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新能源动力电池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及市场预测(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7-15 06:01:30

新能源动力电池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及市场预测(附报告目录)

1、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势增长催生电动化率持续上升

国内市场方面,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211-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00.1万辆,同比增长219%,上半年新能源车批发零售双双突破百万辆。1-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0.2%,较1-5月提升0.8pct,较2020年的5.8%提升明显。欧美市场方面,20211-5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79.4万辆,同比增长196%,渗透率从2020年的11.5%提升至15.3%1-5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2.4万辆,同比增长107%,渗透率从2020年的2.2%提升至3.2%2020-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速有望达40%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景气,销量高速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亦高速增长。2021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88.4GWh,同比增长260%;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41.4GWh,同比增长223.9%。到2023年,全球电动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伴随国家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培育,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迅速,布局完善,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全球CR10中,中国厂商占据一半。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动力电池行业细分市场全面调研及投资发展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产量及增速变化

2-210G506015Q02.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壁垒

动力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动力电池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从电动汽车的试点运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生产和设计电池及电池组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新进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熟应用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其中,材料、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如没有相应核心技术,电池生产企业将很难生产出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2)品牌壁垒

动力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一方面,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一致性、快速响应能力等因素是客户选择生产厂商的主要依据,产品得到市场检验和得到客户认可通常需要较长时间。锂离子电池厂商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良好的品牌效应,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

另一方面,整车企业多采用向合格供应商定点采购的模式,通过对供应商的认证与评估,确定其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能力、产品品质等都能够达到要求后,才会与之建立定点的供应关系。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汽车重要部件之一,在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内需持续供货,整车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电池供应商。因此,锂离子电池企业的品牌对能否进入整车企业供应链具有较强影响,客户粘性强。

3)规模壁垒

动力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规模壁垒,其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生产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运营方面具有相当的规模优势。同时,动力电池的研发需要不断投入,只有规模化企业才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国家通过颁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从政策层面对动力电池的生产规模提出更高的要求: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 80 亿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