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发展潜力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4-08 19:41:57

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发展潜力分析(附报告目录)

1、电能替代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北方城镇建筑供暖面积不到全国建筑总量的20%,供暖能耗却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22%,北方供暖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南方的2.6倍。北方供暖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占冬季燃料造成的污染物排放的一半,是构成冬季雾霾的主要污染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也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攀升。1978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7亿吨标准煤,仅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7%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15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43亿吨标准煤,较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5.6%。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2014年,我国煤炭、油品、天然气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分别为40%22.7%10.6%;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油品和天然气分别低1410个百分点。可见,大气污染很大程度来自于燃煤。

电能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消费规模和消费比例均稳步上升。一组数据能够说明我国电能替代的发展进程。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居民采暖和交通部门等领域的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的电气化水平从2014年的20.8%将增至2020年的24.0%左右和2030年的28.0%左右,2025年左右达到日本和韩国的当前水平。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清洁替代、电能替代两个替代发展战略,即在能源开发方面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方面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的电能替代战略。

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市场研究、政策建议、项目实施、标准建设、技术研发、舆论宣传等方面大胆创新,多措并举,全面推动电能替代,取得积极成效。

20165月,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电能替代上升为国家落实能源战略、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电能替代发展迎来历史最好机遇期。

2、电能替代产业链分析

电能替代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电能的供应行业,即发电行业和销售电能的国家电网以及电能替代所需的设备制造企业。中游行业为电能替代服务行业,电能替代企业主要业务是为下游应用行业客户提供设备、技术服务等。电能替代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的应用领域有交通领域、制造业领域、农业领域和民用领域。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国电能替代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电能替代产业链结构图

2-21040Q94220563.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从电能替代行业产业链来看,目前电能替代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较高。上游设备和电力价格下降直接影响到电能替代的相关成本,从而影响电能替代行业的持续发展;下游则直接影响到电能替代的需求,下游制造业的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直接带动电能替代市场需求呈现增长。

上下游与电能替代行业具备关联,上下游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电能替代的发展。近年电能替代的上游原材料供应能力保持快速增长,面临着一定的产能过剩,这使得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有所加大,从而给电能替代行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近年电能替代下游的需求仍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逐渐放缓,这给电能替代行业带来一定的需求风险。

从电能替代行业的附加值方面,目前电能替代在附加值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品牌方面。良好的品牌有利于提高电能替代的市场价格及市场竞争力,从而给电能替代厂商带来一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技术研发能够提高厂商运行效率,进而提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行业附加值,因此未来电能替代行业的附加值提升主要集中在品牌建设与技术研发方面。

3、国内市场容量和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电能替代行业快速增长的有力保证。电能替代消费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电能替代行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加之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均为电能替代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社会消费结构逐渐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消费者对商品和品牌附加价值的认知程度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从而为电能替代向细分领域发展和差异化定位提供了进一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