要以数字化转型引领行业业态持续创新。

(2)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推动行业空间扩容

近年来,中国 FICC 及衍生品金融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根据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中登公司、SIFMA 数据,与海外金融市场空间对比,2017 年末,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达到 65 万亿人民币左右,约为美国债券市场规模的 1/4,换手率则为美国的 1/10 左右。2020 年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达到 104 万亿人民币左右,约为美国债券市场规模的 1/3,而换手率则提升到美国的 1/4 左右。随着中国 FICC 及衍生品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 FICC 及衍生品相关金融软件市场预计将迎来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业务复杂度的持续提升,维护金融安全、加强风险管理已成为金融行业稳健发展的重要课题,叠加金融机构面临的市场竞争与业务创新需求,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能力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风险管理类软件是金融机构实现有效风险管理的手段之一,投资分析类软件则为金融机构经营业绩提质增效提供了有效保障,两类软件均对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对比海外成熟市场的金融软件公司,国内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类软件供应商仍属于成长期,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创新持续赋能金融软件行业

软件行业具有技术更新迭代快、产品升级更新周期短的特点。一方面,金融产品迭代速度较快,客户需求随之不断变化,相应的底层引擎等核心技术、上层产品体系也不断演进更新。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技术创新对金融软件行业的赋能作用被不断强化,每一次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持续推动行业发展,技术创新在金融软件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化。

5、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人才瓶颈

金融软件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随着软件企业规模扩大,对高水平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有较好的软件开发能力,同时还需对行业的业务特点、行业政策有较好的掌握,并且能在项目执行中深刻理解客户需求,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我国金融软件行业起步较晚,具备软件开发与金融行业复合背景的人才数量较少。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对金融软件产品及服务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进而对相关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可能成为制约金融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2)资金压力

一方面,金融软件行业具有政策更新迅速、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的特点,需要金融软件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抓住市场机遇,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自身的竞争力。而技术更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不足往往是众多金融软件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也是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客户受内部预算管理及审批流程影响,回款存在一定周期,也会给金融软件供应商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中国风险管理与投资分析类系统行业市场调研及“十四五”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