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行业特性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特点发展趋势机遇
发布日期:2022-07-06 08:07:00

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行业特性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特点发展趋势机遇

铝塑膜主要应用于软包锂电池的电芯封装,其在阻隔性、冲深、耐穿刺、耐电解液和绝缘性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已被广泛应用于动力、3C 数码、储能等软包锂电池电芯的生产中。相较于圆柱形锂电池与方形锂电池采用铝壳或钢壳,铝塑膜作为外包装材质更轻,且软包锂电池采用叠片工艺使得电池结构更紧密,同等规格尺寸下软包锂电池的容量较钢壳电池容量高 40-50%,较铝壳电池高20-30%,是锂电池朝着轻量化、小体积发展的关键材料。

整体来看,铝塑膜行业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市场核心驱动力是软包锂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未来增量将主要源于动力及储能等领域。

2-220F60PH1934.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行业特性

(1)周期性

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是软包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最终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移动电源等数码类电子产品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动力类应用终端领域。其中,国内数码类电子产品与消费者行为密切相关,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对其有一定影响;国内动力类应用终端领域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

(2)季节性

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的应用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但受春节放假等因素影响,通常一季度出货量会略低于其他季度。

(3)区域性

锂电池产业发达的地区,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产业也相对发达。我国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产业受锂电池产业分布区域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总体上,我国锂电池厂商主要集中在华南、华北、华东等区域,受上述因素影响,我国铝塑膜厂商及销售区域主要分布在上述各主产区。其中,以广东为主的锂电池华南产业集群区最具有代表性。因此,铝塑膜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2、行业经营模式

(1)以销定产模式

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规格众多,不同的下游锂电池厂商对产品的品种、规格和性能等方面需求差异较大,即使同一客户也会因锂电池下游终端产品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的不同,其对不同批次的铝塑膜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铝塑膜厂商必须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生产,而通常客户对供货期的时间要求较紧,这需要供应商在销售接单、原材料采购、存货储备、生产计划、物流运输等一系列环节均保持运转顺畅,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2)生产工艺决定配套设备模式

铝塑膜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且铝塑膜制造的技术门槛较高。企业投产建设生产线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在涂布设备、挤出复合设备、干复设备、分切设备及检测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安装方面。铝塑膜对配套设备要求的高精度导致其生产难度远高于一般的薄膜设备,要求生产设备的定制和应用需与工艺配套,即先有工艺再根据工艺定制设备,因此铝塑膜生产厂商的自主工艺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设备的定制和最终产品性能水平。

(3)供应商认证模式

对于下游锂电池厂商而言,铝塑膜对于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产品合格率、产品可靠性及生产成本,且其对供应商的稳定供应能力十分关注。因此,下游锂电池厂商对铝塑膜供应商的选择非常慎重,执行严格的评估与准入制度,选择标准涉及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产品成本、产品性能、供货周期等方面,同时还需接受客户的现场审核与批次检测。铝塑膜厂商申请通过下游中高端客户的供应商资格认证,是其进入并不断拓展市场的关键。

3、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铝塑膜是与电池的内部材料直接连在一起的,电解液会浸润到铝塑膜的内层,因此,其性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各项性能。

(1)产品性能特点

1)阻隔性能要求

锂电池对阻隔性能的要求十分苛刻,成品电池暴露在有一定湿度的大气环境中,空气中的水分对包装材料有渗透作用,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循环寿命,因此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要求具有极高的阻水阻氧性能,水蒸气的透过率应小于1×10-6~1×10-4g/m2·d·1atm,氧气的透过率应小于 1×10-3~1×10-1g/m2·d·1atm,以保证电池内电解液的含水量能保持在 3×10-5ppm 左右,比普通包装用铝塑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要高 10,000 倍左右。

一方面,铝塑膜通过对水、氧的阻隔来保护电池的内容物,一旦电池中的水、氧达到一定的程度,锂电池的容量就会变小,电池发生鼓气,导致其循环寿命下降和其它电化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情况严重时甚至会使电池失效;另一方面,铝塑膜中的有些有机物可能溶解于电解液中产生化学反应,会破坏电池的性能,或者电解液中的某些成分被铝塑膜的内层材料所溶胀而改变电解液的混合比例,也会影响电池的性能。

2)热封性能要求

锂电池对高温非常敏感,一般使用温度低于 60°C,这就要求铝塑膜的内层热封材料在热封强度足够的情况下,热封温度越低越好。同时,为了保证电池的密封性,又要求其热封强度不能小于 35N/15mm,高温热封时间也要求一般不超过 3s,以防止热辐射和热传导对电芯起到破坏作用。

此外,铝塑膜的内层材料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抗污染热封性能。锂电池电芯一般是通过厚度为 50~100μm、宽度为 2~6mm 的金属箔(铝和铜或铝和镍)作为正负电极与铝塑膜的内层材料严密热封后引出,在热压封口时,由于金属电极比其他地方凸起,受到压力较大,如果铝塑膜的内层材料不具有耐高温热封性能,金属电极就很容易被压到铝塑膜中间的铝箔层上造成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同样,电芯在第二次热压侧封时,铝塑膜的内层热封材料上会粘附有电解液,这就要求内层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污染高强度热封的性能,在热封面被电解液污染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至少 35N/15mm 的热封强度。

3)稳定性要求

由于锂电池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不允许发生电解液渗漏现象。这就要求铝塑膜的内层材料与电解液接触时,既不能与电解液起作用,同时又须具有足够强的耐酸腐蚀性能。目前锂电池所使用的电解液多是由多种酯组成有机电解液,其中的电解质锂盐在水分存在的情况下会分解成酸性极强的氢氟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同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酯类有机物对多数热封性材料也具有可溶胀性。若内层热封材料被电解液溶解,所溶解的成分将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气体,使电池发生鼓气;若内层热封材料被电解液溶胀,将改变电解液的浓度或成分比例而影响电芯的性能;若内层热封材料被电解质水解产生的氢氟酸所腐蚀,将会影响内层材料之间封口的严密、内层材料与铝箔的粘结复合,进而影响整个电池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

4)层间复合性能要求

锂电池的包装方式一般有成型包装和非成型包装两种,成型包装即盒式包装方式,这种包装方式首先是要将包装材料冲成盒式形状,盒子的深度视电池而定,在成型过程中,包装材料会有延伸和流动。由于铝塑膜为多层材料的复合,这就要求不同复合膜层之间均具有较高的复合强度,以保证在材料延伸、流动时各膜层之间的牢固粘合,避免在成型生产和装配过程中发生层间的分离;同时,铝箔与内层材料之间的层间复合强度大小又直接影响电池的密封性,所以也要求经过长期电解液的浸泡和氢氟酸的侵蚀,复合膜内层材料与铝箔之间不会发生层间复合强度下降,导致各层材料之间发生剥离脱层的现象,从而影响到电池的阻隔性能,最终破坏整个电池包装。

5)柔韧性、延展性和机械强度要求

锂电池大容量、异型化是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锂电池的生产过程对封装材料的柔韧性提出较高的要求,现应用较广泛的冷压成型的包装方式对铝塑膜的延展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牵引、拉伸,要求铝塑膜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由于在冲压成型过程中,铝塑膜要有一定的延伸、流动,要求铝塑膜不仅各层材料之间的复合强度要高,而且铝塑膜整体必须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如果铝塑膜整体的柔韧性不够,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发生变形;如果铝塑膜的延展性不够,在冲压成型时就会导致细微的裂痕甚至破裂,而整体材料的柔韧性及延展性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包括对各层材料自身的柔韧性、延展性的要求以及复合协同效应的影响。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对铝塑膜的机械强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制备工艺水平

铝塑膜的制备工艺主要有干法和热法两种。干法工艺采用 PP(聚丙烯)层和阻透层中间加胶粘剂直接复合,无需高温处理。热法工艺是阻透层和 PP 层之间用 MPP(改性聚丙烯)熔融挤出并在一定温度下压合合成。两种制备方法中,干法具有更佳的冲深成型、防短路性能;热法在耐电解液与抗水性能上具有相对优势。

4、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生产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于日本,生产厂家主要包括日本 DNP 与日本昭和电工。中国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市场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2021年DNP 与昭和电工占有国内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虽然国内一些企业开始涉足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行业,但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能批量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 3C 数码领域,国产铝塑膜产品与日本进口产品相比性能水平差异较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耐电解液和冲深不过关。通过技术的内生突破、引进吸收以及外延收购等发展途径,是铝塑膜国产化的主要发展路径。

5、所处行业趋势

(1)铝塑膜国产替代是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铝塑膜的价格差距在 30%

—40%,国产铝塑膜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同时,进口铝塑膜需要通过代理购买,一旦出现产品问题通常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在物流、服务以及供货的及时性方面也存在极大不便利。在国内锂电池厂商迫切要求降低锂电池原材料成本和供应链安全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铝塑膜实现进口替代、国产化需求日益凸显。

(2)储能领域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受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不断消耗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加快向低碳化转型。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测算,到 2025 年,中国发电结构中,煤炭占比将从 2018 年的 66.4%下降至 48.8%,风光发电占比将升至约 20.2%;到 2050 年,煤炭发电占比大幅下降至 5.7%,风光发电成为主力。风光等新能源高比例并网,其波动性和间歇性等问题凸显,为了实现风光发电与负荷实时平衡,需要通过储能技术来确保其发电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推出了多项政策促进储能产业良性的发展,锂电池作为当前主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3)固态电池成未来发展方向。据预测,固态电池在 2035 年市占率有望达到 25%。

固态电池不含易燃易爆、易挥发等成分,可彻底消除因漏液引发的冒烟、起火,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锂枝晶造成的安全隐患,被认为是更为安全的电池体系。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池可提供的能量密度约为300-400Wh/kg,远远超出传统电池。从技术路径看,软包电池与固态电池更加适配:①相较于圆柱或方形电池采用的卷绕工艺,由于无机固态电解质膜柔韧性较差,无法卷绕,只能采用软包叠片工艺;②铝塑膜的高延展性更能够适应锂离子在迁徙过程中会形成整体的涨缩;③固态电池和软包都具备高能量密度特点,两者匹配可进一步强化续航优势。

6、面临的机遇

锂电池作为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代表,在 3C 数码、动力、储能等领域不断加速渗透。软包电池作为锂电池技术中的一种,由于包装轻型化,在 3C 数码市场占据了主要份额;在动力市场,软包电池也凭借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越来越被下游电池厂商所重视;同时,软包电池凭借叠片工艺、能量密度高以及凝胶态封装技术等优势,未来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发展应用。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新能源产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国内锂电池材料行业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际同行竞争。作为我国锂电池产业链的一环,铝塑膜行业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在双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驱动下,以节能降耗、清洁环保为导向的新能源、新动力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日益强劲。软包电池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加速推广应用,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量,改善环境。

目前,我国锂电池产业除铝塑膜外皆实现了国产化,随着锂电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我国锂电池厂商降本以及异形电池、水冷系统、超高冲深等行业技术发展需求将进一步推动铝塑膜产业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7、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锂电行业技术水平快速进步,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由于锂电池软包材料的原料供应长期依赖进口,其研发涉及到一系列基础学科和尖端技术手段,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人员积累和技术积累。因此,我国锂电行业整体的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前沿领域的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8、行业的主要壁垒

(1)人才壁垒

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行业属于新兴行业,技术专业性较强,发展速度较快。同时,受行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业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性能的压力较大,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业内企业只有拥有涵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全方位的技术人员,持续开发出成本更低、性能更优异的产品才能跟随行业发展趋势。新进入者在短期内构建符合产品生产需要技术人才团队的难度较大,这也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技术壁垒

铝塑膜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铝塑膜产品需要具备耐电解液、水氧阻隔性、冷冲压成型性、耐穿刺、高热封强度等一系列性能要求,远高出一般工业领域的标准。铝塑膜国产化的关键在于原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和相关制造装备的突破,以铝塑膜的重要原材料铝箔为例,与国外的铝箔相比,国内的铝箔在厚度、均一性、针孔率、残油量和机械性能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涉及聚丙烯膜的树脂原料基本集中于日韩企业;铝箔精密涂布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因此,技术壁垒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3)生产能力和工艺壁垒

铝塑膜生产企业对生产能力和工艺要求较高。生产制造主要采用全自动生产线,生产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的生产和工艺经验积累,方能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产品性能,并实现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因此,生产能力和工艺壁垒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4)规模壁垒

锂电池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稳定的供货能力。缺乏足够的产能不仅影响企业对商机的把握能力,也影响企业与下游生产企业的合作紧密度。从原材料采购角度看,企业生产规模越大,与原材料供应商的谈判越为有利。企业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且上下游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在与原材料供应商的谈判中往往处于劣势,难以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5)客户资源壁垒

通常情况下,铝塑膜生产企业需要经过下游客户的筛选、测试和认证等程序后,才可以最终获得供应商资格及采购订单。对于大型锂电池生产企业而言,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其降低供应商开发与维护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因此,锂电池生产企业对供应商选择较为谨慎,合作关系一旦确定后通常较为稳定,更换合格供应商的成本较高,这对新进入的生产企业构成一定的客户资源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