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抑爆产品拥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附报告目录)
1、灭火抑爆行业概况
灭火抑爆系统是利用紫红外复合光学探测器和紫外光学探测器作为火焰探测器件而研制的。通过采集紫红外复合光学探测器及紫外光学探测器的火灾信号,经过对信号进行隔离、整形、处理,输入到控制器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处理,完成火灾检测,根据预先设定的工作流程发出控制信号到灭火瓶及抑爆瓶,执行灭火及相关驱动,其状态信息通过总线传到车辆综合控制器进行分析、判断、处理。
灭火抑爆系统涉及的核心元器件主要有紫外光电管、线式温度传感器等。紫外光电管属于“日盲”型紫外探测器件,是各种紫外探测系统的核心传感器。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火焰监控系统、火焰报警系统等,是该类系统的重要器件,实现火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可对相关区域火情、火警进行实时监测。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灭火抑爆行业细分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军用灭火抑爆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战场上,高端攻击技术与主动防护技术同等重要,灭火抑爆技术为当今国际典型的新一代武器装备主动防护技术之一。在现代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轮式战车、导弹发射车、舰船及战机等是最主要的作战武器装备,但它们在遭受破甲弹、燃烧弹以及火炮等武器攻击洞穿机(车、船)身甲板后,会导致金属射流损伤油箱或触及其它易燃物品,使之着火,并进一步引燃引爆装备电器线路和诱爆自备弹药,从而产生二次效应,导致装备毁坏和人员伤亡。通过灭火抑爆技术能够实现及时扑灭一次火焰或火灾,迅速消除二次燃烧爆炸诱因,避免产生严重的二次效应。灭火抑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提升内载官兵的安全防护水平和生命存活率,具有重要的军事作用。
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灭火抑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半自动到自动、“模拟”到“数字化”的过程。目前的灭火抑爆系统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进程,以 DSP 为控制核心并辅以总线接口电路,实现了灭火抑爆、故障监视、自诊断以及和上位机通信等功能。
未来军用灭火抑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其内涵是智能识别、智能判断、信息共享等。智能识别是指系统探测器具备智能识别算法,能进行动态参数调整,能识别火源类型、火源位置、火源大小等特征。智能判断是指系统能判断自身的使用场景,自动匹配车型使用要求,并采取相应的灭火抑爆策略。信息共享即在系统内部各探测单元之间进行火源信息共享,实现多维度精确判断,同时通过云平台的建立实现各车辆间灭火系统数据共享,完成数据收集与分析,动态调整灭火抑爆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军武器装备升级换代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予以推动和实施。我国武器装备正处于升级换代过程中,特别是陆军装备的二、三代坦克和装甲车辆,鉴于以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防护(火焰探测及抑爆)水平较低,急需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加之四代坦克已列入国家陆军武器装备重点发展项目,因此我国军用灭火抑爆系统需求量较大。
3、民用灭火抑爆产品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易燃易爆行业火灾及爆炸等燃爆安全隐患明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并且部分事故还引发大气污染以及环境破坏,致使生态失衡。尤其是近些年发生的“连云港 12.9 重大爆炸”、“天津港 8.12 火灾爆炸”、“江西 7.23 油漆厂燃爆”、“昆山 8.2 粉尘爆炸”、“成都 5.20 富士康粉尘爆炸”、“攀枝花 8.29 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 “江苏响水 3.21 特别重大爆炸”等典型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因此灭火抑爆技术在民用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除煤矿等少数领域有瓦斯抑爆产品外,其它行业大多采用传统的消防方式进行防控,传统的防控手段对爆炸控制效果有限,采用抑爆技术进行控制能够更好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民用灭火抑爆产品拥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灭火抑爆产品在民用领域可应用于煤矿、能源、电力、粉尘工业、公共交通等领域,目前在煤矿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瓦斯爆炸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瓦斯事故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因此,瓦斯爆炸的防控仍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由于井下瓦斯爆炸具有破坏性、突发性、灾难性、环境复杂性等特点,瓦斯爆炸灾害的防治技术始终是我国煤矿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国内在主动抑爆装置研制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抑爆装置的智能触发与启动,采用不同的抑爆介质研究了各方面因素对抑爆效果的影响,从而使抑爆效果更智能、高效、可靠。
4、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进程急需新型灭火抑爆系统产品,灭火抑爆系统产品的升级将会持续提升其国产化技术水平,形成我国自有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系统的升级将会持续提升我军战车、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舰船和战机等装备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提升官兵的安全防护水平和生命存活率。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灭火抑爆系统成本和价格的进一步降低,灭火抑爆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但我国民用市场能否有效培育和成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