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全球及中国二硫化碳行业发展概况及竞争格局、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22-09-22 15:43:56

全球及中国二硫化碳行业发展概况及竞争格局、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1、二硫化碳行业发展概况

(1)国际二硫化碳行业发展概况

1796 年,Lampadius 在加热木炭与硫铁矿时,发现了二硫化碳,1839 年,木炭法生产二硫化碳工艺实现了工业生产。1950 年以来由美国首先采用天然气生产二硫化碳,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国家。随着相关产业转型和生产基地海外转移,国外二硫化碳的整体产能在大幅下降。国外产能从90 年代初的 115 万吨/年减少至 2021 年的约 69.65 万吨/年,实际产量约 63.28 万吨/年。目前,中国是全球二硫化碳生产、消费第一大国,二硫化碳海外市场产量最大的国家为印度,其余主要分布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印尼、日本等国家,客户主要集中在粘胶纤维、橡胶助剂、有色金属矿采选、农药及环境治理等行业。

(2)二硫化碳行业的中国发展史

1958 年,中国从原民主德国引进粘胶纤维装置时,同时引进了年产 6,000 吨的木炭法生产二硫化碳装置;80 年代初,国内开始进行以天然气与硫磺为原料生产二硫化碳的试验研究工作,并于1985 年实现了年产 1,500 吨的工业化生产;90 年代,国内引进美国的成套技术,建成了首条万吨级天然气法二硫化碳生产线。2002 年之前,国内二硫化碳主要生产工艺采用木炭-硫磺间歇法,2003 年开始,木炭-硫磺间歇法生产企业陆续实施了焦炭替代木炭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以焦炭-硫磺法为主、天然气法为辅的二硫化碳产业格局;2005 年百金有限利用自有技术,在重庆建成了年产 3万吨天然气法二硫化碳生产线。

鉴于木炭-硫磺间歇法、焦炭-硫磺间歇法都属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安全风险高的落后工艺,2013 年 4 月,工信部发布了《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2013 年第 19 号公告),对二硫化碳生产企业的选址、规模、工艺、设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新建、改扩建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应在依法设立的园区内,项目应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新建、改扩建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单套规模不得低于 2 万吨/年,总规模不应低于 5 万吨/年;政策发布之日起,立即淘汰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木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政策发布两年内(2015 年 5 月 1 日前),淘汰焦炭-硫磺间歇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

随着工信部《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的实施,国内二硫化碳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资建设天然气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基本全面关停了焦炭-硫磺间歇法二硫化碳生产工厂。

2、行业竞争格局

2015 年 5 月《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实施后,政府关停多家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的企业。由于国内部分天然气法生产企业存在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环保未达到产业政策标准的情况,也出现一些天然气法生产企业由于环保问题全面停产整改的情况,从而导致市场份额向少数环境友好的生产厂商集中。因此,掌握清洁生产技术并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是决定市场竞争地位、影响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决定性因素。自 2019 年以来,随着天然气法生产工艺下的二硫化碳新增产能逐步投放市场,二硫化碳市场供应量增加。

目前,国内能够规模化生产二硫化碳且纳入主流供应商体系的厂商包括辽宁瑞兴、上海百金、山东新和成、安迪苏南京、宁夏紫光等企业。

2-2209221545163T.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3、 二硫化碳行业发展趋势

(1)延伸二硫化碳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硫化碳行业中企业逐步实现二硫化碳与精细硫化工联产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加大创新,延伸相关产业链条是全行业发展趋势。企业通过对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副产硫化氢的深度净化处理,提取高纯度的硫化氢并将其作为原料联产二甲基亚砜、硫氢化钠等其他化工产品,充分实现了循环经济及产业链延伸,如二甲基亚砜是一种主要运用于医药行业的精细化工产品,附加值高。

(2)推进技术升级,实施减排增效

二硫化碳行业中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尤其在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投入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重点做好安全设施、安全监控、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升级以及严格执行国家污染排放标准。同时,行业中企业积极采用降低能耗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积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通过优化设计成功实现单套装置规模不断突破,有效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能耗、生产成本,有利于安全生产及绿色环保并实现整个行业的节能降耗。

(3)发展智能制造,提升生产体系的信息化水平

以“5G”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二硫化碳产业经营管理已经带来了新的挑战,天然气法生产工艺本身具备实施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二硫化碳行业全面推进“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应用成果,贯穿运营管理全过程,构建面向生产管控,供应链与物流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统一协同的业务运行平台,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感知、远程控制和生产数据的实时收集传送。同时,要围绕安全环保、生产运行控制、节能减排等重点生产领域,全面实施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重点应用,提升全行业生产体系的信息化水平。

4、行业主要壁垒构成

(1)政策壁垒

1)行业准入壁垒

我国是全球二硫化碳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大国,随着国家对二硫化碳行业安全环保标准不断提升、监管力度持续加强,《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实施后,形成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限制性条件,构成了行业新进入者的市场准入壁垒。随着国家对化工行业项目投资门槛的不断提高,二硫化碳行业的准入壁垒进一步提高,新进投资者短期内难以对现有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带来的环境保护壁垒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对大气污染防治及排放物的总量控制方面有明确要求。根据我国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3 号),到 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 2020 年分别下降 8%、8%、10%以上、10%以上。特别是二硫化碳市场集中地区,如华东地区要求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递减,新进投资者较难取得排放指标,从而形成较高的环保壁垒。

(2)技术和人才壁垒

二硫化碳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过程涉及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基本涵盖了化工生产需要的主要单元操作,每个环节均需严格的安全工艺指标控制,且其过程控制检测手段要求的智能化标准较高,新进入企业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安全、稳定、高效的生产工艺,特别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综合利用、化工工艺、过程控制、材料控制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需要多层次多领域的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形成较高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3)资金壁垒

新建符合安全、环保等规范的二硫化碳生产装置投入资金较大;新进入企业由于工艺技术与生产操作经验不足,可能导致新装置短期内无法达产达效,造成资金投入加大;企业运营过程中,采购天然气、硫磺等主要原料、必要的产成品库存及应收款项等需要较大规模的营运资金;此外,随着国家不断提高安全环保治理标准,现有生产企业根据要求需要及时增加安全、环保再投入。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二硫化碳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