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质行业面临的三大前景及三大壁垒构成(附报告目录)
1、行业综述
基质作为植物种植的固体栽培介质,通过人工创造的环境条件取代植物根系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植物根系对水、肥、气等诸条件的要求,发挥作物生产的最大潜力;便于实现自动化、工厂化和连续耕作。它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材料,符合当今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按有机基质的不同用途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无土栽培基质;二是扦插或育苗用基质;三是作为土壤改良剂用的改良基质。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生物基质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无土栽培基质
无土栽培基质行业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其特点是以人工创造的优良环境条件取代通常根系生长的土壤环境。实践证明,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少环境污染、防止连作障碍、产品无污染及高产、高效等一系列特点。且无土栽培设施成本低,技术简单,非常适合西北环境恶劣、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园艺生产,适合作为非耕地上的、低成本的一种生产模式。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无土栽培商业化生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干旱、沙漠地区,主要栽培作物有黄瓜、番茄等蔬菜,无土栽培面积超过 2 000 hm2。荷兰是无土栽培最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面积达4 000 hm2,有64%的温室都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日本也是无土栽培较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以岩棉培和NFT 为主。无土栽培面积约 300hm2。现在世界上商业性无土栽培是以基质栽培为主。世界各国采用无土栽培主要生产蔬菜、花卉和水果,在欧盟国家温室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中,已有 80%采用无土栽培方式。
无土栽培作为一项新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具备许多优点:a、作物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b、节水、节肥、节约人力;c、病虫害少,避免土壤连作障碍;d、能够极大的扩展农业生产空间;e、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由于我国无土栽培技术起步较晚,导致我国无土栽培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极小,面积约占设施园艺面积的千分之二,我国设施园艺产品的产值与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无土栽培在我国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工厂化育苗基质
工业化育苗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育苗能充分发挥现代化设施农业的优势。缩短育苗时间,节约种子用量,降低种苗生产风险等优点。
(3)土壤修复行业
我国土壤污染正呈日趋加剧的态势,2014 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提出将围绕 “农业用地”对土壤污染进行分类治理,且通过第三方治理,把土壤污染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政府及企业。下一步国家将细化财政、税收、贷款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土壤污染治理。2020年全国正式启动土壤修复工程项目668个,总项目金额约为102.97亿元,覆盖全国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30个省(市、区)。与2019年相比,项目金额增长8.31%,项目数量从354个项目增加到668个项目,数量增加非常明显。近三年全国土壤修复工程市场总金额总体较为稳定,近两年基本维持在一百亿元左右。“十四五”规划纲要100个重大工程涉及开展1000万亩耕地修复和4000万亩被污染耕地的风险管控。以耕地修复1.5万元/亩计算,仅耕地污染土壤修复项目金额在“十四五”期间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平均每年项目金额达到300亿左右。巨大的投入背后是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将达上万亿元,甚至几十万亿元。
2、发展前景广阔
(1)有机食品的推动
目前市场上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好,市场销售价也远高于普通食品。英国有机食品协会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有机食品规则,其中提及以无机基质为主的基质是以营养液为基础的,而营养液是以化肥和化学试剂为基础配置的,因而在其上种植的产品不能称为有机食品。只有在有机基质上培育的蔬菜才算进入了有机食品的门槛。随着民众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提高,将为本行业提供持续拉动力。
(2) 环保理念的加强
90 年代有机基质又重新得到重视,特别是各种废弃物的利用使无土栽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产业化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提高,各种副产品和废弃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污泥,枯枝树叶,各种有机废物,如椰子壳,甘蔗渣,糖渣等都已相继成为主要的无土栽培基质材料。废弃物的可循环利用,是基质开发的方向,其中有许多可用于无土栽培生产。
(3)国家政策支持
3、不利因素
(1)行业体制制约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有科研院所、高校为我国基质品种开发的主要科研力量,但生产、销售工作则主要由销售公司完成,该状况导致科研与市场脱节,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目前,我国生物基质行业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在目前逐步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行业人才缺乏
我国生物基质行业从传统行业体制发展至今时间相对较短,行业内的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世界上的生物基质行业已经从传统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系,这一体系包含雄厚的资本、诸多前沿科技、庞大的营销服务体系、先进的品牌经营理念和企业管理能力等。
4、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行业竞争风险
生物基质行业为农产品初加工服务中的生物基质生产销售,由于本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中小企业数量较多,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与此同时,部分生物肥料、有机肥料行业企业和外资企业凭借其技术、资本等优势进入基质行业,将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2)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基质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从行业的整体来看,绝大部分企业还存在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等现象。由于缺少相关的检测条件和技术人员,很多企业无法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不能保证产品的应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质的推广和应用。
5、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壁垒
中低档基质产品已经无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因此产品的升级换代是从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由于技术工艺水平升级需要长时间(3-4年时间)的研发和实践,长期重视技术研发形成技术优势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走在前列,从而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2)资金壁垒
目前我国生物基质行业,尤其是中低端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局面,导致了行业利润空间有限。传统作坊式企业已经无法在市场中生存,该行业需要进一步通过规模效应和产品换代取得超额利润。此外,产品升级亦需要投入相对较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和购买设备,因此资金问题将是进入行业门槛并实现盈利的重要壁垒。
(3)品牌壁垒
目前基质市场集中度偏低,企业诚信度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客户往往会选择合作较好的企业长期合作。新进企业要想树立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成本较高。同时,基质生产商一般需要对土壤进行测土分析和植物特性分析,并有针对性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客户粘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