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行业市场规模、重点企业竞争分析(附报告目录)
1、人工晶状体行业发展分析
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或缩写为IOL)是III类医疗器械,属于高值医用耗材,综合了材料、机械、光学和精密加工等前沿技术,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人工器官。人工晶状体的核心技术包括材料、光学与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等方面。复明性白内障手术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转变推动了人工晶状体材料、光学与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发展进步。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晶状体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1)材料方面
材料合成经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胶(silicon)—亲水性丙烯酸酯或水凝胶(hydrophilic acrylic or hydrogel)—疏水性丙烯酸酯(hydrophobic acrylic)的发展历程。其中PMMA是硬式材料,用于制造非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后三种为软式材料,用于制造可折叠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从非可折叠”发展到“可折叠”是行业内的一大进步,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切口,减小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市场上人工晶状体材质主要为亲水性丙烯酸酯和疏水性丙烯酸酯,二者之间比较,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在降低后发性白内障(PCO)、眼内植入长期稳定性、力学机械强度等方面较亲水性丙烯酸酯材质具有优势,是目前国际市场上主流的人工晶状体材料。
(2)光学方面
光学设计是人工晶状体实现功能性应用的核心技术。随着生命的延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不仅满足于手术后能复明,而且要求手术后视力能满足各种治疗功能与生活需求,如阅读,驾驶,户外运动等,产生了在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同时对人眼进行球差矫正,散光矫正,老花纠正等的临床需求,白内障手术也由复明性手术向屈光性手术发展。过去5-10年,国际人工晶状体的发展重点是各类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用于使人眼术后获得最佳的视觉质量,恢复年轻时的视力。人工晶状体的光学设计经历了“球面-非球面-环曲面(Toric)-多焦点-可调节”的发展历程。
(3)其它方面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人工晶状体及白内障手术有以下优化方向及发展趋势:
预装技术:将人工晶状体预先装载在推注系统内,手术中不需要进行人工晶状体的现场装载,直接推注,操作简便,步骤统一,能够避免晶状体划伤、手术污染等问题,是目前国际人工晶状体的发展趋势。
微创化发展:随着现代超声乳化手术、显微手术、粘弹手术等手术方式的变革,人工晶状体的材料、设计、植入系统的不断完善,白内障手术日益朝着微创化方向发展,目前常规的手术切口是2.2~3.0mm,微切口一般是指2.2mm以下,最小的超乳切口可达1.8mm以下。
精准化发展:人眼是一个精确的光学系统,人工晶状体的设计日益高端化、精准化,对白内障手术的精准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飞秒激光和术中测量系统辅助手术是白内障领域热门的发展方向,帮助医生完成切口制作、精确撕囊、低损伤碎核、术中导航等操作,提高手术的精准度,但这些设备大都价格昂贵,在病人的普适性、手术环节的简单化方面仍有待改善,普及率较低。
个性化发展:人眼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人种、不同地域的人眼存在统计学差异,理想的人工晶状体也应是个性化的。现有的人工晶状体仅在屈光度、柱镜度是可做选择的,其它的参数基本为统一设计,未考虑人种、像差、眼部结构尺寸等方面的个体化差异。行业内个性化的需求一直非常明确,但受到人工晶状体的生产工艺和医疗器械监管制度的限制,实现个性化定制十分困难,有大量的研究机构正在研究人工晶状体的3D打印技术,最新的进度显示,3D打印技术在实现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成像性能、生物安全性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瓶颈。同时真正的个性化在理论预期与实际效果方面的探讨和相互印证之路还非常漫长。
2、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增长分析
2012年全国白内障年手术量达145万例,至2018年约为370万例,2012至2018年我国白内障手术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90%。白内障手术渗透率提高,推动我国市场容量人工晶状体不断扩大。普华有策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工晶状体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5.7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18%。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非急诊手术影响较大。预计2021年之后人工晶状体行业恢复正常增长率,增长率在10%左右。
2016-2019年我国人工晶状体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人工晶状体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目前,人工晶状体主要的先进技术由国际四大眼科医疗器械公司,包括爱尔康(美国)、强生(美国)、博士伦(美国)、蔡司(德国)掌握,这四大公司也占据国际人工晶状体市场的主要份额。根据爱尔康公司的报告及估算,2017年全球人工晶状体市场中,爱尔康市场份额占31%,强生占22%,博士伦占6%,蔡司占4%,以上四家共占63%全球市场份额。目前国内主要竞争企业为昊海生科、爱博诺德、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及珠海艾格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