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市场供需原因及前景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0-08-22 08:42:16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市场供需原因及前景分析(附报告目录)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国际市场竞争情况

从全球市场来看,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工业化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和行业标准较为完善,市场对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产品接受程度较高,已发展成为主要消费地区,以美国MCR Safety、美国PIP、英国Arco、日本 Showa、日本绿安全等为代表的行业内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该等地区的企业之间主要围绕技术水平、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展开竞争。但由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人力、原料等成本较高,使其在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将制造环节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通过成立跨国公司、在当地直接建厂生产或以OEM、ODM模式委托当地企业代加工等方式生产,而自身负责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建设、渠道铺设及部分高端产品的生产等。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咨询报告

中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韩国等国家在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过程中,凭借技术研发、原材料供应、产业配套及人力成本等优势,嵌入到全球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产业链中,通过OEM、ODM等方式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制造中心,部分领先企业通过与国际接轨掌握了高端产品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在全球竞争中优势不断增强,该等地区的企业之间主要围绕产品质量可靠性、专业化生产、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展开竞争。

(2)我国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起步较晚,市场供求均以通用纤维类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普通安全保护手套为主,但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生产制造中心。

我国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领域已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能够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性能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如特种纤维类或高性能通用纤维类手套产品的大中型企业数量较少,生产一般性能的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普通安全防护手套的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其中,第一梯队企业主要通过从事高性能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研发及产业化,在产品设计开发、品质管理、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主要面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消费市场,虽尚未形成全球知名的自主品牌,但在全球市场具有不可替代地位,未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爆发,发展潜力巨大;第二梯队企业主要从事普通安全保护手套及部分高性能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生产经营,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和部分国际市场,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积极尝试向高端产品及高端市场的转型;第三梯队企业主要从事普通安全保护手套和一般性能的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和的生产经营,产品以低档产品为主、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

2、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传统的普通安全防护手套因其技术水平较低、制造工艺简单、防护功能较弱,且生产厂商数量众多、产品良莠不齐,产品利润率水平相对较低。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涉及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纺织、机械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学科交叉,产品技术含量、工艺难度、产品附加值均较高,且产品主要面对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产品利润率水平整体处于较高水平。特种纤维类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为高端产品,因其防切割、抗撕裂、防穿刺、防化、耐高/低温等防护性能突出,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产品利润率亦保持较高水平。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市场供需原因及前景分析(附报告目录)(图1)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从中长期来看,由于下游应用领域的刚性需求,细分行业利润率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未来产品结构的调整将使新材料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性能产品占比不断提高,行业内具有自主研发能力优势的企业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3、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化原因

(1)总体供需态势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起源于欧美日等发达地区,经过多年发展,该等地区成为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主要消费市场;中国凭借技术研发、原材料供应、产业配套及人力成本等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全球生产制造中心,行业内企业主要面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区销售。对于普通安全防护手套,主要以我国自产自销为主。行业内市场总体供求态势相对稳定。

(2)市场供给情况及变化原因

我国是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额占全球进口额的比例超过45%,行业内高端产品市场供给相对较少,产品主要来自少数具备研发、技术和规模化生产优势的企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同时,国内生产普通安全防护手套、一般性能的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品产销量规模较大,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供给呈现出优势企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及产品由低品质、低附加值向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变的态势。

4、市场需求情况及变化原因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是相关法规或行业标准要求配备的手部安全防护用品,主要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及其他作业活动中,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属于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易耗品,市场具有稳定的刚性需求。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是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主要消费国,该等国家经济态势良好,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市场需求稳定;同时,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劳动人口众多,目前市场需求以价格低廉的棉纱类普通安全防护手套、一般性能的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为主,随着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逐步加强,且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相关法律体系及行业标准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将逐步实现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对普通安全防护手套的替代,将为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带来广阔的潜在市场需求。

5、三大因素驱动行业前景持续向好

(1)法律体系及行业标准不断完善,推动行业发展

手是参与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具有无可替代性,但其受伤害率在各类工伤事故中占比较高。为保护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各国均在逐步建立、健全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及行业标准,要求可能对手部造成伤害的工作须为员工佩戴防护手套,该等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不断推动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的发展。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早,已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职工安全与健康监管体系。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规定用人单位须根据工作性质、环境、危险因素等,为员工佩戴防护手套;欧盟指令89/656/EEC规定了劳动者在工作中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最低要求;日本《工业安全和健康法》中规定在工作中可能遇到各类危险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员工受到伤害。发达国家个人防护用品完善的监管体系为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奠定了稳定的市场刚性需求。

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工安全健康及个人防护用品相关的法律体系及行业标准均在逐步建立、健全。我国颁布了《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等关于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具体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标准及规范,下游应用领域如化工、机械、冶金等行业亦颁布了具体使用防护手套的规定。我国相关监管体系的逐步建康、快速发展。

(2)安全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及新材料创新应用,市场空间持续释放

a、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安全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带动增量市场需求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健全的监管体系、安全防护意识和消费习惯等,使该等市场为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提供了巨大且稳定的市场刚性需求,而发展中国家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消费市场尚未完全开发,有望为行业带来较大的增量市场需求。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该等国家的企业和个人安全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中国、印度、墨西哥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劳动人口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新增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b、高性能材料创新应用,带动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主要用于需要个人防护的工作场景,以防护手部遭遇危险因素的伤害。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作场景环境复杂程度进一步加深,对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工作场景,既要具备良好的防切割、抗穿刺、耐高/低温、防化、防油污、防震防护性能,又要具备柔软、轻薄、透气、佩戴贴合度高等良好的舒适程度,新材料的创新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以HPPE、芳纶等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度、防切割、防撕裂、耐高/低温、耐化学腐蚀、抗冲击、电磁波透射率高、摩擦系数低等优秀的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能,该等新材料的创新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防护性能,并将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延伸,如侧重防切割、防穿刺、防爆等性能的军用装备领域,侧重防火、耐火性能的消防领域,以及侧重防切割、高耐磨、防穿刺的其他工业领域,除劳动作业外,还延伸至侧重防滑、耐磨、吸汗、透气等性能的户外装备领域。新材料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性能,延伸了产品应用领域,将促进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

(3)全球产业转移,促进我国行业转型升级

我国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起步较晚,市场供求均以一般性能的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普通安全保护手套为主,但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我国企业逐步嵌入到国际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产业链中,进行专业化发展和国际化合作,实现了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一方面,凭借原材料供应、产业链配套及劳动力优势,我国成为全球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生产制造中心,产品出口额占全球进口额的比例已超过45%;另一方面,国际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品牌商对生产企业具有严格的资质认证、质量及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等要求,我国部分先进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掌握了高端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改变了以往低成本发展模式及产业链末端地位,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速度。

此外,我国行业内企业的不断发展,亦培育了国内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的终端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了行业内消费升级,将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

6、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市场准入与客户认证壁垒

a、市场准入资质

当前全球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地区,该等地区关于个人防护用品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业标准,对行业进入者建立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如欧盟市场产品需通过CE认证,并符合欧盟指令89/686/EEC的相关标准;美国市场部分客户还要求产品通过ANSI标准认证,并符合OSHA、ANSI颁布的配备规范和选用标准;日本市场部分客户还要求产品需通过JIS认证,并符合JISC的相关标准;此外,还有部分客户要求产品须符合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等。该等市场准入要求对生产企业产品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且国际行业标准及认证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亦要求企业具备市场快速应对能力。

b、客户认证

除进口国产品认证及标准等准入要求外,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部分客户对生产企业的资质亦有较高要求,如需通过BSCI认证等,同时,部分品牌客户还要求生产企业通过其严格的企业认证。

该类品牌商与生产商建立合作意向,进行初步审核后,会对生产商开展全厂体系审核,该体系审核涉及技术水平、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社会责任、安全环保等全方位的评定与考察,生产企业通过考核后才能与品牌商建立合作关系。

上述认证一般要求高、耗时长,部分客户甚至需要1-2年的时间,该类客户通常会选择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以保证其产品质量可靠性、供应及时性等。考虑到对供应商审定周期长、标准要求高、双方投入大,安全防护用品制造商一旦通过资质审定,将被纳入品牌商的全球供应链,双方结成较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发达地区细分领域对高性能功能性安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和客户认证要求较高,这对新进入者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2)技术与工艺壁垒

传统的普通安全防护手套技术水平较低、制造工艺简单、防护功能较弱,而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既可以有效保护手部安全,又可以实现在特殊工作环境下手部功能的有效提升,同时,使用者既要求其具备良好的防切割、高耐磨、抗穿刺、耐高/低温、防化、防油污、防震、油性环境下摩擦系数高等防护性能,又要求其具备柔软、轻薄、透气、佩戴贴合度高等良好的舒适程度,这对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制造设备、人员素质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上述防护功能和舒适性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纤维新材料制备及包覆工艺、涂层配方及浸渍工艺、生产设备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生产,以及专业人员的设计和控制等。

a、纤维新材料制备及包覆工艺

纤维是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纤维的强度、模量关系其防护性能的实现,如芳纶纤维的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是其的2-3倍,韧性是其*倍,而重量仅约钢丝的1/5,在560度高温下不分解、不熔化。因此,应用HPPE、芳纶等高性能纤维新材料,已成为行业内产品发展趋势。

目前,高性能纤维材料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少数厂商垄断,产品价格高且供应量相对有限,行业内能够掌握高性能纤维新材料研制能力,并能够通过创新的包覆工艺应用该类材料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b、涂层配方及浸渍工艺

涂层配方及浸渍工艺是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领域的核心技术,涂层的材料、配比,以及在胶凝体系基础上采用的浸渍方法,能够对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的防护性能和舒适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涂层配方和浸渍工艺需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外观设计特点、手芯材质、生产环境温度、设备运行速度等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对生产企业的涂层研发能力和运用规模化生产的配胶技术等要求较高。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涂层中各类胶料和精细助剂的用量配方,以及浸渍方法和速度,生产环境的烘干温度及环境温度等,均需生产企业配备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进行长期研发、试制和调整,并进行多年实践经验积累才能实现,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c、生产设备制造、适应性改造及工艺控制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生产设备制造、适应性改造及工艺控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一方面,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生产设备多为非标设备,生产企业须掌握该等专用设备的制造技术,或根据各产品工艺路线差异和技术特点对生产设备进行适应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差异化改造,这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完善的设备设计和参数设置,并拥有机械、电气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维修改造团队;另一方面,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产品品类、型号多样,在规模化生产基础上,要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系统工艺控制,通过对设备运行速度、生产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胶料在浸渍过程中化学稳定性及其变化等方面的设置,以保证工艺的稳定性、一致性。这就要求行业内生产企业必须熟练掌握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具备丰富的生产设备制备和专用化改造实践经验、拥有整套工艺控制的程序化控制标准和参数指标等,而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d、专业人才配备

在人员方面,开展上述材料创新应用、配方及工艺研发、设备制造/改造及工艺控制,涉及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纺织、机械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研发团队不仅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行业内人才储备相对匮乏。

对于新进入者而言,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技术、工艺及建立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引进基础的配方或工艺亦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形成较高技术与工艺壁垒。

(3)规模化生产与快速供货能力壁垒

我国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内企业以OEM、ODM模式为主,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快速供货能力的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

a、规模化生产

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行业受汇率、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影响,产品成本存在一定波动,生产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够有效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增强企业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提高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b、快速供货能力

由于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面向下游众多应用领域,不同应用领域对手部防护产品的功能、特征、款式、颜色等方面的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进而要求生产企业能够提供规格品种多样的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产品,以满足客户集中组合采购、一站式采购的需求。因此,具备功能性安全防护手套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快速供货能力的厂商,为下游大客户持续、充足、及时供货的能力较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新进入的企业通常订单较少,生产能力较弱,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型号品类齐全的产品系列,在市场竞争中产品价格、产品系列及及时充足供货能力等方面面临较高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