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供需缺口大,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附报告目录)
定义:血液制品指由健康人或特异性免疫人群的血浆中分离、提纯或运用 DNA 重组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大手术、创伤补充血容量、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血友病等。我国市场上大规模生产使用的血液制品主要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白蛋白是我国血液制品占比最大的产品,但近年来静丙(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种。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血液制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地位:血液制品行业作为生物制药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全球医药市场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血液制品使用量和消费结构存在着巨大差异。以美国为参照对象,我国千人白蛋白使用量为美国的 70%;千人静丙使用量为美国的 7%;人均凝血因子产品使用量仅为美国的 6%。
市场规模:在生物制品行业中,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特有资源属性决定了其具有相对封闭、进入壁垒高的特点。自 2001 年起,我国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目前,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到 30 家,行业竞争格局十分稳定。近年来,虽然血液制品批发签量有所下滑,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血液制品整体价格呈上升趋势。2019 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到 242 亿元,虽较 2016 年之前增速放缓,但仍保持着约 10%的增速。目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2016-2019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供需缺口大:从需求终端来看,当前中国血制品市场与国际相比结构性差异较大,其中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较为成熟,但国内 2019 年静丙市场份额仅约 24%,而其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在 2016 年已经上升到了 47.3%;静丙国内适用范围和渗透率仍有待提升,其他小品种也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从供给端来看,中国每年血浆需求量约为 14000 吨,而国内企业采浆规模仅有 9000 吨左右,同时血制品企业集中度低、血浆综合利用率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血制品行业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相对供不应求的状态。
渗透率提升:长期看,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血制品临床渗透率的提升,终端需求将持续拉动,血制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和集中度将持续提升,有望强者恒强。
增长空间较大:从长期来看,中国血制品行业现状是结构不成熟、供需缺口大。在需求端的
临床应用方面,与国际应用水平差距较大,除人血白蛋白较为成熟之外,静丙和各类小品种均有较大空间;在供给端,血制品生产企业集中度低,采浆量缺口大。国内血制品行业发展水平仍与国际一流血制品企业差距较大,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