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行业经营特点及面临的机遇挑战
发布日期:2021-12-29 14:18:41

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行业经营特点及面临的机遇挑战

1、热管理材料行业

(1)散热方式及原理

散热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子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电子元器件故障发生率随工作温度的提高呈指数增长,温度每升高10℃,系统可靠性降低50%。因此,电子电气产品的导热、散热能力强弱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电子产品主流散热方式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导热凝胶、热管、均热板、散热片、风扇、液冷等,各种散热方式的优缺点如下: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2-2028年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2-211229141U9D9.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整理

得益于 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呈现超薄化、高性能化、智能化、功能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产品内部集成的发热组件数量增多,单一散热材料将逐渐被多种散热组件构成的散热模组替代,以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热管、均热板等为代表的新型导热材料方案将成为市场主流的散热解决方案。

(2)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A、超厚型或多层结构逐步替代薄的或单层结构的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逐渐增加,内部结构更加复杂,产品内部功率密度加大,对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超厚型或多层复合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依托于石墨膜的高导热系数,通过增加厚度或设计多层结构叠合,提高整体或者局部厚度,大幅度加大热量传递方向的热通量,具有高效散热性、易于加工等特性,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对于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未来将逐渐替代现有薄的或单层结构产品。

B、以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为基础的多材料散热解决方案需求将快速增长

随着电子产品散热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中的散热解决方案日趋多样。为增强散热效果,多种散热组件构成的散热模组将取代单一散热材料成为市场主流。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未来将作为基础性导热材料,与均热板、热管等组件形成具备更高效散热性能的多材料散热方案。

未来,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5G 基站等应用领域的散热方案逐步朝着多材料的散热方式发展,以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为基础的多材料散热模组市场有望在电子产品散热需求的不断提升下实现快速增长。

2、行业经营特点

(1)原材料供应方面

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的主要原材料为聚酰亚胺(PI膜),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高性能 PI 膜生产厂商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随着下游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厂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涌现了部分优秀的 PI 膜供应商,部分实现国产替代。

(2)生产制造方面

碳化、石墨化、压延、模切等生产环节系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生产的核心环节,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需要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工艺水平并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得到提升,只有行业中优秀的企业才能在保证质量和交货期的前提下,实现稳定、高效的规模化生产供货,目前国内具备大批量、高品质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供应能力的企业较少。

(3)研发方面

下游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定制化特点,为了满足终端品牌厂商的需求,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这对企业的材料研发能力、定制化散热方案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散热需求,结合自身的开发能力、生产工艺,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并试制出满足终端品牌厂商要求的散热材料或模组。通过充分了解客户的产品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和生产,缩短研发周期,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销售方面

目前,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的客户主要为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品牌厂商或其组装厂、零部件生产商等,其通常采取严格的供应商认证制度,供应商需要通过多环节综合审核方可成为合格供应商。大型消费电子品牌商的供应商认证周期较长,通常不低于 6 个月,一旦认证合格,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客户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该行业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特征。

3、行业总体竞争状况

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的兴起源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2011 年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开始大规模应用于智能手机,随后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领域得到拓展。发达国家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产业起步较早,拥有丰富技术积累及应用推广经验。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在消费电子行业应用之初,市场主要由 Panasonic、美国 Graftech、日本 Kaneka 等知名生产厂商占据,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的发展与下游行业紧密相关,随着消费电子产业链向亚洲转移,以及国内相关产业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中石科技、碳元科技、思泉新材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凭借价格、区位及服务优势开始对海外龙头企业形成冲击,行业竞争格局从垄断竞争向市场化竞争转变。

4、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①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新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多个行业均有广泛应用,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制造业转型提升的基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等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发展,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②下游行业快速发展

以 5G 智能手机为代表的 5G 终端在产品性能、功耗上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叠加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多功能化、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解决散热问题成为决定消费电子等产品能否稳定立足于市场的关键问题。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等导热材料为消费电子散热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5G 产业等下游行业需求的不断扩展为导热材料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③从单一产品向整体散热解决方案转变催生产业升级

随着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导热材料的需求及应用环境日趋复杂,单一品种、单一规格的导热材料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定制化、整体化的散热解决方案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整体化散热解决方案的发展将推动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差异化水平,有利于行业领先企业依托自身研发实力和经验积累,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快速增长。

(2)遇到的挑战

①下游行业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品种日益丰富,更新换代快,多品牌、多型号产品共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同时,随着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对我国智能手机品牌商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下游客户的经营波动将给本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②人工成本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呈快速上涨趋势。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给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可能给企业的生产成本等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③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

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的主要原材料系 PI 膜,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厂商已经部分实现国产替代,但高性能 PI 膜的生产厂商较少,仍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PI 膜的价格不断下降,但未来可能出现 PI 膜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5、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制造商需要具备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丰富的产品应用经验,与下游客户共同进行产品测试,提供针对性的散热解决方案;

烧结是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具有重要影响。该环节需要精准控制温度、压力、工作时间等多种参数指标,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改进工艺水平;

本行业具有批量销售、产品定制化和交货周期短的特点,对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规模化生产、质量控制及产品交付及时性均有较高要求。

(2)认证壁垒

基于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关键性功能材料,大型消费电子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研发技术能力、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交货及时性等因素都有严格的认证体系,并且认证周期较长,认证成本较高,为保证供应链稳定,下游客户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构成较高的认证壁垒。

(3)规模壁垒

①采购方面,较高的采购规模能够增强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②生产方面,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能够有效的分摊固定成本及各项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③销售方面,下游客户对导热材料的需求量较大,且对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为保证产品质量及交付及时性,客户通常选择少数几家优质供应商持续合作,只有具备丰富经验、大规模生产和及时供货能力的才能进入主流市场,成为知名客户的长期供应商。

(4)资金壁垒

规模化生产的实现需要大量生产、检测等设备作为支撑,对资金投入要求较高。同时,消费电子行业发展较快,为满足不断变化的下游需求,持续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同样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和资金支持。因此,人工合成石墨导热材料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