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全球及中国专用防护装置行业发展概况及需求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0-08-30 15:42:56

全球及中国专用防护装置行业发展概况及需求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1、专用防护装置行业概况

专用防护装置作为部队装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装备,是防务装备保护、储存、运输、保管、供应的重要保障手段,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高效完成装备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时期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的无声伙伴。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专用防护装置市场供需格局及前景预测咨询报告

专用防护装置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保障防务装备的存放、运输安全,其早期材质主要以木质材料为主,随着世界化工工业的发展,逐步向高分子合成材料发展。防务装备的特点是精度高、几何形状复杂、造价昂贵,并且大多数产品都是重量重、体积大的钢制材料产品,因此对防护装置的各种性能要求十分严格。而早期“以木为主”的防护材料在强度、防震、防潮、防腐等性能方面较差,为了提高防护装置的各方面性能,不得不在其厚度、加强筋以及内防护装置等方面下功夫,从而造成防护装置的臃肿、笨重及结构不合理,进一步增大了防护装置的体积、重量、造价,同时给装卸、运输、堆码、仓贮带来极大的不便。其次,传统的“以木为主”的防护装置材料,资源浪费,加工复杂,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和限制了相关产品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发展,大型防务装备和高科技特种装备(包括各种作战平台、电子装备平台、新兴装备等)的不断应用,这些装备是由复杂技术构成的综合体,制造精密、材料构成复杂、价格昂贵、防护质量要求严格,因此防务装备的防护装置结构与封存方式必须符合其结构特点和物理及化学特性。专用防护装置是确保装备可靠、长寿命、战时迅速转化为战斗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满足现代战争条件下物资防护的需要,需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材料,并应用于装备防护领域。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装备防护的地位和作用的认知不断深化,世界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兴防护材料和防护技术层出不穷,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及金属材料在装备防护中被大量采用,使得装备防护材料功能与性能得到了整体提升。

(1)国外装备防护领域发展情况

国外关于装备防护的材料及技术研究比较深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已经开始了装备防护的研究。二战之前,装备防护装置还处于原始、孤立和分散的状况。对装备防护的研究局限于物流领域,对各类材料的腐蚀变质机理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各种装备防护技术也不能满足多环节、远距离和长时间的使用要求。装备防护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美国在二战期间防务装备及物资损失惨重,若干物资和防务装备在由美国本土运往欧洲战场的途中锈蚀变质报废。

上世纪 40 年代末期,美国的一份专用规范问世,系统的总结了二战期间装备防护技术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包括弹药在内的各种专用物资的防护方法,美国装备防护技术日趋成熟。到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在防护装置技术方面的成果迅速在西方各国得到应用,同时,防护装置的材料、容器、封存防护装置工艺、检测试验方法及设备等方面趋于完善并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集多学科原理的综合性、专业性的防护装置技术迅速形成。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研究防护装置技术已涉及防护装置材料、防护工艺、防护装置结构、防护装置测试、防护装置机械、防护装置管理、防护装置教育、防护装置标准化等众多领域。美国国防部研究机关,海陆空三军及众多工业部门、若干大学纷纷成立防护装置研究与试验机构。此时期形成的技术手册、标准文件、教程和条例不但指导着专用物资防护装置技术的发展,而且直接运用于工业产品防护装置上,引导西方工业国家在防护装置方面的技术进步。到 1999 年,美军的各种型炮弹塑料防护箱占炮弹防护箱的比例已达到 65%左右。

目前美军正大量开发各种耐寒薄膜、防潮薄膜、防腐薄膜、高屏蔽薄膜等多功能性复合薄膜,以适应各种弹药的防护需要,同时,美军不断寻求新的内防护装置材料,大力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在弹药防护装置上的应用。

(2)国内装备防护领域发展情况

我国早期常用的专用防护装置主要以木质箱为主。木质箱重量较大,限制了每个作战单元携带弹药及装备的数量,其次是耐腐蚀性差,特别是在野外作战演练存放时,易变形、破损和虫蛀;箱体的防潮性、阻隔有害气体的能力都很差,不能提供较好的装备保存环境,大大减少了弹药的保存期。

随着我国对专用防护装置的性能及质量要求提升,逐步开展对新型防护材料的研究。在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曾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挤出拉管成型、两端热焊封,用来防护中、小口径炮弹,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玻璃钢)制作防护装置筒;90 年代起,国内有关单位相继开展了弹药塑料防护装置的研制开发工作;近年来开始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玻璃钢)高性能工程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各种枪弹防护装置和坦克、炮车、输弹车用弹丸及药包筒。上述非金属防护装置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化学腐蚀性好、弹丸一致性好、装备方便、生产效率高、勤务维修性好等特点。当前,国内专用防护装置的供应商主要利用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经挤出注塑、吹塑成型加工方法,制作包括聚乙烯塑料箱(筒)、聚丙烯塑料箱(筒)、PVC 塑料箱(筒)、ABS 塑料箱(筒)、PA(尼龙)塑料箱(筒)、玻璃钢缠绕成型弹药箱(筒)等。

2、我国装备配套领域竞争格局

我国防务装备配套领域目前采用的是严格的许可制度。兵器装备配套领域主要由中国兵器集团及中国兵装集团主导,中国兵器集团及中国兵装集团在我国兵器装备市场具有主导地位并受国家政策的支持。上述两集团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 1999 年 7 月由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重组改制而设立。目前,中国兵器业务主要以坦克装甲车辆、火炮、火箭炮、火箭弹、导弹、炮弹、枪弹、炸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等火工杀伤性武器为主;中国兵装主要以末端防御、轻武器、先进弹药、信息光电、反恐冲突等装备体系为主;中国兵器及中国兵装作为我国较早的装备企业,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技术基础较完备,具有较强实力。

从我国防务装备产业链条来看,部队是防务装备的终端用户,中国兵器集团及中国兵装集团旗下的各总装厂商为兵器装备的总装厂商。其他兵器装备配套供应商主要为装备零部件的配套商。鉴于中国兵器集团及中国兵装集团在我国兵器装备市场具有主导地位,装备产业链其他各环节配套业务的参与者大多与中国兵器集团和中国兵装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开展业务合作,共同参与装备的整体制造,形成目前我国防务装备领域各企业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格局。

3、专用防护装置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国防支出近几年都保持较高的增长,但国防事业建设整体发展水平 还较低,与我国经济水平及国际地位不符,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 年 我国 GDP 为 900,309.00 亿元,当年国防支出占 GDP 比例为 1.23%。我国国防支 出占比 GDP 这一数字远低于多数欧美发达国家,而作为欧美发达国家代表的美 国,其 2018 年国防支出为 6,220.00 亿美元,GDP 为 205,130 亿美元,国防支出 占 GDP 比例 3.03%。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保护扩展国家利益的需要,我国 国防支出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8年世界各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

2-200S015432A35.png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各国政府发布统计

(1)国防开支持续增加,为行业规模增长提供了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战略性产业,它不仅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增强国防实力,促进国防现代化,带动其他产业及提高工业化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发言权日益显著,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背景下,需要强大军力保障国家利益。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开展海上护航、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也要求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2)弹药类装备需求不断增长,为专用防护装置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其他地区军事存在和军事同盟体系,国家安全存在威胁。国家不断加强军队和装备建设,力争到 2025 年基本实现国家防务装备和部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部队。弹药作为防务装备和部队训练的消耗品,其需求量将随国家对防务装备建设不断增加而增多。

a、通用化防务装备发展带动弹药种类和需求增多

随着我国弹药口径的通用化,我国正在引导和激励研发资源投入到更少口径的通用防务装备平台上,并进一步发展通用弹药的种类和用途,通用弹药种类将持续增长,通用弹药的需求量也将提高。

b、部队信息化建设及防务装备更新换代。

为适应世界新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要求,我国提出国家安全和部队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确保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步入信息化战争时期,精确制导装备成为趋势,而弹药的信息化是防务装备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家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对信息化弹药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大。信息化弹药本身技术含量较高,结构复杂,而且大量采用电子元器件、光学器件等,与传统弹药相比,其储存寿命会有所下降,更新采购的比例较高。因此,其需求量将随着信息化建设及防务装备更新换代的发展而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c、部队训练和实战化演习不断加强

为加强部队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威慑力和实战能力,2009 年我国启用了新一代的训练与考核大纲,明确要求把对抗训练作为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途径和部队训练基本形式。另外,为提高各兵种的作战能力,演习频率和强度也明显提高。2015 年国防白皮书《中国军事战略》明确要求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坚持把实战化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深入开展基于实战需求的模拟实景训练、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仿真训练、符合实战标准的实兵对抗训练,努力使训练和实战达到一体化。和平时期,部队采购弹药类装备一般是训练和备战需要,随着我国实战部队训练和实战化演习的不断加强,弹药作为防务装备的消耗品消耗量很大。

训练和演习过程中选择运用实弹会对训练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且现代化的弹药采用大量的电子和光学元器件,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制作周期长且成本较高,而作为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较低成本的训练弹药将不断被采用。因此,未来随我国实战化训练和演习常态化,训练弹药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训练弹的包装及防护需求也必将增加。

随着现代战争的不断演变,更多现代化、信息化的高技术含量防务产品及相关设备得到部署与使用,国家对专用防护装置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随着我国部队建设的不断加强,弹药消耗不断增加,将为专用防护装置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d、我国武器装备出口量加剧

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分析指出,2015~2019 年,预计中国北方工业集团(中国兵器集团)导弹生产数量将成为世界第一(29,423 枚,占比 14.60%),美国雷神公司位居第二(22,658 枚,占比 11.24%),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位居第三(18,380 枚,占比 9.12%),第四和第五依次是美国地狱火系统公司(12,094 枚,占比 6.00%)、俄罗斯高精武器系统控股公司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10,363 枚,占比 5.14%),其余所有导弹生产商总共将生产 108,589 枚导弹,占比 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