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物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附报告目录)
1、肿瘤药物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其中恶性肿瘤具有生长迅速、侵袭性高、易发生转移等特点,对人体危害极大,即通常所称的癌症。
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多,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 2200 亿元人民币。我国癌症患者人数从 2014 年的 384.4 万人增加到 2018 年 428.5 万人,预期到 2024 年将增加到 498.6 万人。
在各类高发病率的癌种中,肺癌、肝细胞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为我国发病率居前五的癌种。其中,我国肿瘤患者最多的癌种是肺癌,新发病例超过80 万人/年;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细胞癌,每个癌种新发病例均超过 40万人/年;乳腺癌新发病例约 30 万人/年。
由于目前癌前筛查普及不足,临床用药相对国外落后,以及我国大多居民收入水平无法支付昂贵的肿瘤治疗药物,因此,我国癌症患者在生存率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癌症患者人数的持续增长以及我国对医疗卫生水平需求不断增长,预示着我国对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2、肿瘤治疗方式发展历程
近二十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突飞猛进,从传统的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发展到分子靶向药物和最近几年的免疫疗法。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成为应用最广的肿瘤治疗药物类型,使肿瘤治疗近年来取得重大进展。
作为最初的肿瘤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能够用于一部分恶性实体瘤,然而却无法应用于转移性恶性肿瘤和血液癌症,且手术切除给病人造成较大身体创伤,亦存在术后复发问题。化疗药物及放射治疗带来了癌症疗法的第一次变革,它们的出现为更多的癌症适应症带来了可及的疗法。化疗药物的典型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胞周期,延缓或彻底阻止肿瘤细胞生长。化疗药物是一种系统性肿瘤治疗药物,虽然目前仍广泛用于各种肿瘤,但其副作用严重,在晚期癌症治疗方案选择时由于病人身体状况较差,难以承受严重副作用而受限。放射性疗法则是利用高强度的射线定点杀伤肿瘤,其治疗手段仅限于实体肿瘤,且对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治疗效果有限。
自 2000 年初以来,靶向治疗药物(如小分子药物和单抗)的开发取得巨大突破,极大地改变肿瘤治疗选择。靶向药物往往通过干扰或阻断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特定细胞内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干扰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近年来,随着对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免疫治疗新靶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细胞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主动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肿瘤抗原激活针对肿瘤的直接免疫效应,被动免疫治疗主要激活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生物活性因子、单克隆抗体等。
最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 PD-1/PD-L1 抗体为代表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干扰“免疫检查点”使机体和免疫系统恢复其发现及控制肿瘤细胞生长、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在多个瘤种的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迅速成为肿瘤治疗方案中的重要选择。同时对肿瘤微环境进行调节以抑制肿瘤的研究亦取得长足进展。肿瘤微环境是指除了肿瘤细胞以外的炎症细胞和和肿瘤间质中其他细胞物质共同构成的微环境。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具有促肿瘤效应,包括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诱导肿瘤免疫耐受/逃逸及治疗抵抗,或者上调蛋白酶降解黏附分子、去除生长屏障、促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等增强肿瘤浸润转移。
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均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单药治疗仍然存在疗效的局限性,目前多项临床试验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肿瘤药物的联合用药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开发合适的联合治疗组合将是未来发展一个重要方向。
未来肿瘤治疗呈为多药联合的趋势,即通过多药的多种作用模式和机制治疗肿瘤,包括靶向肿瘤微环境、癌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和全身免疫系统。
3、肿瘤药物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1)全球肿瘤药物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目前,全球约有 700 多家公司正在开展抗癌药物的临床研发。仅 2018 年,处于研发后期的药物管线数量从 2017 年的 711 个增长至 2018 年的 849 个,增长率为 19%,且相比 2013 年,增长了 63%。此外,90%以上的肿瘤后期研发管线是小分子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品靶向制剂。纵览整个研发管线,共有涉及 60 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近 450 种热门免疫疗法,98 种新一代生物疗法(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核苷酸疗法)和 80 多种作用机制的联合免疫疗法。这些疗法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肿瘤类型。
全球肿瘤药物市场增长迅速。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由 2015年的 832亿美元增长到 2020 年的16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7%,高于全球总体医药市场的增长率。2021-2026年间,预计全球肿瘤药物市场将按10%的年均增长。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发展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2015-2020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及增速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中国肿瘤药物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 23.91%,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理论市场规模巨大,但是受技术、资金、人才、政策等因素限制,国内肿瘤药物市场仍以进口药和化疗药物为主,上市的创新药也多为Me-too、Me-better 药物。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创新药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数量还是创新程度上都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中国肿瘤药物市场 2014-2018 年复合增长率为 12.8%,2018 年达 1,575 亿元,占药品总销售额 10.3%。预计于2023 年达到 3,168 亿元。
4、肿瘤药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范围内肿瘤患者数目以较快速度不断增加,因此全球和国内的肿瘤药物市场均将继续增长。此外,国家产业政策将治疗恶性肿瘤药物产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对抗肿瘤药物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肿瘤药物方面,目前国际上新药推出频率加快,尤其是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药物加速发展。此外,基于肿瘤的复杂发病机制和多信号通路交叉的特点,采用联合疗法来治疗肿瘤与传统的单一疗法(只使用一种药物或方法)相比,往往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亦减少。
随着创新药企持续创新的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肿瘤药物市场结构将会从以进口药和创新水平较低的 Me-too、Me-better 药物转向创新水平较高的首创药物(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优(Best-in-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