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疾病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分析、发展趋势及主要玩家
1、血管疾病治疗器械行业概况及分类
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心血管(包括心脏和血管)器械市场是最主要的细分领域之一。血管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血管疾病微创治疗手段,其相较外科开放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特点。血管介入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医用耗材经血管途径将特定的医用耗材导入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操作技术。按照治疗部位不同可以将血管介入器械分为心血管介入器械(冠状动脉、主动脉)、脑血管介入器械、周围血管介入器械。
血管疾病治疗器械行业的分类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我国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冠脉介入治疗发展相对成熟,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方案及医疗器械进入中国的时间显著晚于冠脉介入治疗。目前主动脉及外周介入治疗仍然分别处于成长期和起步阶段,相应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起步较晚,高端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仍主要由跨国医疗器械厂商占据,我国医疗器械处于初步成长阶段。脑血管神经介入治疗器械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2、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1年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372.0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01.79亿元人民币,2021年到2030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15.88%。
2021-2030年E中国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主动脉疾病治疗细分领域情况及市场规模分析
主动脉是人体最大动脉,起始于左心室,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供应头部、颈部和上肢。其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弹力来源于中膜。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狭窄可导致大出血和死亡。
主动脉夹层分为Stanford分型和DeBakey分型,临床常用Stanford分型。A型涉及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A型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B型常用胸主动脉腔内介入修复术(TEVAR)。
(1)主动脉夹层患病率情况分析
我国主动脉夹层患病率高于欧美国家,且患者平均年龄较年轻,约比欧美国家年轻十岁以上。由于人种差异,我国主动脉血管较厚且弹性差,导致发病率较高。A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77.73,随着高血压患者增加,发病人数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58.9万人,年均增长4.19%。这一趋势对专门针对主动脉夹层的支架治疗提出了更高的临床需求。
2022-2030年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人数情况及预测(万人)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我国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41.87,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78.24万人,2021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13%。其中短瘤颈B型主动脉夹层占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比例约为30%。
(2)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情况分析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直径大于正常主动脉1.5倍以上。腹主动脉瘤比胸主动脉瘤更常见,通常呈囊状、梭形或混合型,且具有不可逆增大的特点。病因主要为动脉壁退行性变,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就医较晚,病情较重。最严重的风险是瘤体破裂,急性破裂的病死率高达90%。我国腹主动脉瘤年发病率约为每十万人52.95例,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2030年发病人数将达87.32万,年均增长1.96%。
2022-2030E中国腹主动脉瘤发病人数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4、主动脉介入治疗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我国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30年,中国主动脉腔内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68.22亿元人民币,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12.31%。
2022-2030E中国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的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5、外周血管疾病治疗细分领域情况及市场规模分析
(1)外周动脉疾病
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约为3.67%。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在逐渐增加。由于中国老龄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人数仍将持续增加,预计2030年,患病人数将增长至6,230.44万人,2021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6%。
2022-2030E外周动脉疾病患病人数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静脉疾病
我国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约为0.13%。预计到2030年,我国深静脉血栓发病人数将达334.20万人,2025年到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67%。目前针对静脉疾病的治疗主要为抗凝药物,采用介入器械类别相对较少,主要采用滤器等用以治疗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疾病。虽然目前静脉介入治疗器械相对较少,但在存量患者的拉动下,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未来静脉介入治疗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增大。
6、脑血管疾病治疗细分领域情况及市场规模分析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出血性脑血管病指因其脑实质内、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的自发性出血性疾病,临床又称为自发性颅内出血,一般由颅内动脉瘤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指由于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疾病。
我国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3.71%,预计到2030年,我国颅内动脉瘤患病人数将达5,791.35万人,2025年到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8%。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约为0.2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65岁以上人口将持续增长,导致脑卒中高风险人群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人数将增长584.76万人,2025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07%。
7、血管疾病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逐渐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
我国血管疾病治疗器械起初从国外引进。由于国内市场空白,外资企业产品技术成熟、相关的介入器械及与之配套的高端耗材类产品型号齐全,同时成熟的外资企业对渠道及市场的控制力强,市场团队推广经验丰富,得以迅速占领中国市场,但由于其产品价格昂贵,导致患者及国家财政支出负担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涌现出一批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现了医疗器械的生产和创新。
2)医疗器械份额不断提升
在血管介入治疗领域,随着国产产品性能的不断优化提升,未来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持续增长。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市场在我国属于新兴市场,发展相对缓慢,未受到足够重视。未来,随着人们对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视和研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周介入器械也将加速发展和应用推广。我国全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国产器械销售步伐将持续加速。
3)本土化创新解决临床需求
我国国产医疗器械已逐步突破多项技术壁垒,持续的技术研发使国产产品质量逐步提升。同时,本土企业持续关注临床中产品性能与中国患者的适配性,根据国人的患病特征进行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使产品性能更能我国患者以满足国人切实的诊疗需要。随着本土化针对性的研发创新,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均能逐渐赶上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力逐渐提升。
8、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血管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数百亿美元,占整体医疗器械市场的10%以上。欧美国家的血管医疗器械产业技术成熟,主要由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等跨国公司主导。我国血管疾病治疗市场起步较晚,冠状动脉疾病治疗发展较快,主动脉疾病治疗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预计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成熟,市场将快速增长。周围血管和神经介入治疗市场仍在初期发展阶段。
我国主动脉疾病治疗市场由美敦力、戈尔、库克等跨国企业主导,本土企业如心脉医疗、先健医疗和华脉泰科也在逐步参与竞争。周围血管治疗市场则主要由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和巴德等欧美企业主导,国内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较弱。随着国内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创新上的进步,本土品牌有望打破现有市场格局,逐步提升市场份额。
行业内主要企业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025-2031年血管疾病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