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水环境治理行业利润水平趋势及四大趋势
发布日期:2022-01-25 15:15:38

水环境治理行业利润水平趋势及四大趋势

水环境治理行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治理水环境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勘察设计、工艺开发、设备生产、工程承包、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及自然保护与恢复开发等活动的总称,是防治水环境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

一般而言,水环境治理工作总体任务可分为三类,即污染控制、水质改善和生态经济恢复。三类任务各有侧重,相互关联,分别代表水环境治理的三个阶段。“污染控制”主要应用于高污染负荷的城市,需要完善城市管网建设确保污水集中处置、加强监管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从而减少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水质改善”是在开展污染控制的前提下,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技术手段提升水体质量,以实现相对较好的水质目标;“生态修复”是以生态恢复与重建为主要手段,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技术方法,在较好水质的基础上,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水处理技术从原理上可分为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物理化学技术等类别,不同技术的原理、效果各异,可不同程度上去除某类或某几类污染物。上述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细分技术类型如下表所示:

四类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细分技术类型

2-220125151S4514.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

1、行业特点

(1)行业的政策导向性特征

水环境治理行业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性特征,市场需求受水体污染程度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叠加影响。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的宏观政策会有所调整,从而直接或间接对行业整体及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期。

(2)行业的定制化特征

水环境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具有显著的定制化特征。首先,污水治理、河湖生态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细分业务均为系统性工程,由于下游客户通常缺乏专业化技术团队,难以针对流域整体治理目标提出明确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水环境治理企业需要借助大型市政设计院、技术专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帮助客户完成专业化顶层规划设计工作;其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环境条件、水质条件、区域经济状况及发展规划、流域水环境治理需求、水资源综合利用需求等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方可提供满足政府等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综上所述,水环境治理行业面向不同客户、不同项目的定制化特征明显。

(3)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从销售端看,水环境治理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行业热度与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分布的区域高度重叠,也与水体环境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未来,依托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建设,水环境治理的区域协同特征将更为突出。

(4)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首先,水环境治理行业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政府事业单位、政府控制的平台公司及大型环保企业,上述客户在制订环境治理计划、立项、招标采购等环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在上半年制定全年或数年的投资计划,下半年根据设备集成交付过程或项目阶段来验收、支付部分账款;此外,新建工程受部分地区环境季节性的影响,例如东北地区在冬季不具备施工建设条件,导致项目建设呈现季节性特征。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并进入运营期后,不具备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2、行业的利润水平和变动趋势

水环境治理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因此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获得显著优势,利润水平相对较高。

随着行业的加速整合,水环境治理行业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高。行业领先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技术和工艺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可以有效地降低服务成本,并随着市场规模和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该类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预计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利润将逐步向优势龙头企业集中。

3、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目前,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大型国有企业依托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社会资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等优势,通过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居于市场主导地位,尤其在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占据明显优势;随着水环境治理行业的不断发展,部分经营管理机制灵活、创新研发能力突出的优秀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在特定区域市场或细分业务领域逐步构筑起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水环境治理行业的新生力量;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部分大型跨国水务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运营体系、品牌效应、资本规模等优势,积极参与我国水环境治理市场,在大中型项目中形成一定竞争优势,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近年来,《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实施,为专业水环境治理机构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支持。此外,各级政府对于水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持续提高,也对水环境治理企业的技术水平、项目经验、项目建设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具备较强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品牌效应和丰富项目实施经验的企业不断扩大业务体量和运营规模,强化竞争优势,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4、行业面临的机遇

(1)行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水环境治理行业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性特征,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与宏观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对水环境治理行业的扶持力度,引导行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并在资金、税收等各个方面对业内企业提供支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并形成核心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2021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针对水环境治理工作,明确提出“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等工作要求,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和相关工作的稳步推进指明方向,也有助于激发水环境治理各细分领域相关产品、系统、服务的市场需求。

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为水环境治理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业内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行业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水环境行业包含城镇污水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河湖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多个细分业务领域,各领域在未来均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城镇污水治理领域,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97.53%、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需求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对于提标改造,目前相当一部分污水处理厂尚未达到国家一级 A排放标准,伴随未来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更为严格的各个地方标准的陆续出台,提标改造需求将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的计划新增投资规模为 431.89 亿元,相较“十二五”期间的增长幅度高达 215.25%,预计在“十四五”将延续大幅增长趋势。对于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 2020 年全国范围内平均每个落实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建制镇所拥有的污水处理厂仍低于 1 座;此外,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增长缓慢,截至 2020 年仅为 60.98%,未能完成“十三五”规划 70%的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建制镇污水处理的投资力度有望持续加大。

农村污水治理领域,尽管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投资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但是整体而言,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仍然严重滞后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和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对于乡而言,2020 年我国共有 3,095 个乡执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占整体比重仅为 34.87%;此外,2020 年在对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的乡中,污水处理厂数量共计 2,170 座,即平均每个乡仅拥有 0.70 座。对于村庄而言,截至 2020 年我国共有 492,995 个行政村庄,“十三五”期间共计完成 15 万个建制村的环境整治,此外考虑到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率和污水处理能力仍要低于乡,市场缺口更为明显。未来,农村污水治理将成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的重要着力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强。

河湖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领域,流域治理方面,目前我国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水质仍属于“轻度污染”级别,未来流域治理工作将围绕上述区域重点推进,同时将力争使其他流域水质持续保持为优良水准;湖泊治理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等问题开展湖泊生态治理工作,“十三五”期间滇池、太湖、巢湖“三大湖”治理的规划总投资合计 1,176.87 亿元,未来围绕“三大湖”和其他大中小型湖泊的治理工作仍将持续落实和深入。

此外,河湖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环保要求的趋严,将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即使全国最为严格的昆明市地方污水排放标准,对于总氮等个别指标也难以达到滇池治理所执行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可见整体而言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远远无法满足河湖治理工作的需求,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黑臭水体治理领域,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城市仅以“水质不黑不臭”作为治理目标,部分河段仍存在返黑、返臭的现象,“十四五”时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仍具备巩固并提升治理成果的市场需求。目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整体工作尚处于排查与统计阶段,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等指导性政策文件的出台,未来农村将成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重点推进领域之一。

(3)“河长制”、“湖长制”等考核政策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促进加强投资力度

我国分别于 2016 年和 2018 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和《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在各级行政区域的河流和湖泊全面推行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切实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强化考核问责和社会监督方式加强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利部等九部门发布《“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水环境指标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水环境治理工作纳入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了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加大环境整治投资力度,进而促进行业内企业的发展。

5、行业发展主要趋势

(1)提标改造、农村污水治理、河湖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

截至 2020 年,全国范围内城市和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分别提升至 97.53%和95.05%,目前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成功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未来,城市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需求主要由城镇化扩容拉动,预计增长速度将逐步趋缓。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提标改造、农村污水治理、河湖生态修复和黑臭水体治理等细分领域预计将成为水环境治理行业新的增长极,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面向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针对特定的细分领域创新研发形成核心技术,并且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成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2)行业参与者逐步向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转型

《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发展环境服务业,鼓励工业污染源治理第三方运营,有效拉动了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推动水环境治理企业积极进行业务线和产业链延伸,由单一的产品、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向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为一体的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转型。

(3)重大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区域协同化

依托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建设,水环境的协同治理、一体保护和引领示范工程将获得重点支持。如以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治、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白洋淀、海河流域、渤海湾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借助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推动长江大保护,推动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生态环境品质与治理水平,培育发展新兴环保产业,加快节能环保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依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水环境治理的区域协同特征更加突出。

(4)水环境治理技术将日趋智慧化和融合化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环保产业,水环境治理行业智慧化发展的特征逐步显露。及时精准的监测和检测数据将成为辅助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以及评价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也将打破产业界限,与水环境治理技术交叉融合,促进水环境治理技术突破创新瓶颈,进一步提高产品力,加速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水环境治理技术将向着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6、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人才壁垒

水环境治理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业务领域,融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学、自动控制等多项理论和技术,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企业需要组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对行业发展具备深刻理解的技术研发团队、工程团队、运维团队、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并最大限度保持人才团队的稳定性,从而为业务开展提供人才保障。由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此外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和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往往可为高素质员工提供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空间,自然成为优秀人才的优先选择。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由于自身运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局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或吸引优质人才并组建强大、稳定的员工团队,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

(2)技术壁垒

水环境治理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展初期,受到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环保考核制度和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行业技术水平发展迟缓,水环境治理产品、系统的性能和后期运维管理能力较为欠缺,近年来随着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对水环境治理重视程度的逐步加强,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于行业参与者的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水环境治理行业的技术壁垒体现在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工艺系统、核心材料、运维和管理能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持续的研发资源投入和项目经验积累,才能结合上述多个维度打造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在技术层面时刻保持领先性。因此,对于新加入者来说,水环境治理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

(3)项目经验壁垒

为保证水环境治理项目的顺利承接与运营,行业参与者不仅应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还应具备性质和复杂程度类似项目的实施经验和过往业绩,从而有助于顺利进入客户的投标程序,以较低的成本完成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实现最优效果。新进入者由于缺乏项目执行经验,在项目实施能力和成本管控等方面相对薄弱,同时也难以获得客户的认可。因此,项目经验构成水环境治理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4)品牌壁垒

水环境治理行业建设项目通常为系统性工程,涉及咨询、规划、设计、产品供应、安装调试、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具有运营周期长、运营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在招标或谈判时,客户通常会优先考虑与在业内具备较强品牌效应和良好口碑的企业进行合作。较高品牌认可度的形成,依托于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所形成的成熟稳定的业务运营模式、深厚的核心技术储备和丰富的项目经验积累,以及对设计规划专家等业内优质资源的积累和整合等全方位能力。对于新进入者而言,通常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品牌优势,因此品牌效应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水环境治理行业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