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国产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4-21 07:15:13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国产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附报告目录)

1、生物试剂产业链结构分析

生物试剂产业链上游为生物、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及耗材供应商,由生物试剂生产商利用上述原材料开发种类丰富的生物试剂,用户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 CRO 企业等。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生物试剂产业供需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生物试剂产业链结构图           

2-2104210G5354A.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生物试剂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技术和人才壁垒:生物试剂行业与体外诊断行业均属于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对行业内企业的产品种类丰富程度、研发效率与创新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尤其是高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行业内企业既需要具有多学科复合型的研发团队支持产品和技术创新,又需要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技术的积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建立、人才的招募与培养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行业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足够的技术积累及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建立,并招募及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覆盖研发、管理及销售的人才团队。

品牌壁垒:品牌知名度是生物试剂行业企业、体外诊断行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生物试剂的种类众多,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和医药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用户对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品牌知名度的产品。行业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广泛的品牌知名度。此外,在面对新品牌的产品时,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 CRO 企业、医院等终端客户往往会考虑其可能承担的风险以及要习惯该产品的使用所付出的成本,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使其产品得到上述用户的广泛认可。

资金壁垒:经营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的行业新进入企业可能因为资金实力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较为庞大的资金投入对行业新进入企业形成一定的壁垒。

营销渠道壁垒:营销渠道的建设对于生物试剂行业与体外诊断行业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生物试剂行业而言,产品的用户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 CRO 企业等,用户较为分散,需要依赖广泛而有效的营销渠道进行开拓与维护;同时,用户对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通常不会频繁进行更换,先进入行业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行业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拥有较为广泛的用户群体。

3、生物试剂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生物试剂广泛应用于包括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多个领域,因用途广泛,形成的产品品种繁多。赛默飞、凯杰等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技术和产业整合,快速扩充自身产品线,并通过与其自主生产的仪器协同发展,扩大了市场份额;而行业内中小型企业受制于技术、资源等限制,无法形成广泛的品种覆盖,仅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及技术优势生产经营部分品种,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在我国大力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和下游应用的背景下,生物试剂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底层技术快速迭代、产品种类逐渐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发展特点。

整体来看,由于国内生物试剂行业企业在关键原料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同海外跨国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生物试剂在种类丰富度和产品品质上亦与进口产品存在差距,进口产品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4、我国生物试剂行业发展趋势

1)国产的份额不断扩大

随着国产生物试剂的种类逐步丰富、品质逐步提高,且国产生物试剂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 CRO 企业等对国产生物试剂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国产生物试剂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进口生物试剂受复杂国际形势影响出现了价格提升、供货紧张等现象,使得生物试剂的本土化供应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优质品牌的生物试剂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进一步推动生物试剂的进口替代进程。

2)试剂品种和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随着包括高通量测序、CRISPR 技术在内的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试剂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场景随之增加,从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的生命科学研究逐渐开始应用到高通量测序、动物检疫、体外诊断等新兴领域。

3)试剂质量不断提高

由于我国生物试剂行业起步较晚,国内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在我国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下游应用发展的大力支持下,国产生物试剂企业在技术水平方面有所提高,国产生物试剂与进口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