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类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潜力分析(附报告目录)
1、锂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分析
(1)与上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锂离子电池组的上游为锂离子电芯、结构件、电子元器件等生产企业。锂离子电芯是锂离子电池组的核心部件,占锂离子电池组成本的比例在 60%-80%之间。
锂离子电芯上游主要系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是锂离子电芯及电池组成本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锂离子电芯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导致电芯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电池组的成本上升;相反,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短期内也会提升锂离子电芯及电池组的利润空间。目前,锂离子电芯及上游原材料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内外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比较充分,各种原材料供应充足,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储能类锂离子电池产业全景深度调研与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锂离子电池与其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图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与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广泛,下游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行业,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移动电源等消费电子行业以及储能行业等。锂离子电池是下游应用产品的关键部件,下游行业的需求和发展状况与锂离子电池组行业密切相关,影响着其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一方面,节能环保要求的持续提高推动新能源交通工具市场快速发展,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带动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能源转型和政策扶持促使储能产业商业化推广提速,受此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在性能指标方面相对于其它二次电池更具优越性,随着锂离子电池研发水平和制备技术的提高,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能量密度更大、充电更快的高性价比锂离子电池将大大推动相关下游产业创新发展,与此同时,新兴产业或应用场景的出现也将反向推动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2、储能类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潜力分析
储能类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包括移动通信基站电源及其他不间断电源、家庭储能、便携储能、大中型风光发电配套储能、电网储能等。相较于动力类锂离子电池和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而言,储能类锂离子电池发展较晚,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
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产业当前仍处于孕育期,体量相对较小,主要用于用户侧削峰填谷、离网电站、微电网、轨道交通等,部分出口欧洲、澳大利亚等市场,用于家庭储能、电网储能等项目。数据显示,2018 年储能类锂离子电池(含通讯、电网、家庭、数据中心等储能场景)市场出货量为 7.6GWh,同比增长 90.2%,市场规模为 99.7 亿元,同比增长率 38.5%,体量与未来潜在的万亿规模相比仍较小,市场空间巨大。
2017 年 9 月,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储能产业发展,未来 10 年内将分两个阶段推进储能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第一阶段(2017-2020)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2020-2025)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从储能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来看,在支持政策进入执行期、电网储能示范项目兴建、海外市场需求释放、动力电池企业转型加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行业进入示范应用期。一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电力制度商业化、市场机制建立、商业模式建立,未来 5 年中国储能类锂离子电池行业将进入成长期,市场潜力较大;另一方面,随着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规模化效应提升,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成本将有所下降,对铅酸电池的替代进一步加速,从而带动储能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