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电子废物拆解行业格局及面临的挑战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7-17 09:04:04

电子废物拆解行业格局及面临的挑战分析(附报告目录)

1、行业现状

电子废物报废量的增长拉动了对其进行规范化拆解、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需求。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共有 29 个省(区、市)的 109 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废电视机、废电冰箱、废洗衣机、废房间空调器、废微型计算机合计年处理能力约为 1.6 亿台。

近年来,我国电子废物拆解量缓慢增长。2019 年,94家处理企业开展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活动,共拆解处理废弃“四机一脑”8,417.00万台,同比增长3.9%,拆解处理总重量约为217.9万吨,和报废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上述数据仅针对废弃“四机一脑”,其他各类电子废物拆解业务有待进一步开发。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提速,我国电子废物拆解市场前景广阔。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电子废弃物拆解行业供需规模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

2-210GFZ4211A.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受益于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强,我国电子废物拆解行业规范性得到有效提升,截至2019年底,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情况审核工作的29个省份全部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省级审核工作。2019年全年,经省级环保部门审核和环保部技术复核确认的全国废弃“四机一脑”规范拆解处理数量为6,887.1万台,在总拆解数量中占比达到81.82%。随着监管体系的持续完善,预计我国电子废物拆解行业将保持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趋势。

2、电子废物拆解行业格局

我国电子废物拆解行业进入壁垒较高。2013年,财政部、环保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等政策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处理企业规划数量,优化处理企业结构,除将已获得基金补贴的优质处理企业纳入规划外,通知发布前已经环境保护部备案的各省(区、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规划数量不再增加,各省(区、市)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修订本地区规划,淘汰技术设备落后、不符合环保要求、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缺乏诚信和管理混乱的企业,并将优质处理企业纳入规划。截至目前,共有五批109家企业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2015年后无新增补贴企业。上述拆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单个企业的拆解规模多数集中在100-200万台。以格林美、中再资环和启迪环境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

3、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为支持电子废物拆解行业规范发展,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所需费用的补贴。除部分拆解产物的销售收入外,依法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对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可以申请基金补贴,基金补贴构成拆解企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变动趋势

我国作为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四机一脑”和新增 9 类小家电社会保有量和废弃量巨大。此外,纳入基金补贴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品类将会持续增加,电子废物拆解利用行业的未来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

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非常重视。2016 年 12 月,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量达到 6.9 亿台”。同时,2017年 1 月,国务院发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推行方案》,把电器电子产品列入首批推行范围,工作目标为“到 2020 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关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的平均水平到达 40%。到 2025年,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完善,重点产品的再生原料使用比例达到 20%,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的平均水平达到 50%”。因此,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行业综合利用质量和水平将不断提升。

2017 年底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开始执行,废金属、废塑料等固体废物进口量明显减少,2018 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同比下降 43.42%,2019 年同比下降 37.21%。随着“洋垃圾”禁止入境方案的实施,我国市场对国内再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利于促进国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内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从而填补相应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重要再生资源的国内市场缺口。

综上,在我国电器电子产品保有量基数巨大、政府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监管趋严以及禁止“洋垃圾”入境的背景下,随着回收体系的不断完善、正规资质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机等电子废物拆解线的不断投入,规范拆解利用市场的需求将得到持续释放。

5、电子废物拆解工艺技术向高效化和精细化发展

电子废物拆解处理过程的精细化程度对最终的再生资源产品的价值影响较大,拆解精细化程度越高,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越高。

相较于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理规模普遍偏小,配套装备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拆解效率不高,精细化拆解能力不足,导致相关可再生资源总体回收率偏低,拆解利用过程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改造拆解线、升级拆解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对多种电子废物的高效拆解;同时逐渐由分拣、初加工向深加工综合利用方向延伸,进而提升再生资源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6、行业面临的挑战

(1)资金压力

受集约化处置的行业导向和逐步完善的监管体系影响,规模化、综合型环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在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业内企业需要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扩大业务规模,资金需求将随之增长。现阶段业内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发展经营所需的资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未来新建项目可能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2)人才需求

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业相关技术可能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具有交叉性和复合性,综合处理技术水平决定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市场拓展效果和未来发展空间。随着企业业务的持续扩张,企业对于高端技术和生产人才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3)法规政策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起步较晚,法规政策体系虽已初步成型,但相较于已拥有完备立法体系的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尚未完全形成,给正规的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4)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发放滞后,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为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设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处理企业对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后可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基金补贴。

受基金补贴审核流程较长、基金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处理企业取得基金补贴的时间通常存在一定滞后性,基金补贴发放周期最长达到 3 年。虽然处理基金是受政府监管、以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规范回收处理而设立的专项基金,无法收回的风险较低,但在补贴未发放之前,处理企业将存在大额应收账款,持续占用营运资金,增加财务成本,对处理企业的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