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影像设备将继续朝着微型化、穿戴化方向发展(附报告目录)
1、智能影像设备发展历程概况
智能影像设备是指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影像设备,系由传统影像设备演变而来,是传统影像设备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航拍无人机、全景相机、运动相机、可穿戴摄影设备等。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智能影像设备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图片源于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影像设备行业,以运动相机、航拍无人机、全景相机等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开始快速发展。2010 年,GoPro Hero HD 摄像机问世,实现用极小的机身完成 1080P 视频拍摄,运动相机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规模化生产;2014 年,大疆推出第一代消费级航拍无人机 Phantom 2 Vision,消费级航拍无人机逐渐形成规模;2013 年,日本理光推出了第一款全景相机;从 2017 年开始,Insta360 影石、三星、尼康等多个品牌纷纷推出全景相机,推动全景相机市场快速发展。
2、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整体规模从 2015 年的 41.20 亿美元,快速增长到 2019 年的 87.68 亿美元,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20.78%。
数字技术、全景技术和 AI 等技术的涌现和发展推动了影像设备的视觉演变。早期的胶片相机摄影以胶片感光来模拟成像。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数码相机及拍照手机逐渐取代胶片相机的市场地位,摄影录像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近年来,伴随着全景技术、AI 技术、传感器技术的突破发展,影像设备行业引来了新的一轮市场更替,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影像设备从 2D 平面“视界”逐步演进到全景 3D 立体“视界”。高效能的全景技术将成为未来智能影像设备的创新源动力,助推行业快速发展。
3、行业发展趋势
(1)影像设备微型化、可穿戴化
微型化、可穿戴化已成为影像设备的新趋势。近年来,传统影像设备制造商已经将研发重心的方向从单反产品转向了轻便的微单无反产品,2019 年微单相机的销量占传统影像设备销量的比重达到 48%左右。在智能影像设备领域,品牌厂商推出的产品也逐步走向微型化、可穿戴化。Snap 2016 年发布的 Spectacle,小米 2017 年发布的米家小相机,大疆 2018 年发布的 OSMOPOCKET、2019 年发布的 OSMO ACTION 以及影石创新 2019 年发布的 GO 都属于轻巧便捷、可携带或可穿戴的影像设备产品。未来的智能影像设备产品将继续朝着微型化、穿戴化方向发展。
(2)物联网可视化终端
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是物联网部署实施与实现应用的重要环节。物联网的系统集成一般面向大型客户或垂直行业,如政府部门、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石油钢铁企业等,往往以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形式为主。智能影像设备完善了智慧城市可视化终端的最后一环。由全景相机所构建的数字化全景档案,在项目展示、内容说明、场景引导上都能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发展迅速。
(3)软件技术将成为智能影像设备厂商必争之地
(4)全景技术助力智能影像设备应用场景拓展
(5)个性化影像设备
早年影像设备行业主要集中在佳能、尼康、徕卡等几个有限的照相机制造商,消费者通常直接购买制造商固定的套机产品。近年来,消费者对于外闪设备、镜头、甚至机身的形态都有了个性化的需求。摄影本身为自己对所见世界的认知,借助不同的机位、机身、镜头或者参数、从而呈现出不同拍摄思路,这也必然带来了许多个性化的智能影像设备。因此,未来智能影像设备的个性化需求将会日益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