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材料市场发展概况(附报告目录)
1、绝热材料行业概况
绝热材料是指用于热工设备或者建筑围护,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者材料复合体。绝热材料一方面要满足建筑空间或热工设备对热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能源。绝热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电、机械、军工、交通运输、仓储等各行各业,用于各种建筑物、电器、冷库、车船等的保温保冷。绝热材料按绝热性能可分为常规绝热材料和新型绝热材料两大类。常规绝热材料可分为无机绝热材料、有机绝热材料和金属绝热材料三大类。无机材料主要包括岩棉、矿棉及其制品、玻璃棉及制品、硅酸铝纤维及制品等,有机绝热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PU)、挤塑聚苯乙烯(XPS)、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酚醛树脂泡沫等泡沫塑料;金属绝热材料主要有铝箔和锡箔。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国绝热材料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新型绝热材料通常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真空绝热板、纳米孔绝热材料、辐射绝热材料等,其绝热性能比常规绝热材料优越很多,通常应用在一些高端节能产品或对温度控制要求较为严格的领域。纳米孔绝热材料等复合材料由于使用成本目前还比较高,因此尚处于导入期阶段。
(1)纳米孔绝热材料和辐射绝热材料在国内外的研发与生产情况
自1931年美国人S.S.Kistler在《Nature》杂志上首次发表有关硅基气凝胶研究成果以来,相关研究取得快速发展,仅1990年以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关于硅基气凝胶的文献就多达800多篇,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十大热门技术之一。2001年,与美国宇航局(NASA)具有密切关系的Aspen公司的成立,是真正商业意义上的气凝胶产业化的开始。2013年,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发布了《柔性气凝胶绝热材料规范》(ASTMC1728-17)标准,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国外主要纳米孔绝热材料生产商有英国Nanoco、美国Aspen、美国Nanopore等公司。
我国对硅基气凝胶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1995年,同济大学波尔固体物理研究所率先建立了我国首套气凝胶装备及性能表征设备;随后,国防科大、哈工大、浙大、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和纳诺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始研究开发国产硅基气凝胶产品。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气凝胶的品种逐渐丰富,同时硅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等方面亦取得进步,我国也于2017年10月发布了《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GB/T34336-2017)国家标准,国内有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纳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圣诺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重要的研发和生产企业。
(2)真空绝热材料与纳米孔绝热材料、辐射绝热材料的性能对比情况
真空绝热板与纳米孔绝热材料、辐射绝热材料等新型绝热材料的性能对比、优劣势对比等情况如下:
真空绝热材料与纳米孔绝热材料、辐射绝热材料的性能对比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研究中心
纳米孔绝热材料是采用纳米气凝胶材料制作的一种绝热产品,气凝胶是指通过溶胶凝胶法用一定的干燥方式使气体取代凝胶中的液相而形成单一种纳米级多孔固态材料,因其具有超轻、超低导热率和可设计性强等优异性能在隔热保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气凝胶因成分不同,主要分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氧化铝气凝胶、氧化锆气凝胶和碳气凝胶等。当前,二氧化硅气凝胶最为成熟,国内外气凝胶的产业化发展大多围绕二氧化硅气凝胶绝热应用展开。二氧化硅气凝胶通过复合改性能够提高其力学、绝热和耐温性能,还能实现功能化并降低成本,目前全球商业化最成功的气凝胶产品即为二氧化硅凝胶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气凝胶毡,因其耐高温、绝热性能稳定等特点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高温管道窑炉、城市热力管网等领域。但是,二氧化硅气凝胶强度低、韧性差、易碎和易吸湿等性能缺陷制约了其在冰箱冷库和节能建筑等潜在领域的应用。纳米孔绝热材料的产业化研究和应用均处于较初期阶段,其完成导入期阶段到实现大规模运用需要较长的过程,难以进行预计。辐射绝热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在基材上(比如玻璃)镀上单层或多层金属(银、铜或锡等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红外线高反射的特征,作为目前生产和应用最多的是镀膜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相比普通中空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和透光性,主要在节能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作为代替普通中空玻璃使用。资料来源:普华有策研究中心
2、绝热材料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绝热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在房地产业、石油、化工、装饰装修及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下,绝热材料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绝热材料产量已达80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