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我国惯性导航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4-27 06:51:09

我国惯性导航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附报告目录)

惯性导航与制导控制行业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其涵盖了光、机、电制造技术、精密测量、微小信号处理、微小误差模型建立等关键技术,在军事及民用各领域有广泛应用,属国家急需和重点扶持的产业。

1、产业链结构分析

惯性导航产业链的供给端主要分为器件制造、模块组装和软件设计、系统集成三个层级。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惯性器件和其他参考信息设备;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处理模块、测量单元模块和卫星测姿模块,以及对各模块进行系统集成和软件设计等工作;产业链下游即需求端,包括了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的各大终端客户。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惯性导航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惯性导航产业链结构图

2-21042FA130929.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产业链上游惯性器件研发和制造难度大,价值也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在中低端陀螺仪层面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部分高端陀螺仪仍依赖进口。

产业链中游主要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对上游器件厂商生产的标准化惯性器件进行惯性技术测试等相关工序,根据参数及目标工作环境调整惯性技术系统以对惯性器件进行纠偏、补偿等,集成相关功能性芯片、基础元器件等工序,并选用适当算法、参数,开发适合客户行业及工作特点的软件,最终集成为能够让下游终端用户直接应用的惯性技术产品。

产业链下游面对行业客户需求,满足军用、民用不同领域客户对惯性导航系统性能的要求。惯性导航技术作为国防关键技术,是武器装备信息化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是提高我军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惯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民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国家已将其应用到民用航空、船舶、地面车辆、大地测量、地质勘探、海洋探测、气象探测、高层建筑、桥梁和隧道等诸多领域。

不同领域使用惯性器件的目的、方法大致相同,但对器件性能要求的侧重各不相同。从精度方面来看,航天与航海领域对精度要求高,其连续工作时间也较长;从系统寿命来看,发射后无法更换或维修的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要求最高,制导武器对系统寿命要求最短,但须满足长期战备的高可靠性要求。

2、我国惯性导航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我国的惯性导航技术已有近 60 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了液浮陀螺;70 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了平台式惯导系统;80 年代末研制成功捷联式惯导系统;90 年代开始研制基于光纤、激光陀螺的惯性导航系统;2000 年后,我国也逐步开始 MEMS 陀螺及其惯导系统的研制工作。

惯性导航技术是军事领域最重要的核心通用技术之一,惯性导航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先进性。考虑到我国惯性导航技术与英法美等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而该技术对提升我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实现精准的军事打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将会长期增加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