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改性塑料行业市场竞争风险及发展两大驱动因素、市场规模趋势前景
发布日期:2023-01-31 14:47:11

改性塑料行业市场竞争风险及发展两大驱动因素、市场规模趋势前景

与发达国家改性塑料发展多年、技术先进化、产品高端化、产业体系化的成熟行业格局相比,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目前具有市场规模庞大,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实力规模差异悬殊,中小型企业仍聚焦中低端产品生产,鲜有企业具备贯通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等特征。行业龙头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加大研发投入,扩充产能,实现加快推进产品高端化,高效响应客户多元需求,从而推动行业产品国产替代化进程。

可预期的,伴随下游行业如汽车、家电、电子电气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客户对于改性塑料业的技术含量、产能要求将不断提升,这将有助于淘汰业内缺乏核心技术、同质化严重的小规模加工企业,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有效提升。

2-230131144P0235.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当前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业内参与者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普遍偏小,产品规格繁杂但缺乏技术含量,从而导致国内改性塑料市场呈现过度竞争的格局。跨国公司凭借在改性塑料产品领域的技术及生产优势不断加强在中国的本土化开发和生产,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少数本土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取得了资金支持以进行技术研发与规模扩张,和中小企业迅速拉开了实力差距。在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的大背景下,伴随下游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与丰富,可预期市场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并对缺乏核心技术的小规模加工企业产生挤出威胁。

2、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A、多数企业研发能力薄弱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但整体呈现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特点,行业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业内大型龙头企业手中。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较为薄弱,研发投入占比低,导致其产品整体呈现低附加值、同质化特征。多数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确实将成为制约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B、外资企业竞争优势强劲

由于我国改性塑料行业起步较晚,整体来看国内改性塑料企业与国外大型企业在技术积淀、研发能力、资金实力以及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石化巨头加快了在亚太地区设立生产基地的步伐。目前已经在我国设立改性塑料生产基地的国外大型企业有普立万、巴斯夫、LG、韩国锦湖石油化学株式会社等,通过布局中国市场与国内本土企业形成直接竞争。因此,目前国内改性塑料产品需求尤其是高性能专业型产品仍较为依赖于发展成熟,竞争优势强劲的外资企业,国产替代仍面临着较大的考验。如何加快培育并扩大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化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改性塑料市场的影响是行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行业有利驱动因素

A、下游快速发展的驱动

改性塑料作为需求驱动型行业,其技术升级与生产规模的变化往往是下游行业需求变换的直接反应。近年来,改性塑料的主要应用场景如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电子电气等均迎来了重要的技术迭代新窗口:汽车制造轻量化叠加新能源转型、家用电器智能化、电子电气迎来 5G 新时代,下游行业新的增长契机对上游具备性能优势的改性塑料业提出了大量的客观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改性塑料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及规模增长。

B、行业技术进步的助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研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业内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结合不同基材与助剂,不断增强了改性塑料现有的优势性能并进一步探索了其性能的可能性边界。行业自身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与积淀有利于助推其快速匹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并促进其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张,从而为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C、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改性塑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分支,属于我国战略新兴行业范畴,是近年来以及可预期的未来中国家重点关注与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此,国家各部委及行业管理协会纷纷陆续出台了大量鼓励政策及发展指引来推动改性塑料业的高速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制造 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 年版)》、《塑料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

3、 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改性材料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分子化合物或新的复合材料的改性高新技术领域,从共混、改性、配方设计到加工工艺,最后到售后服务都需要专业的高分子材料相关知识和丰富经验积累。改性塑料产品性能及价值受到配方及生产工艺的绝对影响,是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目前,高性能改性塑料的核心配方及核心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基本由各细分领域内的领先企业掌握。此外,由于改性材料属于需求驱动型行业,下游客户需求种类多、变化快,因此需要生产厂商拥有足够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和相应的技术设备,对产品进行持续优化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维持竞争优势。改性技术的研发需要相当的资本及时间的投入,短期内行业新进入者难以与业内已形成技术优势的企业相抗衡。

(2)资本壁垒

近年来,我国改性塑料已经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交叉的新兴产业,除需根据生产经营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生产原材料、物流设施、购置运输设备以及质量管理设备等,同时还需投入较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建设、销售网络及物流体系建设、终端渠道维护等方面。回顾巴斯夫(BASF)、拜耳(BAYER)、杜邦(DUPONT)等跨国企业的发展历程,除了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优势之外,借助资本实力进行行业整合,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是极其重要的。行业领先企业通过自身的资本优势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在研发、生产、渠道、客服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地位,进而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3)产品认证壁垒

伴随行业发展,改性塑料的主要下游行业如家电、汽车、电子电气、医疗工程等均对改性塑料的安全性、环保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需通过繁琐且严苛的认定与审核方有机会进入下游主要客户的供应商名单。具体来说:对于出口美国的电子电气、IT、家电等领域的材料,必须通过美国 UL 认证;对于部分耐热部件,必须通过耗时长、花费大的 RTI 认证;对于出口欧美的涉水电器用材料,必须通过世界权威的 NSF 认证;对于出口欧洲的家电类食品接触材料,必须通过 EU、LFGB 等检测;用于医疗领域的材料必须通过 GMP、FDA 等认证;而用于汽车行业的改性塑料制品则需通过汽车行业国际质量体系 ISO/TS16949 认证,该认证周期较长,少则 6 个月,长则2 年以上。类别繁多且耗时的产品认证对改性塑料行业内企业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提高了行业新进入者的门槛。

(4)管理和人才壁垒

改性塑料行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且下游需求种类多、变化快,这对企业具备能够把握行业发展及需求趋势、拥有丰富的研发技术水平并能调动及匹配相关资源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团队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同时其自身也更倾向于已积累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因此,行业新进入者将面临一定的管理和人才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改性塑料行业全景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