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炼油催化剂行业发展概况及竞争格局重点企业、市场规模、相关风险
发布日期:2022-10-11 09:50:54

炼油催化剂行业发展概况及竞争格局重点企业、市场规模、相关风险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产品。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各种化工原料的来源,是现代工业的基础。高效利用石油资源,大致要经历 4 个阶段,即“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炼油行业作为石油利用的最后过程,是石油资源利用效率及清洁利用石油资源的关键一环。

由于各国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炼油能力、油品与化工原料需求等存在差异,对炼油催化剂的需求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类催化剂,在不同地区其需求量也各有不同。例如:对于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增产低碳烯烃类催化剂在北美需求中位列首位:而在亚洲,排在首位的是增产汽油类催化剂。

1、国内石油化工催化剂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石油化工催化剂行业是随着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发展起来的。从 20 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炼油业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重组和产业技术进步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如今,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油消费量呈长期快速增长趋势,从 1953 年的 144 万吨增至 2021 年约 7 亿吨,年均增速高达 10%,相对于同期 GDP 增长的平均弹性系数接近 1.3;进入 21 世纪以来,尽管需求增速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2013 年石油消费量是 2001 年约 2.2 倍,翻番还不止,年均增速仍超过 6%。但我国原油产量超过 2 亿吨之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日益显现;因此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从 21 世纪初的不到 30%到 2021 年的 72%。

2014 年 11 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 2014》报告称,中国将在 2030 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需求国。虽然我国炼油工业迎来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但仍面临着原油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原油品质重劣质化、环保要求趋严等严峻挑战,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采取扩大原油来源,实现渠道多极化和资源多元化,提高重油深加工能力,加快清洁燃料质量升级换代等相应对策。

伴随着炼油工业的发展,工业技术中所需催化剂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上世纪的石油化工装置建设过程中,大型炼油装置、石化装置主要是从国外引进,与之相配套的“三剂”制品也主要来自国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国外的炼油催化剂等助剂产品表现出显著的缺点:价格昂贵;不能适应国内油质的多样性;无法满足国内客户的日常技术服务需求。所以随着国内炼油工艺和石油化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炼油“三剂”制品的国产化进程逐渐开始,经历了进口——模仿创新——自主开发的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国产化率已提高至90%左右。

2、 炼油催化剂行业竞争格局

从全球来看,炼油催化剂的研发及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美国是催化裂化技术的鼻祖,并拥有众多全球知名炼油催化剂生产企业,如格雷斯、雅宝、CC&T、UOP、陶氏等。国外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代表性企业是美国 UOP 公司,为进一步提高装置加工能力,提高重整油、氢气和芳烃收率,克服催化剂贴壁效应,UOP 公司改进了催化剂配方,在工艺、设备和控制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开发了多种连续重整催化剂。此外,格雷斯-戴维森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炼油催化剂生产企业,占据全球将近一半的炼油催化剂市场份额。美国特种化学品(雅宝)集团在 2004 年收购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炼油催化剂业务后,成为世界第二大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商,该企业的加氢催化剂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 30%。

我国现有炼油催化剂生产企业较少,国内炼油催化剂市场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掌控。从国产产品市场份额角度来看,约 60%左右的炼油催化剂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其隶属公司生产,30%的炼油催化剂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其隶属公司生产。目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长岭炼化公司催化剂厂与齐鲁石化公司催化剂厂,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兰州炼油化工催化剂厂与抚顺石油三厂催化剂厂是我国炼油催化剂产品的主要生产企业。

(1)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炼油化工催化剂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目前年生产能力 23 万吨,现有产品包括炼油、聚烯烃、基本有机原料、煤化工、环保催化剂和吸附剂及助剂等 6 大类 300 个品种。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产品还远销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国际市场。2004 年 6 月 26 日挂牌成立了国内炼油催化剂行业的首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近 40 个产品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技术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

(2)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厂于 1964 年 4 月建成投产,是中国第一家第一炼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开发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石油目前唯一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基地。是目前全国产品覆盖面最广、生产品种最全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企业,其“昆仑牌”催化剂主要包括九大系列、40 余个品种的各类催化裂化催化剂、助剂、吸附剂和其他硅化学产品,并独家拥有全白土剂制备技术以及量体裁衣的复配技术。

(3)北京高新利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高新利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基础能源工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质量提升提供产品、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 2001 年,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利试点先进单位、中石油和中石化一级供应商、齿球型载体及相应催化剂技术中心、“十二五”中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民营企业。主要产品有炼油催化剂、煤化工催化剂、齿球型催化剂载体、石化助剂四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近 5000 吨,此外还开展贵金属铑回收及贵金属催化剂加工等相关业务。

(4)润和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

润和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0 年创建,目前已经形成年产 5 万吨各类催化剂和分子筛的生产能力。润和公司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各类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是催化裂化催化剂、催化裂解催化剂、脱氢催化剂、MTO(MTP)催化剂、环保催化剂和各种分子筛产品。产品已经销售到美国、中东、印度、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国内的 20 多个石化公司。

(5)巴斯夫股份公司

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 SE),缩写 BASF 是由以前的全名「Badische Anilin-und-Soda-Fabrik」(巴登苯胺苏打厂)而来,是一家德国的化工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化工厂之一。巴斯夫集团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的 41 个国家拥有超过 160 家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它是世界上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学产品基地。

(6)美国格雷斯公司

美国格雷斯公司(Grace)创立于 1854 年,旗下拥有两个运营部门,分别是格雷斯戴维森和格雷斯特种化学品。前者专业生产催化剂、化学添加剂、工程材料、色谱柱以及硅胶产品,而后者则是生产特种建材化学品、建筑材料、密封胶和涂料的专家。其中,格雷斯-戴维森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炼油催化剂生产企业,占据全球将近一半的炼油催化剂市场份额。

3、炼油催化剂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2-221011095316404.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带动的风险

炼油催化剂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着石油化工行业的景气程度。在全球经济衰退及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环境下,炼油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其直接相关的炼油催化剂行业必不能独善其身。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如何存活与发展,是企业不能回避的战略问题。如果受经济周期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而企业未能对其有合理的预期并相应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则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2)技术风险

炼油催化剂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相关产品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研发与技术优势是炼油催化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新技术的应用与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何保持合理的研发投入,从而确保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生死存亡。如果企业不能保持持

续创新能力,或者不能及时准确把握产品、技术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削弱企业已有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

(3)安全生产风险

由于炼油催化剂生产工艺涉及到化工原料的反应及处理,也涉及到设备的使用、检测与维护等安全操作与风险,如果没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员工安全生产培训,生产操作人员就存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

(4)替代能源风险

炼油催化剂行业是依附于传统石油行业而发展起来的。今年来,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不断发展,非传统能源如页岩气等技术不断革新,石油作为燃料资源的重要性不断下降。替代能源的发展将会压缩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其影响也将不可避免的传导到炼油催化剂行业,并且可能影响到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4、 炼油催化剂行业壁垒

炼油催化剂行业需要研发、市场等多方面综合竞争力,新企业欲在短期内形成竞争优势是非常困难的。其中,研发、生产技术、市场效应、资金实力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均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坚实壁垒。

(1)技术壁垒

催化剂制造是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同时属于具备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范畴,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不同的炼油工艺基本都具有配套的催化剂类型。在工艺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开发一种新的催化剂,常能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和更好的产品分布。因此催化剂往往是炼油技术创新优势的核心体现。近几年催化剂技术更新快,工艺不断创新升级,为了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和应对油品升级和环保从严的趋势,需要企业能够快速地实现产品技术、工艺技术、材料技术、设备技术上的创新;面对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催化剂厂商必须具有开发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产品的能力,并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这就要求企业在多领域、多学科专业知识技术上有深厚积淀。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具有足够的研发投入积淀、实现技术积累,因而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在技术上形成竞争优势。

(2)市场壁垒

石油化工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产品的稳定性、纯度等性能对客户的生产尤其重要,因此客户通常会选择在行业内具有良好声誉和品牌的生产企业作为其供货商。由于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厂商在销售催化剂产品的同时,也会相应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因此为确保在长期内保持连续稳定的生产,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催化剂供应商。客户选择催化剂供应商往往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流程,产品经过小试、中试、最后才会规模化生产,因而一旦确立为合格供应商,便会建立长期的业务合作。由此产生的客户依赖性构成了行业的渠道壁垒,使得新进企业很难迅速铺开销售网络。此外,我国炼油厂的行业集中度高,几大垄断性国企设定了较高的催化剂供应商门槛,作为国内石油化工的领军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明确的物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产品必须取得其颁发的《物资供应商准入证》,才能对其及下属企业进行产品供应。这种下游炼油厂商设定的高门槛,更不利于新进企业快速占据市场份额。

(3)人才壁垒

石油化工催化剂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一批具有石化行业复合知识背景的人才,一项技术从研发到应用,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操作复杂的生产工艺,熟悉用户需求且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此外,从开拓客户到售后服务,并同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在整套销售环节企业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成长需要实际工作的长期锻炼,新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组织一支全面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专业团队。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炼油催化剂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