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车载LNG供气系统行业驱动因素及面临的挑战(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8-09 12:12:47

车载LNG供气系统行业驱动因素及面临的挑战(附报告目录)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车载LNG供气系统作为天然气重卡的核心装备,生产企业只有经过下游整车厂商严格的供应商认证,进入其供应商体系,才能获得其订单,向其销售产品。企业生产的气瓶会根据不同整车厂商、不同车型匹配相应的框架、阀门等外部系统。因此企业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整车厂商的销售订单来安排和组织生产。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车载LNG供气系统行业研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形成了种类齐全的车载LNG供气系统体系。其中 160L、200L、275L 等规格主要适用于轻卡,375L、450L、500L等规格主要适用于自卸车、公交车、中重卡、工程车辆,750L、850L、1,000L、1,100L、1,200L、1,350L 等大容积和超大容积规格主要适用于物流运输类重卡。车载LNG供气系统主要由LNG气瓶、框架及外部组件组成。其中,LNG气瓶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内胆、内胆支撑、多层缠绕绝热层和外壳四个部分;框架主要用于承载气瓶,固定附属件及连接车辆;外部组件主要指安装在气瓶上用以控制气体通断及流量的阀门。

车载LNG供气系统制造涉及机械加工、无损检测、真空处理、焊接等多个学科,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建模设计气瓶、超声扫描模拟成像缺陷探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3、LNG重卡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2-210P91213064F.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由于LNG作为燃料较传统的汽柴油具有显著的环保效果和经济性优势,同时解决了 CNG 能量密度低、不适于远途运输的问题,在国家鼓励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重卡行业成为LNG汽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车载LNG供气系统行业重点企业主要包括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致远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德森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查特工业公司(Chart Industries,Inc.)、青岛普天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

(1)油气价差经济性是LNG重卡快速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LNG重卡相比柴油重卡主要的优势在于燃料的经济性,因此油气价差是影响LNG重卡快速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消耗相同重量燃料的情况下,油气价差越大,相比柴油重卡,使用LNG重卡经济性越明显,使用LNG重卡将大幅度降低车辆的运营成本。

(2)多项环保政策利好LNG重卡市场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两份文件中均提出,到 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要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 100 万辆以上。为贯彻落实国三标准货车的淘汰政策,全国各地陆续出台补贴政策,鼓励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中重卡,这对于国三车辆淘汰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六重型燃气车辆排放标准的实施,国内现有的老旧柴油车将加速淘汰。自 2021 年 7 月起,所有重型柴油车辆都将实施国六标准,将进一步加速淘汰老旧柴油车辆。相比于柴油重卡,LNG重卡在升级技术难度和燃料成本方面要低,并且各整车厂商的LNG重卡都已经实现了国六排放标准,经济效益在国六实施后将进一步凸显,为LNG重卡市场进一步创造了利好因素。

此外,LNG重卡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相当规模的终端用户,旧车更替带来的LNG重卡新车购买需求也将带来稳定的市场需求。

在上述国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实施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的政策推动下,LNG重卡及上游低温绝热设备制造行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3)LNG加气站是LNG汽车推广使用相配套的重要基础设施

LNG加气站是LNG汽车推广使用相配套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方面,LNG重卡的保有量增长有利于促进LNG加气站建设,另一方面,随着LNG加气站数量的增加,加气便利性与储运成本摊薄将更加明显,可以带动LNG重卡进一步加速渗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面临的挑战

(1)行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虽然国内车载LNG供气系统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都有所提升,但由于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基础相对薄弱,在资金实力、技术积累、产业规模、自主创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利润空间收窄

天然气重卡整车厂商较为集中,占据下游市场垄断地位,企业向下游客户转嫁成本波动的能力较弱。同时各大型整车厂商品牌为开拓市场,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压低了上游零部件厂商的利润空间;此外,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增加了车载LNG供气系统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

(3)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对设计、技术工人的操作工艺水平、经验和素质要求较高。行业内企业急需大量的专业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探伤、检测等高级技术工人,专业化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