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线性驱动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及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1、产业链影响
根据智能线性驱动行业的产业链分析,上游行业主要为原材料供应行业,下游行业主要覆盖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及工业传动等行业领域。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该行业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
(1)上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该行业的影响
该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行业采购的主要包括马达、电子元器件、线束、电源材料等,主要涉及钢铁、铜、电解铝、塑料粒子及芯片等制造业。目前钢铁、铜、电解铝、塑料粒子行业在国内发展较为成熟,产品市场供应商较多,供应量充足且可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依赖性相对较低。而芯片制造目前因受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影响,行业产能略显不足,供需关系较为紧张。上游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会对该行业内生产企业的成本以及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上游行业原材料供给的质量也将会对该行业产品质量产生影响,从而要求该行业内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和筛选,把控原材料质量。
(2)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该行业的影响
从下游应用来看,该行业的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和工业传动等领域,最终客户为社会居民和企业客户。智能线性驱动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并且与居民日常生活、经济活跃程度具有紧密的关系。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持续稳定、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观念升级等因素有利于拉动智能线性驱动行业需求上升。此外,由于该行业现阶段主要消费市场为欧美亚等经济发达地区,行业内企业以外销为主,因此还受到产品进口国的市场准入政策、贸易关税、经济政治环境、消费偏好和区域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
2、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
(1)行业周期性
智能线性驱动系统制造行业发展的周期性与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工业传动等主要下游产业的周期性特征相关。上述行业的发展情况与经济景气程度、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和经济波动情况等因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周期性不尽相同,因而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不明显。
(2)行业区域性
目前我国智能线性驱动行业的市场分为国内和国外市场,现阶段以外销为主,主要区域为欧洲、北美洲、亚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智能线性驱动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3、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化程度
参与智能线性驱动产品制造行业竞争的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于传统线性驱动行业的企业,包括以欧美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外企业、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中国企业。
欧美跨国公司最早进入线性驱动产品制造行业,通过多年的积累,这些企业目前具有生产规模较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具有完善的分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及较高的市场份额等特点。整体看来,欧美跨国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品牌效应优于国内企业,比如丹麦 LINAK 公司、德国 DEWERT 公司等均是全球行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很高的领先企业。过去由于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医院、诊所等对部件的品牌经常有指定要求,多采用行业中规模大、标准化高、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际龙头企业的产品。但随着自动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客户也会提出定制化需求以满足下游客户。由于上述跨国公司的组织机构层级较多,内部审批反馈流程较长,无法实时反馈客户的需求,对于定制化业务重视度不足,从而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行业发展机遇。目前各主要的行业龙头跨国公司已经逐步在中国境内设立全资或合资公司,以求降低生产成本,开拓中国市场。
中国大陆企业虽然进入该行业时间相对较短,但通过多年的技术积淀,在产品性能、质量指标上已经有了较大提升。目前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主要在于品牌知名度,相对的优势在于产品的性价比更具竞争力,对客户的定制需求反应更为迅速,能快速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产品,现已逐步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信任。以部分领先企业为代表的国内线性驱动生产企业的海内外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已具备参与国际中高端市场竞争的实力。
此外,我国台湾地区线性驱动产品供应商较大陆厂商更早地进入这一行业,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积淀,目前其主要生产厂商在大陆也都设有工厂。
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不同行业比较来看,由于智能线性驱动行业具有较高的客户定制化特点,较普通标准件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定制特点,因此行业平均毛利率较普通标准件制造行业有所提高;行业内比较来看,智能线性驱动行业内企业根据下游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和工业传动等不同领域客户以及客户的品牌、规模和产品不同,利润水平存在差异。行业内具有较高客户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以及技术和研发实力的大型企业,一般具有更高的利润水平和更稳定的盈利能力。
我国的智能线性驱动行业目前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目前呈现出一定的头部企业集聚效应,但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未来随着国内外下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消费意识的不断升级,行业利润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5、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
(1)人才壁垒
智能线性驱动行业涉及机械运动、人体工学、新材料、电子通讯、编程、外观设计等多个学科,具有集成化和定制化的特点,因此需要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下游客户不断更新的定制化需求,企业发展也需要具备对下游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和工业传动等领域熟悉和了解的人才。目前智能线性驱动行业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相关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尚有待健全和完善。
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短期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将会面临一定的障碍,在发展初期面临一定的人才壁垒。
(2)工艺及技术壁垒
智能线性驱动系统行业具有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的特点,智能线性驱动系统产品作为下游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及工业传动等各个领域整机制造的核心部件,其精度、推力、噪音、耐用度等关键指标对于下游产品成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智能线性驱动系统下游应用领域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的需求,也决定了智能线性驱动系统企业生产的智能线性驱动产品具有多型号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特点,对于行业内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以及产线生产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一般较难具备该行业相关的工艺及技术积累、稳定的研发和技术团队、丰富的知识产权等,从而难以适应行业客户多变的需求,面临较高的工艺及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智能线性驱动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随着行业自动化水平的逐渐提升,对于投资规模和建设周期具有较高要求,具有一定的资本密集型的行业特征。从原料采购方面,行业内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资金以保证合格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在产线和设备方面,行业内企业需要采购自动化产线、高精度生产设备、成套的检测监控设备等,且生产经营需要一定的占地规模,因此对于固定资产投入提出了要求;在技术研发方面,面对高定制化需求,需要在产品研发和产线研发方面进行持续的投入,以满足对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快速响应,对于研发投入提出了要求。
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需要满足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或者筹资能力,面临一定的资金壁垒。
(4)规模效应壁垒
智能线性驱动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的行业内企业具有采购、成本、市场和研发等方面的优势。采购和成本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对于上游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市场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具备更好的组织生产和订单交付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吸引和服务优质客户,维护客户关系;研发方面,大型企业对于研发的持续性投入能力,将会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一般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面临一定的规模效应壁垒。
(5)客户资源壁垒
智能线性驱动系统行业的下游客户在选择核心部件供应商时,普遍需要经过自身一套严格、长期的供应商资质筛选和考核,从而对供应商的技术与研发能力、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品质稳定性、供应链稳定性、企业信誉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的验证。
一旦通过考核被下游客户纳入合格供应商体系内,将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积累对同类客户产品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更好的配合客户的需求组织研发及生产,减少沟通成本、缩短供货时间、增强客户粘性。另外,如果下游客户更换智能线性驱动这一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将需要重新组织供应商考核和认证,新供应商形成稳定的产品开发及生产也将耗时较久并且存在不确定性,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更换供应商可能会对下游客户厂商的稳定生产带来阶段性影响。
因此,行业下游客户与该行业内的企业一旦形成合作,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稳定的客户资源,面临一定的客户资源壁垒。
(6)品牌壁垒
智能线性驱动行业下游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和工业传动各个板块的客户对于智能线性驱动这一产品核心部件的质量、性能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在经过供应商筛选和较长时间的市场检验认可后,会形成较高的品牌认可度和客户的忠诚度,这也要求行业内的优质企业需要持续在客户关系维护、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持续投入,以在下游各版块客户群体中维护和保持良好的产品口碑和品牌形象,良好品牌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间,并非一蹴而就。
因此,行业新进入企业短期内难以塑造行业内突出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品牌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智能线性驱动系统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