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智慧城市行业四大壁垒及面临的挑战、相关风险、发展前景市场规模
发布日期:2022-10-20 09:45:57

智慧城市行业四大壁垒及面临的挑战、相关风险、发展前景市场规模

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其产业链上下游涵盖了 RFID 等芯片制造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制造商;电信网络设备、IT 设备提供商;终端应用软件开放商、系统集成商、智慧城市相关业务运营商以及顶层规划服务提供商等多种科技型企业。

随着智慧城市需求扩大,各领域企业纷纷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从区域布局看,智慧城市企业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超半。

2-221020094Q24V.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 智慧城市行业壁垒

(1)人才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相关项目建设也离不开服务商对行业客户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的深刻理解。一个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的质量高低,除了看系统的技术含量外,更要看对客户实际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项目建设人员既要懂得技术,更要懂得客户所处行业的真正需求,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商的宝贵资源,也是阻碍行业新进入者的重要壁垒。

(2)技术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相关项目建设离不开服务商对人工智能(AI)、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城市数据大脑、数字孪生城市等智慧城市前沿技术逐渐由概念转为实践,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集成融合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对各种关键技术的掌握及运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将诸多前沿技术创新性地组合运用于系统建设之中,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要求。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建设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首先是因为智慧城市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通常属于客户的大型长期资产建设,项目规模通常较大,供应商需要垫付的资金也较多;其次,智慧城市行业通常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大中型国企主导建设,此类客户通常付款审批的流程较长,回款周期相对较慢,也促使供应商必须具备更强的资金实力;最后,智慧城市行业建设技术要求高、人员素质强,行业内的公司必须坚持对各领域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必须坚持对各领域复合型人才的持续培养,才能更好地维持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这也对行业内公司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4)经验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内容通常都具体一定的特殊性,服务提供商需要利用自己对行业技术的熟练应用以及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不断优化创新在智慧城市各个领域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深厚的行业建设经验,可以使公司在业务承接前就更加精准地把握客户痛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业务推广策略,提高业务承接效率;也会帮助公司项目实施更具效率,做到快速交付。拥有丰富项目实施案例的供应商,可以在业务推广阶段利用过去的相关案例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公司技术实力和项目质量,迅速取得客户的信任。客户也会在供应商选择时,着重考察供应商的过往经营业绩及项目经验。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建设能够通过多年的项目经验积累,打造标杆案例,树立品牌口碑,建立经验壁垒。

2、影响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智慧城市项目的整体落地

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存在实验失败造成的创新成本过高的风险,另一方面缺乏探索适合在其他行业领域推广的创新模式,平顺推进建设落地具有一定难度。此外,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对智慧化的需求和条件具备程度各有不同,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也难以适用于所有的城市建设升级。

(2)智慧城市普遍分散建设,缺乏统筹设计,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智慧城市的分散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慧城市涵盖了政务、交通、金融、工业、医疗、应急和资源诸多领域,各领域通常独立建设,顶层设计不清晰、城市建设目标不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局部性,应用场景孵化分散、城市建设失去焦点。二是由于智慧城市各个系统建设缺乏协调,相关设备和系统往往由不同厂商提供,缺乏对未来场景扩展性的通盘考虑,导致了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不互联、数据不互通等问题,形成了信息烟囱甚至是智能烟囱。在技术方面,缺少统一的技术指导和评估标准,各系统间集成关系复杂,系统技术栈各异,智慧化建设难以做到全市一盘棋,建设模式难以形成合力。三是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智慧城市建设主体通常不愿意或不能够数据共享。在数据方面,技术壁垒和管理壁垒导致形成大量数据孤岛,数据来源多样、结构不一、无法共享交换,使得智能化场景效果不尽如人意。智慧城市的分散和重复建设导致了城市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3、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国家政策风险

智慧城市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内主要项目的建设投资通常也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为主导。国家通过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规划引导智慧城市行业建设方向,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推动智慧城市行业朝着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的建设目标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智慧城市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在未来发生变化,政府对智慧城市行业的投资力度减少,则可能对行业内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的冲击。

(2)宏观经济风险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财政支出是智慧城市行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受益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财政资金充足,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智慧城市行业也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机。但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均面临着各种困局,各国间的经济摩擦日益增加,疫情肆虐阻碍了经济复苏,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局势都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若各地政府财政支出因宏观经济压力下被动缩减,也会为智慧城市行业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4、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20 年 3 月,我国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021 年 3 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与城市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已成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

2017 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工信部信管〔2020〕197 号)、《“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80 号)、《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粤府〔2021〕44 号)、《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府〔2020〕89 号)、《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 年)》(深府办函〔2020〕136 号)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智慧城市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2)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突破推动了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演化

智慧城市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及可实现功能也不断增加。如随着数字孪生城市从概念培育走向实施落地,物联感知、遥感测绘、模拟仿真、虚拟现实、信息通信等技术加速成熟应用,以空间信息为索引的城市大数据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能力提升,行业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此外,多技术交叉集成创新全面重构智慧城市技术体系,可以打造城市规-建-管全过程可视化、可模拟、可分析等场景,精准把握城市运行情况,全面提升城市管控、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对城市影像、语音、空间等一系列数据的智能化识别、理解、处理和分析,打造形成城市知识图谱体系,支撑城市进行主动思考。随着各行业、各领域应用及专有知识的深度耦合,深度学习能力日益完善,城市中数据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形成丰富的跨行业知识体系,助力城市进行智能决策、普惠创新,大幅提升城市管理精度。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对多技术的交叉应用与深度融合,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不断拓展,系统功能不断增加,智慧城市信息建设向着更高水平持续迈进。

(3)数字化转型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业纷纷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数字经济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引擎之一。数字经济产业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新兴产业。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尚处于朝阳时期,传统行业刚刚迈入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市场空间巨大。同时,过去两年新冠疫情肆虐,政府机构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者均面临了较大考验,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为生产经营管理赋能的巨大优势得到凸显,数字化转型已成共识,智慧城市从传统的政务、交通等领域拓展至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广阔。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智慧城市行业细分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