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6-09 09:25:35

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附报告目录)

1、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其特点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按照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的时间划分,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教育信息化阶段(1978-1999)、教育信息化 1.0阶段(2000-2017)以及教育信息化 2.0 阶段(2018 至今)。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教育信息化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2-21060Z925595I.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目前,教育部已启动《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具体战略部署。

2、教育信息化行业需求旺盛

1)管理软件需求进一步延展

首先,对比发达国家一体化的校园ERP产品,国内院校的管理应用软件市场普遍存在行业标准缺失、建设厂商高度分散、功能粗放、用户体验不佳、性能不稳定、信息安全风险高等问题,院校管理应用软件市场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师生对服务体验以及管理者对决策精准性与及时性的诉求持续提升,原有管理应用软件迭代升级的需求旺盛。

其次,过去十年国内院校的管理应用软件建设集中在教务管理、学生工作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财务核算管理、办公协同、校园一卡通服务、网上办事大厅等管理领域。随着在线化管理意识的强化,管理应用软件开始快速向采购供应链管理、审计管理、思政文化建设、校园安全、节能管理等领域延展。

随着管理应用和教学应用软件的需求升级,对作为承载和连接各场景应用的智慧校园运营支撑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跨云传输、个性化智能体验等方面提出高要求,另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逐渐成熟,市场对通过智能推荐、智能语音语义识别、生物图像识别、设备智能联动等新技术提升各类应用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和服务体验的诉求也随之加大。因此智慧校园运营支撑平台有较为迫切的升级迭代需求,以持续赋能上层应用,支撑业务的快速创新。

2)信息化建设模式部分出现由项目验收交付模式向服务交付模式转变

随着高等院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系统建设的复杂度和用户体验需求的提升,对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维和持续迭代升级带来挑战。受高等院校组织编制和资源投入等限制,越来越多的院校难以通过传统项目验收交付的方式(即验收后移交甲方管理与维护)保障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和优化迭代。在信息化基础软硬件资源、共性的行业支撑平台、共性场景应用以及安全运维等领域,部分高校开始采用开箱即用和按服务使用时间付费的模式转变,这也催生了基于混合云的智慧校园支撑服务平台、基于SaaS模式的共性场景应用产品,以及SaaS运维工具与专家资源相结合的服务交付式运维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

3)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对智慧教学产品提出迫切需求

新技术生产力在各行业大规模应用使得生产要素在各垂直行业发生大幅优化甚至是结构性重置,社会对智能时代下的人才适配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驱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产教融合方式转变。此外,国内高校积极开展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课程学分的开放互认、以及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这些教育教学新发展趋势需要进行教学空间智能化改造,需要全流程在线、数据精准反馈、跨域开放融合的互联式教学平台,这进一步催生了新一代智慧教学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