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聚乳酸行业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0-09-02 19:45:23

聚乳酸行业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1、聚乳酸行业发展概况

聚乳酸系乳酸单体经脱水缩聚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典型的合成类 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环境友好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易于加工成形等优点,在生物医用高分子、纺织行业、农用地膜和包装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聚乳酸行业供需格局及前景预测报告

聚乳酸特性

2-200Z2194545U8.png

聚乳酸的自降解以水解为主要形式,通常不需要特殊水解酶,降解产物可参加体内循环,最终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体外,对环境不产生污染。聚乳酸属脂肪族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其力学性能主要受其结品度的影响,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等性能相当,可有效替代石油基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采用注塑、热塑、挤出成型、吹膜成型、发泡成型等方式加工。

由乳酸单体聚合生产聚乳酸的技术经过数十年发展,目前其工业化生产技术已经日益成熟。聚乳酸的生产方法可分为以乳酸单体直接脱水缩聚的一步法,以及先将乳酸脱水生成丙交酯、再开环聚合制得聚乳酸的二步法。目前世界上生产高品质大分子量聚乳酸均采用两步法。

聚乳酸(PLA)属于生物基塑料中的一种,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EuropeanBioplastics)定义,生物基塑料是一类生物基、可生物降解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具有不同特性的创新型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淀粉共混物(PSM),生物基聚乙烯(PE)、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生物基聚酰胺(PA)、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已内酯(PCL)。上述生物基塑料按原材料是否为生物基材料,是否可生物降解两个维度,可划分如下:

生物基塑料按原材料划分

2-200Z2194553I5.png

资料来源:EuropeanBioplastics、普华有策

近些年,随着改性及共混技术的发展,生物基塑料在硬度、力学强度、耐热性、透明度等性能指标方面已接近传统石油基塑料,同时由于生物基塑料凭借原材料的可再生性、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低碳排放,以及部分材料废弃后的可生物降解性等优势,已在许多领域开始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

全球生物基塑料下游应用情况

2-200Z21946014c.png

资料来源:EuropeanBioplastics、普华有策

2、聚乳酸的主要应用

(1)聚乳酸在塑料行业的应用

利用聚乳酸成型的生物基塑料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家电及电子产品外壳,可生物降解的医疗植入物,罐、杯、瓶和包装材料等。聚乳酸塑料的力学特点类似于传统的塑料材料,如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塑料可以利用已有的石化塑料工厂生产,而不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工业投资。传统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然而这三种方法都不能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塑料填埋后破坏了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导致植物发育不良,减产。早在2013年,据中国科学报报道在新疆、甘肃一些地方,长期累积的废旧地膜每亩高达20公斤,相当于在土地中铺了5层塑料膜,土壤地膜残留使农作物减产10%~20%。一些塑料本身的聚酯成分和其中辅助材料的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剧毒物质二恶英就是其中一种。

我国塑料垃圾主要来自农用地膜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包装材料,回收利用难度大、成本高,塑料回收利用的工业化发展也有较大不足。

聚乳酸为可生物降解材料,降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分解的中间产物乳酸对人体无害,且其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为可再生资源,因此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引起广泛关注和支持,并已较大规模投产与投放市场。

(2)聚乳酸在纤维行业的应用

聚乳酸纤维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如比PET亲水性好、悬垂性、舒适性和手感好、回弹性好、较好的卷曲性和卷曲持久性、收缩率可以控制;强度高、抗紫外稳定性好、比PET密度小、可以用分散性染料染色、成型加工性好、热粘结温度可以控制、结晶熔融温度可以在120~170℃范围内变化、可燃性低、发烟量小等。这些特性刺激了聚乳酸纤维在纤维和非织造布领域的应用,并且聚乳酸纤维可以制成圆截面的单丝或复丝、三叶形截面的丙纶膨体长丝(BCF,可用于织造地毯和毛毡)、卷曲或非卷曲的短纤维、双组份纤维、纺粘非织造布和熔喷非织造布等,这使聚乳酸纤维在服装市场、家用及装饰市场、非织造布市场、双组份纤维领域有重要的用途。

(3)聚乳酸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和抑菌性能。近年来聚乳酸应用于医药工业比例增加,尤其是L-聚乳酸对人体有高度安全性,并可被组织吸收。在植入生物体后,不但有足够的初始力学强度,而且在降解过程中,降解速率还应与组织细胞的生长速率相适应,以保持合适的力学强度。所以,需要根据医学上不同的要求制备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因为聚乳酸的结晶度和其分子量有直接的关系。此外,还可通过自增强技术改善聚乳酸高分子的晶体结构,以提高聚乳酸材料的力学性能。聚乳酸作为医用生物材料,无毒性是其应用中优先考虑的因素:聚乳酸材料植入生物体后,对生物体无毒副作用,而且具有防粘连、诱导骨生长及逐步降解、吸收等优良特性。

目前国内外聚乳酸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方兴未艾,新的用途不断被开发出来,聚乳酸已经成为目前医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和最有前景的高分子材料。

3、行业市场化程度及竞争格局

目前,在全球乳酸及聚乳酸市场上,产能超过10万吨的企业共有三家:分别为荷兰科碧恩-普拉克(Corbion-Purac)公司、美国NatureWorks公司及金丹科技。其中,科碧恩-普拉克为全球最大的乳酸及其衍生物、丙交酯、聚乳酸供应商,在荷兰、西班牙、巴西、美国、泰国都有生产工厂,现具有年产36万吨乳酸及其衍生物、丙交酯的生产能力,约占全球总产能的26%。科碧恩-普拉克在荷兰和西班牙的工厂目前主要生产高端产品如医药级的L-乳酸衍生物和D-乳酸等。另外,科碧恩-普拉克还通过生产丙交酯、聚乳酸参与到聚乳酸的产业链中。美国嘉吉公司下属的NatureWorks为全球最大的聚乳酸生产企业,目前拥有每年22万吨的L-乳酸生产能力,约占全球乳酸总产能的约24%,但NatureWorks自产的乳酸并不对外销售,而是专门供应NatureWorks 的15万吨聚乳酸工厂。NatureWorks供应了目前全球市场上大多数的聚乳酸树脂原料,是全球唯一产能达到15万吨级的聚乳酸生产商,远超过其他聚乳酸生产商的生产规模。

我国的乳酸及其衍生品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优胜劣汰后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金丹科技、百盛科技分别具有12.8万吨和4万吨的乳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规模,占据了我国乳酸行业的大部分生产能力及市场份额。聚乳酸的生产在我国目前仍属起步阶段,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其中,聚乳酸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为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每年1.5万吨的产能,未来计划扩至6.5万吨。国内其他企业,如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也陆续投资建设了规模不等的聚乳酸生产线。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市场乳酸、乳酸盐及乳酸酯的市场份额主要为国内企业所占据,但丙交酯、聚乳酸产品的市场份额仍为NatureWorks、科碧恩-普拉克等外资企业所占据,国内企业目前受制于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市场份额仍较小,企业实力与 NatureWorks、科碧恩-普拉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行业发展趋势

(1)下游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在乳酸的传统应用领域,来自食品和饮料市场的需求将继续推动乳酸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在美国,乳酸主要被用作酸味剂,而在即食肉类行业也将继续保持增长。西欧和日本食品饮料行业对乳酸需求的增长将相对温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食品和饮料市场对乳酸需求的增长会更加强劲,乳酸将被持续用于当地食品保鲜剂、食品强化剂和PH调节剂等。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已成为乳酸及其盐类和酯类的重要市场。这个市场,美国和西欧将继续稳步增加,而中国则会出现更强的增长,乳酸在该领域的用途主要包括静脉解决方案、洗发水、肥皂、抗衰老的α-羟基护肤霜和润肤品等。

在乳酸的新兴应用领域,来自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全球聚乳酸(PLA)市场未来将以超过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3年,全球聚乳酸需求量将达到30.19万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是市场前景广阔的发展领域,聚乳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在迅速增加,聚乳酸塑料有望成为乳酸最有前途的终端应用领域之一。

(2)新产品及技术进步有助于应用领域的开拓

针对乳酸生产企业来讲,在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的同时,加大对于食品饮料和医药护理等附加值较高行业的应用研究和推广,由单纯的乳酸产品生产商向为客户提供乳酸及应用技术服务的供应商转变是行业内企业未来保持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聚乳酸作为一种新型可降解的环保型材料,其特点为绿色环保、安全无毒,这种高分子的材料由于其环保的性质,在包装、医药、食品、纤维、3D打印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随着近些年乳酸缩聚、催化技术的进步,聚乳酸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其在下游各行业的推广应用在时机上已日益成熟,近几年聚乳酸产业的市场和生产规模都有很大增长。我国聚乳酸行业发展在经历前些年的导入期后,目前正进入成长期,未来几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以玉米淀粉作为糖源通过发酵法生产乳酸仍然是行业内主要的乳酸生产工艺,在乳酸下游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乳酸上游探索利用秸秤、玉米芯、甘蔗渣等作为原材料生产乳酸的新技术就变得十分必要和意义重大。该方面的技术进步,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有利于降低乳酸生产成本及解决秸秤焚烧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