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7年智慧城市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北京 • 普华有策
1
2021-2027年智慧城市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报告编号 :
    ZHCS
  • 发布机构 :
    普华有策
  • 报告格式 :
    纸质版/电子版
  • 付款方式 :
    对公/微信/支付宝/银联支付
  • 交付方式 :
    Email/微信/快递
  • 售后服务 :
    一年数据更新服务
  • 详情咨询 :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

    张老师:18610339331

  • 邮件订购 :
    puhua_policy@126.com;13911702652@139.com
浏览量 : 384
下载 : 3242

智慧城市行业特征及主要壁垒构成分析(附报告目录)

1、智慧城市行业经营特点

智慧城市服务行业涵盖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领域众多。各个细分领域的具体经营模式、发展阶段、利润水平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行业内企业的经营包括两种经营模式。第一种是由系统集成企业直接与行业客户进行接触,经过招投标等形式承接总项目,通过现场勘测等方式了解其需求后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解决方案,并统一完成实施;第二种是不同的系统集成商之间进行合作,通常由已经与行业客户进行直接接洽的综合性集成商进行总包,将其中特定解决方案设计环节或实施环节分包至另外一家集成厂商完成,以此实现分工协作。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智慧城市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2-210H30649405D.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

2、智慧城市应用细分行业情况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建筑等。

(1)智慧政务

智慧政务是在建设智慧城市大背景下,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称为智慧化的电子政务。智慧政务是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形成高效、集约、便民的服务型政府运营模式。

我国智慧政务建设已有多年历史,在需求方的刺激下我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保持了持续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智慧政务的市场规模为 3,142亿元,2016-2019 年复合增速为 10.22%,预计 2021 年我国智慧政务的市场规模将达 3,817 亿元。

A、智慧港航

智慧港航是在“数字港航”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感知、监测、判断、分析、整合以及其他方式,综合各业务管理职能,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智能的通航监测、行业管理、公共信息服务,为水运市场创建一个全新的运行发展环境。一个完整的智慧港航体系包含港航的感知、监管、应急、服务、决策及运维环节,由港航数据展示、感知信息采集、港航运维保障体系、港航业务应用和智能分析预警等系统组成。

B、智慧监所

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部门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惩罚机关。在智慧社会、智慧城市等发展趋势下,智慧监狱是基于数字监狱的升级版,是将监狱作为政法机关的一个子系统,与智慧政法紧密关联并一体化发展,充分运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全面、深度整合系统内、外的人、物、资源等信息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方式,实施或提取监狱安防、执法、教育等信息,达到监狱工作运行机制的最优化。

C、智慧公安

在我国公共安全领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金盾”工程、科技强警以及平安城市建设阶段,目前逐渐过渡至智慧公安的建设阶段。智慧公安在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公共安全管理新需求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为城市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D、智慧法院

智慧法院是依托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2)智慧民生

民生问题是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智慧民生也是智慧规划中广泛被提及的概念。智慧民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居民生活幸福安康,建设的重点主要包括便民、文明、安全与健康三个方面。在便民方面,智慧民生致力于在社区层面提供智慧家居等智慧服务,在政府公共服务层面提供城市管理、公用事业缴费等方面的便民信息服务等;在城市文明方面,智慧民生致力于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在安全与健康方面,智慧民生致力于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深化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能力。

A、智能供电场所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电力营业厅正在由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型升级。伴随智能电网的推进,智能营业厅的建设也逐渐加快。

智能电网产业链依次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六个环节,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电网的区别在于在各个环节上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和技术创新。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用电环节将推动智能营业厅关键设备的建设。其中,智能营业厅关键设备包含了自助服务终端及系统、客户服务门户网站、用电地理信息系统、停电管理系统及智能营业厅管理系统等。

B、智慧医疗

在民生领域,医疗问题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医疗资源日益紧张。此外,传统的医疗系统存在着碎片化、信息孤岛等问题,医疗服务供给不足。智慧科技能够赋能医疗打破时空与资源的限制,极大地提升医疗服务的效能、效率和效益,智慧医疗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3)智慧建筑

我国 2015 年颁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智能建筑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智慧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包含信息设施系统(ITSI)、智能化集成系统(IIS)、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公共安全系统(PSS)、机房工程(EEEP),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使得现代化建筑物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环保的特点。

......

3、智慧城市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及区域性特征

(1)周期性

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与民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投资高度关联,受民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投资周期性影响,智慧城市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2)季节性

智慧城市行业的最终用户多为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该类客户通常实行预算管理和招投标制度,在下半年制定次年度的预算和投资计划并于次年上半年集中通过该年度预算和投资计划;投资计划通过后,安排进行相关招投标工作。

受上述最终客户预算、招投标等因素影响,智慧城市行业中的系统集成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一般低于下半年。同时,受春节等传统节假日的影响,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一般低于第二季度。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3)区域性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规划和建设战略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投入。从在建智慧城市的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各智慧城市群有着不同的信息化基础,各地区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应用导向亦不相同,这使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4、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资质壁垒

本行业所涉及的项目规模较大。在大型项目的招标过程中,业主方对投标方的业务资质有所要求。业主方的主要资质要求包括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等。企业必须取得主要资质、达到相应的资质等级才可以参与政府招投标等项目承接活动。

(2)技术壁垒

本行业需要参与者对各个应用行业有着充分理解,深入了解和掌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能对相关技术进行组合运用和定制研发,技术要求较高。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在行业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过程中,技术的欠缺可能使新进入者在技术路线的选择、研发的投入、基础软硬件的选择等关键点出现失误,最终导致方案研发的失败。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本行业在软件产品研发、项目实施以及成熟技术团队的稳定和维持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大型项目出于对工期进度等的管控,对系统集成商的资金要求较高,比如在招投标过程中对参与投标的系统集成商有着注册资本等要求。因此,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本行业的进入壁垒之一。

(4)经验壁垒

本行业的项目具有投资大和一次性等特点。项目业主方一般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具有相关项目经验的智慧城市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方说明过往成功的项目案例和项目管理经验等。本行业提供的智慧城市行业综合解决方案通常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缺乏案例经验积累的企业或者缺乏项目设计能力和项目实施及管理能力的新进入者,很难具备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综合服务能力,难以在招标竞争中成功中标。因此,经验壁垒成为了新进入者进入本行业的重要障碍。

目录

第一章 智慧城市相关概述

1.1 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发展

1.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1.1.2 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

1.1.3 智慧城市的主要功能

1.1.4 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

1.2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1.2.1 市政设施类之智能交通

1.2.2 公共服务类之智慧医疗

1.2.3 社会管理类之智慧社区

1.2.4 产业发展类之智慧产业

1.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意义

1.3.1 符合城市信息技术发展需要

1.3.2 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3.3 中国城镇未来发展的方向

1.3.4 打造新型城市产业链及生态圈

 

第二章 2016-2021年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2.1 2016-2021年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2.1.1 全球智慧城市投资历程

2.1.2 全球智慧城市数量分析

2.1.3 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2.1.4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格局

2.1.5 世界智慧城市发展特征

2.1.6 全球智慧城市排名状况

2.1.7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启示

2.2 欧洲

2.2.1 欧洲智慧城市建设框架

2.2.2 欧洲智慧城市发展综况

2.2.3 欧洲智慧城市发展特点

2.2.4 欧洲智慧城市发展典范

2.2.5 欧盟智慧城市项目动态

2.2.6 欧盟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2.3 美国

2.3.1 美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状况

2.3.2 美国智慧城市政策发展体系

2.3.3 美国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

2.3.4 美国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2.3.5 美国智慧城市发展典范分析

2.3.6 美国智慧城市技术发展动态

2.4 日本

2.4.1 日本智慧城市建设构想

2.4.2 日本低碳智慧城市路径

2.4.3 日本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2.4.4 日本智慧城市建设特点

2.4.5 日本智慧城市发展动态

2.4.6 日本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2.4.7 日本智慧城市经验借鉴

2.5 新加坡

2.5.1 新加坡智慧国规划历程

2.5.2 新加坡智慧国相关概述

2.5.3 新加波智慧城市建设优势

2.5.4 新加坡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2.5.5 “智慧国家”实施经验借鉴

2.5.6 电子政府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2.6 韩国

2.6.1 韩国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2.6.2 首尔智慧城市建设特点

2.6.3 松岛智慧城市建设困境

2.6.4 韩国智慧交通建设动态

2.6.5 韩国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2.7 其他国家

2.7.1 俄罗斯

2.7.2 澳大利亚

 

第三章 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概况

3.1.2 对外经济分析

3.1.3 工业运行情况

3.1.4 固定资产投资

3.1.5 宏观经济展望

3.2 社会环境

3.2.1 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3.2.2 互联网普及率现状分析

3.2.3 数字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3.2.4 智慧城市建设满足现代需要

3.2.5 智慧城市改善人们生活方式

3.3 政策环境

3.3.1 智慧城市发展相关政策分析

3.3.2 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3.3.3 智慧城市国家相关建设标准

3.3.4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3.3.5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规划

3.3.6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3.4 技术环境

3.4.1 中国科研技术研发投入状况

3.4.2 技术进步推动智慧城市发展

3.4.3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联盟

3.4.4 数字信息化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3.4.5 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技术机遇

3.5 新冠肺炎疫情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3.5.1 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城市运转能力

3.5.2 疫情影响下智慧城市发展必要性分析

3.5.3 疫情影响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3.5.4 疫情对现有智慧城市带来的机遇

3.5.5 疫情后智慧城市总体发展变化

3.5.6 疫情后智慧城市智慧应用发展趋势

3.5.7 疫情影响下智慧城市领域重点企业机遇

 

第四章 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产业链层次分析

4.1 产业链结构分析

4.1.1 产业链全景图

4.1.2 产业链相关企业

4.2 感知终端层分析

4.2.1 感知终端层概述

4.2.2 传感器产业分析

4.2.3 智能手机产业分析

4.3 通信网络层分析

4.3.1 通信网络层概述

4.3.2 固网宽带网络建设

4.3.3 5G网络建设状况

4.4 平台服务层分析

4.4.1 平台服务层概述

4.4.2 大数据平台分析

4.4.3 政务平台分析

4.5 城市应用层分析

 

第五章 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5.1 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运行综况

5.1.1 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功能

5.1.2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

5.1.3 智慧城市技术支出规模

5.1.4 中国智慧城市供需分析

5.1.5 智慧城市关键领域分析

5.2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特点分析

5.2.1 发展进入新阶段

5.2.2 区域建设格局分析

5.2.3 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5.2.4 数字经济应用拓展

5.3 中国智慧城市竞争合作格局

5.3.1 整体竞争合作格局

5.3.2 多元合作格局形成

5.3.3 解决方案提供商排名

5.3.4 科技巨头布局加快

5.4 运营商成智慧城市建设主力

5.4.1 运营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5.4.2 中国移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5.4.3 中国联通布局智慧城市发展

5.4.4 中国电信布局智慧城市建设

5.4.5 运营商建设智慧城市的机遇

5.4.6 运营商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议

5.5 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5.5.1 中国智慧城市主要建设模式

5.5.2 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介绍

5.5.3 国内外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应用案例

5.5.4 国内企业尝试BT模式建设智慧城市

5.6 智慧城市运营分析

5.6.1 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

5.6.2 智慧城市运营新思维分析

5.6.3 智慧城市运营存在的问题

5.6.4 智慧城市的运营策略

5.7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分析

5.7.1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意义

5.7.2 我国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分析

5.7.3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5.7.4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动态

5.7.5 智慧城市标准发展的思考

5.7.6 完善我国智慧城市体系的建议

5.8 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5.8.1 东西部发展不均

5.8.2 规划与建设脱节

5.8.3 招商难导致空壳

5.8.4 产业格局尚未形成

5.8.5 建设处于探索阶段

5.8.6 核心议题亟待解决

5.8.7 其他问题

5.9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

5.9.1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对策

5.9.2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点

5.9.3 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议

5.9.4 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探索

5.9.5 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原则

5.9.6 智慧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

5.9.7 重视需求导向的促进作用

 

第六章 2016-2021年智能交通产业分析

6.1 智能交通发展概述

6.1.1 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周期

6.1.2 智能交通产业链分析

6.1.3 智能交通重要组成部分

6.1.4 智能交通主要应用领域

6.1.5 智能交通市场需求分析

6.2 2016-2021年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分析

6.2.1 智能交通产业发展规模

6.2.2 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指数

6.2.3 智能交通市场竞争主体

6.2.4 智能交通市场竞争状况

6.2.5 智能交通巨头布局动态

6.2.6 智能交通项目运行情况

6.2.7 智能交通用户行为分析

6.2.8 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热点

6.3 2016-2021年车联网市场发展分析

6.3.1 车联网助力智能交通发展

6.3.2 车联网产业链分析

6.3.3 车联网价值链分析

6.3.4 车联网政策导向

6.3.5 车联网区域格局

6.3.6 车联网市场规模

6.3.7 车联网发展动态

6.3.8 车联网技术发展

6.3.9 车联网应用趋势

6.4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分析

6.4.1 应用综况

6.4.2 应用方式

6.4.3 应用规模

6.4.4 应用项目

6.4.5 应用案例

6.4.6 应用方向

6.4.7 应用建议

6.5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6.5.1 智慧交通发展前景展望

6.5.2 智能交通市场发展方向

6.5.3 智能交通未来趋势分析

6.5.4 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章 2016-2021年电子政务行业分析

7.1 2016-2021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分析

7.1.1 智慧政府建设的作用

7.1.2 电子政务政策环境

7.1.3 电子政务市场规模

7.1.4 电子政务用户规模

7.1.5 电子政务投资规模

7.1.6 电子政务发展特征

7.1.7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7.1.8 电子政务发展成就

7.1.9 电子政务发展机遇

7.2 2016-2021年中国政务新媒体发展分析

7.2.1 政务新媒体支持政策

7.2.2 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

7.2.3 政府网站运营情况

7.2.4 政府微信运行情况

7.2.5 政务微博运行情况

7.2.6 政务头条号运行情况

7.3 大数据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分析

7.3.1 应用概述

7.3.2 应用价值

7.3.3 应用规模

7.3.4 应用案例

7.3.5 应用模型

7.3.6 应用模式

7.3.7 应用建议

7.3.8 应用趋势

7.4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发展分析

7.4.1 电子政务标准的含义

7.4.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分类

7.4.3 电子政务标准的重要性

7.4.4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制定要求

7.4.5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现状分析

7.5 我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5.1 产业链的发展问题

7.5.2 产业生态体系问题

7.5.3 产业发展机制问题

7.5.4 产业人才支撑问题

7.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

7.6.1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模式

7.6.2 电子政务发展建议

7.6.3 电子政务发展策略

7.6.4 电子政务发展措施

7.7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分析

7.7.1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7.7.2 电子政务发展展望

7.7.3 电子政务“互联网+”趋势

7.7.4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

 

第八章 2016-2021年智慧医疗产业分析

8.1 中国智慧医疗产业综况

8.1.1 智慧医疗发展背景

8.1.2 智慧医疗发展阶段

8.1.3 智慧医疗实践进展

8.1.4 智慧医疗商业模式

8.1.5 实现智能医疗的关键

8.2 2016-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发展状况

8.2.1 智慧医疗发展现状

8.2.2 智慧医疗市场构成

8.2.3 智慧医疗市场规模

8.2.4 智慧医疗发展态势

8.2.5 智慧医疗区域市场

8.2.6 智慧医疗产业集群

8.2.7 5G+智慧医疗发展

8.3 中国智慧医疗的应用状况分析

8.3.1 应用模式介绍

8.3.2 卫生领域应用

8.3.3 养老领域应用

8.3.4 医院诊疗应用

8.3.5 医疗保健应用

8.3.6 社区健康应用

8.3.7 未来应用趋势

8.4 智慧医疗行业技术分析

8.4.1 智慧医疗技术应用特点

8.4.2 智能医疗主要技术应用

8.4.3 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8.4.4 物联网的应用分析

8.5 大数据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应用分析

8.5.1 应用场景

8.5.2 应用规模

8.5.3 市场供需

8.5.4 区域格局

8.5.5 应用模型

8.5.6 应用模式

8.5.7 应用案例

8.5.8 应用方向

8.5.9 应用前景

8.6 智慧医疗产业前景预测

8.6.1 智慧医疗行业发展前景

8.6.2 智慧医疗细分市场潜力

8.6.3 智慧医疗行业发展展望

8.6.4 智慧医疗未来发展趋势

 

第九章 2016-2021年智能家居市场分析

9.1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综述

9.1.1 智能家居产业链条结构

9.1.2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阶段

9.1.3 智能家居行业商业模式

9.1.4 无线智能家居技术应用

9.1.5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

9.2 2016-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运行分析

9.2.1 智能家居市场价格分析

9.2.2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规模

9.2.3 智能家居市场运行特点

9.2.4 智能家居产品结构分析

9.2.5 智能家居区域发展格局

9.2.6 智能家居消费行为分析

9.2.7 智能家居市场消费机遇

9.3 2016-2021年智能家居市场竞争综述

9.3.1 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格局概览

9.3.2 智能家居市场参与主体分类

9.3.3 智能家居市场主体优势分析

9.3.4 智能家居市场企业竞争方向

9.4 数字家庭智能家居网络技术的发展

9.4.1 家庭联网技术

9.4.2 蓝牙无线技术

9.4.3 家庭网关技术

9.4.4 远程管理技术

9.4.5 设备自动发现技术

9.5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9.5.1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困境

9.5.2 智能家居发展存在障碍

9.5.3 缺乏开放性形态生态圈

9.6 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9.6.1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建议

9.6.2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措施

9.6.3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路径

9.6.4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重点

9.7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9.7.1 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

9.7.2 智能家居技术发展方向

9.7.3 智能家居需求前景分析

9.7.4 智能家居市场增长潜力

9.7.5 智能家居未来功能展望

 

第十章 2016-2021年智慧城市其他细分产业分析

10.1 智慧社区

10.1.1 智慧社区发展历程分析

10.1.2 智慧社区产业链分析

10.1.3 智慧社区市场发展规模

10.1.4 智慧社区细分市场发展

10.1.5 智慧社区应用现状分析

10.1.6 智慧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10.1.7 大数据应用于智慧社区

10.1.8 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0.1.9 智慧社区建设的策略建议

10.1.10 智慧社区未来发展趋势

10.2 智慧养老

10.2.1 智慧养老产业驱动因素

10.2.2 智慧养老产业基本概述

10.2.3 智慧养老产业扶持政策

10.2.4 智慧养老产业技术基础

10.2.5 智慧养老产业应用场景

10.2.6 智慧养老产业区域格局

10.2.7 智慧养老商业模式分析

10.2.8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10.2.9 中国智慧养老发展机遇

10.3 智能安防

10.3.1 智能安防产业链分析

10.3.2 智慧安防行业基本概述

10.3.3 智慧城市推动智能安防

10.3.4 智能安防市场发展规模

10.3.5 智能安防细分市场分析

10.3.6 智能安防市场竞争格局

10.3.7 智能安防重点应用领域

10.3.8 智慧安防行业发展方向

10.3.9 智能安防行业发展前景

10.4 智慧环保

10.4.1 智慧环保行业基本概述

10.4.2 智慧环保的信息化建设

10.4.3 智慧环保市场规模状况

10.4.4 智慧环保行业竞争格局

10.4.5 环保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10.4.6 智慧环保示范案例发布

10.4.7 智慧环保产业发展方向

10.4.8 智慧环保发展前景展望

10.5 智慧物流

10.5.1 智慧物流发展重要意义

10.5.2 智慧物流市场发展规模

10.5.3 智慧物流行业支持政策

10.5.4 智慧物流技术应用状况

10.5.5 大数据应用于智慧物流

10.5.6 智慧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区域建设分析

11.1 中国智慧城市区域发展综述

11.1.1 智慧城市区域建设回顾

11.1.2 智慧城市区域格局状况

11.1.3 智慧城市综合影响力排名

11.2 北京市

11.2.1 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11.2.2 北京将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11.2.3 北京智慧城市技术发展状况

11.2.4 北京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

11.2.5 北京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11.3 上海市

11.3.1 上海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11.3.2 上海智慧城市发展水平

11.3.3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11.3.4 智慧城市专项资金补贴

11.3.5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PPP模式

11.3.6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对策分析

11.3.7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11.4 广州市

11.4.1 广州智慧城市发展优势

11.4.2 广州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11.4.3 智慧城市相关应用状况

11.4.4 广州智慧城市合作动态

11.4.5 广州智慧警务建设动态

11.4.6 广州智慧机场建设动态

11.4.7 广州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

11.4.8 广州智慧城市发展建议

11.4.9 广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11.5 深圳市

11.5.1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优势

11.5.2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11.5.3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11.5.4 大数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11.5.5 “智慧宝安”建设经验分析

11.5.6 深圳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分析

11.6 杭州市

11.6.1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优势

11.6.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领域

11.6.3 杭州智慧城市建筑进展

11.6.4 杭州智慧城市发展特点

11.6.5 杭州智慧都市圈建设规划

11.7 宁波市

11.7.1 智慧城市建设亮点及经验

11.7.2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11.7.3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11.7.4 宁波智慧城市发展建设规划

11.7.5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发布

11.8 南京市

11.8.1 南京智慧城市发展概述

11.8.2 智慧南京建设实践分析

11.8.3 南京智能电网建设提速

11.8.4 智慧南京建设面临的形势

11.8.5 南京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11.8.6 南京智慧城市发展要求

11.9 武汉市

11.9.1 武汉智慧城市发展优势

11.9.2 武汉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成就

11.9.3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动态分析

11.9.4 武汉智慧城市发展经验分析

11.9.5 武汉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第十二章 2016-2021年智慧城市相关技术产业分析

12.1 互联网技术

12.1.1 互联网+技术的基本内涵

12.1.2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征分析

12.1.3 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内涵

12.1.4 互联网+智慧城市的价值

12.1.5 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方向

12.1.6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

12.1.7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议

12.2 物联网技术

12.2.1 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涵

12.2.2 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

12.2.3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联系

12.2.4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

12.2.5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

12.3 云计算技术

12.3.1 云计算技术内涵及特点

12.3.2 云计算技术应用价值

12.3.3 云计算技术应用优势

12.3.4 云计算技术具体应用

12.3.5 两者发展相辅相成

12.3.6 技术应用架构设计

12.3.7 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12.4 5G技术

12.4.1 5G技术内涵及其特点

12.4.2 5G技术政策环境分析

12.4.3 5G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12.4.4 5G新型城市创新内容

12.4.5 5G新型城市发展问题

12.4.6 5G新型城市发展对策

 

第十三章 2016-2021年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的应用分析

13.1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场景分析

13.1.1 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

13.1.2 大数据技术的积极影响

13.1.3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综况

13.1.4 大数据的政府应用场景

13.1.5 大数据的企业应用场景

13.2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概述

13.2.1 各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应用

13.2.2 大数据成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

13.2.3 大数据促进城市智慧化建设

13.2.4 大数据助力智慧服务政府建设

13.2.5 大数据推动城市法治的建设

13.2.6 大数据完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13.3 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状况分析

13.3.1 综合应用状况

13.3.2 应用领域分析

13.3.3 应用阶段分析

13.3.4 应用需求分析

13.3.5 应用标准探索

13.3.6 应用的影响因素

13.3.7 应用发展对策

13.3.8 平台建设路径

13.4 国内外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案例

13.4.1 国外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案例

13.4.2 国内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案例

13.4.3 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实践经验

13.5 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动态分析

13.5.1 大数据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13.5.2 大数据平台助力智慧通关

13.5.3 河南省城市治理应用大数据

13.5.4 兰州大数据服务智慧民生建设

13.5.5 贵安新区应用大数据信管系统

13.5.6 浏阳市智慧水务借力大数据

 

第十四章 中国智慧城市重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14.1 A公司

14.1.1 企业发展概况

14.1.2 智慧城市布局

14.1.3 经营效益分析

14.1.4 业务经营分析

14.1.5 财务状况分析

14.1.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1.7 公司发展战略

14.2 B公司

14.2.1 企业发展概况

14.2.2 经营效益分析

14.2.3 业务经营分析

14.2.4 财务状况分析

14.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2.6 公司发展战略

14.3 C公司

14.3.1 企业发展概况

14.3.2 智慧城市业务

14.3.3 智慧管理平台

14.3.4 智慧政务布局

14.3.5 经营效益分析

14.3.6 业务经营分析

14.3.7 财务状况分析

14.3.8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4 D公司

14.4.1 企业发展概况

14.4.2 智慧城市业务

14.4.3 信息智能产品

14.4.4 经营效益分析

14.4.5 业务经营分析

14.4.6 财务状况分析

14.4.7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4.8 公司发展战略

14.5 E公司

14.5.1 企业发展概况

14.5.2 智慧业务分析

14.5.3 智慧方案分析

14.5.4 智能产品技术

14.5.5 经营效益分析

14.5.6 财务状况分析

14.5.7 业务经营分析

14.5.8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5.9 公司发展战略

14.6 F公司

14.6.1 企业发展概况

14.6.2 智慧城市业务

14.6.3 主流业务模式

14.6.4 经营效益分析

14.6.5 业务经营分析

14.6.6 财务状况分析

14.6.7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6.8 公司发展战略

14.7 G公司

14.7.1 公司发展概况

14.7.2 智慧城市业务

14.7.3 技术研发创新

14.7.4 经营效益分析

14.7.5 业务经营分析

14.7.6 财务状况分析

14.7.7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8 H公司

14.8.1 企业发展概况

14.8.2 企业财务状况

14.8.3 相关项目合作

14.8.4 智慧城市布局

 

第十五章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投融资分析

15.1 智慧城市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15.1.1 经济效益

15.1.2 社会效益

15.1.3 环境效益

15.2 智慧城市项目投融资模式分析

15.2.1 投资主体分析

15.2.2 项目特性界定

15.2.3 商业模式分析

15.2.4 融资模式创新

15.2.5 投融资模式建议

15.3 智慧城市项目PPP投融资模式分析

15.3.1 模式基本概述

15.3.2 模式应用优势

15.3.3 项目投资规模

15.3.4 项目运行状况

15.3.5 项目投资动态

15.3.6 发展趋势及方向

15.3.7 应用问题及对策

15.4 智慧城市信息化投资项目案例

15.4.1 项目投资主要内容

15.4.2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15.4.3 项目投资的可行性

15.4.4 项目投资规模估算

15.4.5 项目投资效益测算

15.4.6 项目投资风险及对策

 

第十六章 中国智慧城市上市公司资本布局分析

16.1 中国智慧城市投资指数分析

16.1.1 投资项目数

16.1.2 投资金额分析

16.1.3 项目均价分析

16.2 中国智慧城市资本流向统计分析

16.2.1 投资流向统计

16.2.2 投资来源统计

16.2.3 投资进出平衡状况

16.3 上市公司在智慧城市投资动态分析

16.3.1 投资项目综述

16.3.2 投资区域分布

16.3.3 投资模式分析

16.3.4 典型投资案例

16.4 中国智慧上市公司投资排行及分布状况

16.4.1 企业投资排名

16.4.2 企业区域分布

16.5 中国智慧城市重点投资标的投融资项目推介

16.5.1 易华录

16.5.2 银江股份

16.5.3 千方科技

16.5.4 东华软件

 

第十七章 2021-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价值分析

17.1 投资价值评估

17.2 投资机会评估

17.3 发展驱动因素

17.3.1 动力评估

17.3.2 经济因素

17.3.3 技术因素

17.3.4 政策因素

17.3.5 社会文化因素

17.4 投资壁垒分析

17.4.1 政策壁垒

17.4.2 竞争壁垒

17.4.3 技术壁垒

17.4.4 资金壁垒

17.4.5 其他壁垒

17.5 投资风险分析

17.5.1 政策风险

17.5.2 人才风险

17.5.3 技术风险

17.5.4 其他风险

17.6 投资时机及对策分析

17.6.1 进入时机分析

17.6.2 行业投资建议

 

第十八章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8.1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前景

18.1.1 行业前景广阔

18.1.2 行业发展趋势

18.1.3 未来发展趋势

18.2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机会

18.2.1 投资开发领域

18.2.2 合作运营领域

18.2.3 生产创新领域

18.3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展望

18.3.1 发展机遇

18.3.2 发展重点

18.3.3 建设方向

18.3.4 发展挑战

18.3.5 发展路径

18.4 中国布局智慧城市群建设

18.4.1 中国智慧城市群地区分布

18.4.2 中国智慧城市群建设布局

18.4.3 中国智慧城市群发展方向

18.5 2021-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预测分析

18.5.1 2021-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影响因素分析

18.5.2 2021-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18.5.3 2021-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预测


订购流程
    电话购买

    拔打普华有策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01089218002,24小时值班热线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张老师:18610339331

    在线订购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邮件订购

    发送邮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签订协议

    您可直接下载“订购协议”,或电话、微信致电我公司工作人员,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以邮件或微信给您“订购协议”;扫描件或快递原件盖章版

支付方式
    对公打款

    户名: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发票说明

    任何客户订购普华有策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发票我们将以快递形式及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