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8年汽车同步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北京 • 普华有策
1
2022-2028年汽车同步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 报告编号 :
    QCTBQ1
  • 发布机构 :
    普华有策
  • 报告格式 :
    纸质版/电子版
  • 付款方式 :
    对公/微信/支付宝/银联支付
  • 交付方式 :
    Email/微信/快递
  • 售后服务 :
    一年数据更新服务
  • 详情咨询 :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

    张老师:18610339331

  • 邮件订购 :
    puhua_policy@126.com;13911702652@139.com
浏览量 : 301
下载 : 3242

汽车同步器的市场需求变动及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市场规模产销规模

1、汽车同步器的市场需求变动及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和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等,其中传动系统零部件包括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减速器、离合器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汽车传动系统领域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 7,022.50 亿元。

汽车变速器是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变速器换挡可以实现动力装置和车轮之间不同的变速比,在发动机转速既定的情况下实现行车速度的变化。经过近 70 年工业技术积累与自主研发投入,中国汽车行业产业链逐渐完善,汽车变速器的研发与生产制造也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20 年我国汽车变速器及组件生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2,085.08 亿元。

同步器是汽车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汽车变速器输入轴和输出轴各自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只有当输入轴和输出轴速度基本一致时,方可顺利换挡,早期的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主要依靠驾驶员的熟练换挡操作,通过在空挡位置控制发动机油门的变化,减少齿轮的转速差,实现平稳换挡。但由于人为控制的特点,难以保证齿轮转速一致,因此经常出现齿轮强行啮合而发生冲击碰撞,以致损坏齿轮的情形,且由于采用人为控制,换挡耗时较长,油耗较大。同步器产生后,在换挡时通过同步器与齿轮的摩擦作用,快速实现变速器输入轴和输出轴同步,无需人为通过空挡加、减油门的方式实现齿轮转速的同步。因此,同步器的使用,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消除了换挡冲击,缩短换挡时间,简化换挡过程,使换挡操作简洁轻便,延长变速器寿命,降低换挡油耗。

我国汽车行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使广泛使用同步器。随着汽车变速器由手动向自动化发展,同步器的产品结构、生产技术也不断变化升级。

作为汽车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同步器的发展与汽车变速器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中国品牌乘用车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市场地位日趋提升,自主品牌变速器企业迅速发展,国产 DCT 变速器大力推广,也为同步器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具体如下:

①自动变速器在乘用车领域渗透率提升,DCT 变速器搭载量持续增长

汽车变速器按操纵方式可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其中自动变速器按不同结构又可细分为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液力自动变速器(AT)和无极式自动变速器(CVT)。各类变速器的对比情况如下:

2-220Z2112Q0620.png

普华有策制图

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逐年攀升,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性能、操作性、舒适度、节能环保性能以及燃油经济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自动变速器的需求不断升级。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自动变速器的市场份额以每年约 5%的速度增长,到 2020汽车市场自动变速器渗透率已超过 70%,手动挡变速器在乘用车领域比例已降至较低,目前主要以商用车领域为主,预计 2023 年以后,我国汽车行业的自动变速器渗透率将达到 90%以上。

在自动变速器中,DCT 变速器采用定轴齿轮传动,结构与国内厂商已充分掌握的手动变速器技术相仿,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基础。DCT 变速器具备两套手动变速器的传动结构,能够做到挡位的替换接力,换挡与 AT 变速器一样平顺,但不需要像 AT 变速器一样靠液力传输动力,也不需要像 MT 变速器一样断开离合器换挡,从而能够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输出动能的损耗,提升燃油经济性。与CVT 变速器相比,DCT 变速器具备更广的扭矩适用范围,可以搭载于多类车型。此外,DCT 变速器匹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综合表现最佳,有望在混合动力车型上推广。综合上述因素,国内乘用车 DCT 变速器搭载量不断增长,由 2017 年的 444 万台增长至 2021 年的 571 万台,增长幅度为 28.60%,搭载率由 2017 年的 18%提高至 26%。同期 AT 变速器搭载量持续下降,DCT 变速器搭载量超过AT 变速器,正逐步成长为国内汽车行业的主力变速器。

②变速器市场集中度较高,自主品牌变速器发展迅速

自 1952 年首台国产汽车变速器下线以来,我国汽车变速器行业已经历了 70年的发展历程,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与生产制造得到较快发展,但在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仍有一定差距。

在 2003 年以前,自动变速器生产技术多为外资企业所垄断,国内企业仅能实现手动变速器的自主研发、生产。2003 年奇瑞精机成立,开始自主研发自动变速器的探索。2008 年,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九家中国品牌车企共同成立中发联投资公司,对国产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2013 年青山工业自主开展 DCT 自动变速器的研发。此后,国内企业开始陆续自主研发、生产自动变速器,中国自动变速器品牌从无到有,进入快速成长期。2016 年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自动变速器已超过 120 万台的搭载量,到 2020 年自主品牌变速器年产能合计已达 650 万台以上,市场占有率达到约 37.5%,涌现了青山工业、上汽变速器、万里扬、蜂巢易创、盛瑞传动等一批具备一定市场规模与品牌影响力的自主变速器品牌企业。

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汽车变速器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且与主机厂的配套关系紧密,因此市场集中度较高。从采用同步器的 MT/AMT 变速器和 DCT 变速器来看,2019 年至 2021 年国内前十大制造商的产量合计分别为 193 万台和 566万台,占当年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 90.25%和 99.09%。

MT/AMT 变速器的发展历史最长,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目前自主品牌占据了国内主要的市场份额,其中上汽变速器、青山工业和万里扬稳居行业前列,2021年的产量合计达到 131 万台,占当年国内 MT/AMT 变速器总产量的比重为61.22%。DCT 变速器目前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大众变速器长期位居行业第一,但自主品牌增长迅速,前十大企业中青山工业、蜂巢易创、宁波上中下、上汽变速器、比亚迪、一汽变速器等自主品牌产量由 2019 年的 183 万台增长至 2021 年的 299 万台,占当年国内 DCT 变速器总产量的比重由 33.89%提升至 52.36%。其中青山工业自主研发的 DCT 变速器于 2019 年投产,产量迅速增长,于 2021年达到 76 万台,仅次于大众变速器,位居自主品牌制造商第一位。

③DCT 变速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汽车变速器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课题。新能源汽车分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其中混合动力汽车按照传动系统构型,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按照电机具体布置的位置,可分为 P0、P1、P2、P3 和 P4 等不同技术路线。目前,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多采用单级减速器,但是单级减速器存在后程加速疲软、电耗较高等劣势,而多挡变速器的应用能够提升汽车的加速性能、续航能力以及降低充电成本,因此未来随着能耗要求的提升,上述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将有望采用多挡变速器;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多采用现有自动变速器直接进行改造的自动变速器或使用电驱动桥;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多采用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仍然需要变速器,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2-220Z2112Q9394.png

普华有策制表

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从变速器在新能源汽车的适配情况来看,DCT 变速器可适配 3 种技术路线,AT 变速器和 CVT 变速器分别适配 1 种和 2 种技术路线。从适配后的综合性能来看,与 AT 变速器和 CVT 变速器相比,将 DCT 变速器优先运用于混合动力系统存在以下优势:

A、DCT 变速器取消了液力变矩器,同时双离合器的紧凑结构使得变速器体积远小于其他类型变速器,质量更轻,因而使得装配 DCT 变速器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质量远小于其他车辆,有助于降低动系总成的复杂度和传动系统的成本。

B、DCT 变速器在停车时可以将发动机与变速器完全分离,从而可以彻底取消发动机怠速,进一步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C、借助于 DCT 变速器的结构特点,无需借助变速器后置电机便可实现换挡无动力中断,可以改善电机工作效率,使得驱动电机在整车上的布置更灵活。

D、在混合动力汽车构型设计和参数匹配时,有时需要牺牲换挡动力性以换取整车燃油经济性,DCT 具有动力性换挡的优势,弥补了此项缺陷。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未来采用 4 挡自动变速器能够使得纯电动汽车获得更强的爬坡能力和更长的续航能力。而在各类型专用的多挡变速器结构中,DCT 变速器通过两组离合器各负责两个档位、两个档位共用一组同步器的紧凑结构,被认为是理想的纯电动汽车专用 4 挡自动变速器。

综上所述,DCT 变速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在自动变速器领域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从各类型变速器的具体情况来看,AT 变速器、CVT 变速器预计产量均将有所下降,DCT 变速器产量 2022 年预计为 581.1 万台,至 2028 年有望达到 616.4万台。同时,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器将由 2022 年的 130.7 万台增长至 2028年的 474.3 万台,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变速器将由 2022 年的 420.1 万台增长至 2028年的 922.9 万台。鉴于 DCT 变速器技术在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和纯电动汽车多挡变速器的良好应用前景,预计未来 DCT 变速器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2、行业的竞争情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整车配套市场为主,以主机厂为核心,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形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大部分零部件产品已实现较高程度的国产化,因而总体上呈现市场集中度不高、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但在少量关键零部件领域,由于较高的进入壁垒,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步器是作为汽车传动系统核心部件的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车生产的供应链条中,同步器制造企业通常作为二级配套供应商向变速器制造企业供应产品,在主机厂拥有变速器厂时,则直接作为一级配套供应商向主机厂供应,因而在汽车零部件的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中占有较高的位置。同步器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与我国变速器行业的发展现状有着紧密联系,具有如下特征:

(1)整车配套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进入配套领域

变速器对于同步器总成的产品加工精度、摩擦性能和适配性要求较高,材料的配比技术和加工工艺、与变速器厂商的合作研发情况决定了同步器生产企业能否进入主机厂的配套体系。在整车配套市场,主机厂及变速器制造商一般倾向于和同步器生产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出于对产品质量、交货期等因素的考虑,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同步器生产企业若要通过认证需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只有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实现盈利,从而形成了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同时,变速器作为精密部件,技术密集度较高,生产企业较少,因而导致同步器下游客户较为集中。上述因素导致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进入同步器生产制造领域,从而形成了集中度较高的整车配套市场。

(2)跨国企业品牌占据优势地位,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广阔

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合资品牌汽车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较为稳定,采用的变速器均为其具有较长合作历史的外资品牌,如采埃孚、爱信、格特拉克等。自主品牌汽车近年来发展迅速,依托技术积累,也逐步建立起了自有的变速器生产能力,形成了包括上汽变速器、青山工业在内的一批国内领先的变速器生产商,但由于品牌信赖度正处于逐步提高阶段,因而目前主要应用于中低端车型,高端车型所采用的变速器仍以外资品牌为主。

在同步器领域,外资品牌变速器企业通常采用贺尔碧格、代傲、舍孚勒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跨国企业所生产的同步器产品,自主品牌变速器企业正由发展初期以使用上述跨国企业的同步器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采用国内产品。因此现阶段跨国企业品牌在国内同步器市场仍占据相对优势地位。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自主品牌汽车和自主品牌变速器的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为国内同步器生产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同步器生产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和应用案例的积累,其在自主品牌变速器的应用比例将逐步提高并逐步进入外资品牌变速器的供应体系,进一步蚕食跨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未来国产同步器将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国产替代的市场空间广阔。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汽车同步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第一章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全球宏观经济分析

一、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二、全球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第二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16-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二、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第三节 汽车同步器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节 汽车同步器行业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三、主要产业政策解读

第五节 汽车同步器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技术发展水平分析

二、技术革新趋势分析

 

第二章国际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际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概况

二、主要国家汽车同步器行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三、2022-2028年国际汽车同步器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主要国家及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一、美国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分析

1、2016-2022年行业规模情况

2、2022-2028年行业前景展望

二、欧洲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分析

1、2016-2022年行业规模情况

2、2022-2028年行业前景展望

三、日韩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分析

1、2016-2022年行业规模情况

2、2022-2028年行业前景展望

四、2016-2022年其他国家及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分析

五、国外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经验总结

 

第三章  汽车同步器所属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一、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二、全球汽车行业产销量分析

三、全球前十大国家产量分析

四、中国汽车行业产销规模分析

1、中国汽车产销量分析

2、中国汽车产销结构分析

3、中国汽车新能源渗透率分析

4、2021年中国汽车品牌前十五大企业

第二节 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历程

二、 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分析

1、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分析

2、汽车零部件市场格局分析

3、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预测

第三节  汽车同步器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第四节 中国汽车同步器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一、A产品

1、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概况

2、2017-2022年上半年需求规模

3、2022-2028年需求前景预测

二、B产品

1、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概况

2、2017-2022年上半年需求规模

3、2022-2028年需求前景预测

三、C产品

1、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概况

2、2017-2022年上半年需求规模

3、2022-2028年需求前景预测

四、D产品

1、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概况

2、2017-2022年上半年需求规模

3、2022-2028年需求前景预测

五、E产品

1、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概况

2、2017-2022年上半年需求规模

3、2022-2028年需求前景预测

第九节 行业细分产品需求格局占比

 

第四章中国汽车同步器产业链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同步器产业链结构

一、产业链概况

二、特征

第二节 中国汽车同步器产业链演进趋势

一、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二、产业链价值流动分析

三、演进路径与趋势

第三节 中国汽车同步器产业链竞争分析

 

第五章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上游运行分析

一、行业上游介绍

二、行业上游发展状况分析

三、行业上游对汽车同步器行业影响力分析

第二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下游运行分析

一、行业下游介绍

二、行业下游发展状况分析

 

第六章中国汽车同步器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6-202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6-202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三节 华东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6-202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6-202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五节 华中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6-202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六节 西南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6-202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节 西北地区汽车同步器行业分析

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6-2022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章中国汽车同步器所属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一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一、2016-2022年行业销售成本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销售费用分析

一、2016-2022年行业销售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费用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一、2016-2022年行业管理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管理费用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一、2016-2022年行业财务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财务费用比较分析

 

第八章中国汽车同步器行业市场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6-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6-2022年行业基本特点分析

第三节 2016-2022年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第四节 2016-2022年行业区域结构分析

 

第九章中国汽车同步器产品价格分析

第一节 2016-2022年中国汽车同步器历年价格

第二节 中国汽车同步器当前市场价格

一、产品当前价格分析

二、产品未来价格预测

第三节 中国汽车同步器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2022-2028年汽车同步器行业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十章汽车同步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汽车同步器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汽车同步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行业竞争分析

二、与国际产品竞争分析

三、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第十一章普华有策对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A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B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C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D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E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十二章汽车同步器所属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第一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产销分析

第二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三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

二、总资产收益率分析

第四节 2016-2022年汽车同步器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三章PHPOLICY对2022-2028年中国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22-2028年中国汽车同步器发展环境预测

一、行业宏观预测

二、所处行业发展展望

三、行业发展状况预测分析

四、行业挑战及机遇

第二节 2022-2028年我国汽车同步器行业产值预测

第三节 2022-2028年我国汽车同步器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节 2022-2028年我国汽车同步器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五节2022-2028年我国汽车同步器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六节  2022-2028年中国汽车同步器市场形势分析

一、2022-2028年中国汽车同步器生产形势分析预测

二、影响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第七节 2022-2028年中国汽车同步器市场趋势分析

一、行业市场趋势总结

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行业市场发展空间

四、行业产业政策趋向

五、行业发展技术趋势

 

第十四章汽车同步器行业投资战略

第一节 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品牌格局趋势

二、渠道分布趋势

三、消费趋势分析

第二节汽车同步器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汽车同步器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第十五章   2022-2028年汽车同步器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汽车同步器行业投资机会

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第二节汽车同步器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一、政策风险及防范

二、技术风险及防范

三、供求风险及防范

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

五、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

六、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

七、其他风险及防范

 

第十六章普华有策对汽车同步器行业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

 


订购流程
    电话购买

    拔打普华有策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01089218002,24小时值班热线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张老师:18610339331

    在线订购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邮件订购

    发送邮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签订协议

    您可直接下载“订购协议”,或电话、微信致电我公司工作人员,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以邮件或微信给您“订购协议”;扫描件或快递原件盖章版

支付方式
    对公打款

    户名: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发票说明

    任何客户订购普华有策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发票我们将以快递形式及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