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地基基础行业特性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1-03-24 06:40:41

地基基础行业特性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1、行业的特性

(1)行业周期性

地基基础行业整体需求呈刚性,周期性并不明显,但其发展依托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且行业内不同领域与经济发展、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相关性,从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时,各类投资主体的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基础投资支出也相对较大,地基基础持续增加;在国家对基础投资、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时,地基基础量相应减少。但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是国家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复苏所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地基基础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地基基础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2)行业区域性

地基基础行业的地域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即东部沿海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收入水平越高,高层建筑越多,基坑开挖面积越大、基坑越深,地下空间开发力度越大。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稳步推进,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中西部的地基基础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3)行业季节性

地基基础行业行业受季节性影响并不明显,但受雨水、冻土及春节假期影响,如南方雨季施工周期相对较长。而在北方,为了防止冻土地基的冻胀、融化下沉或发生位移,冬季施工时需要做特殊的辅助措施,一般也需要延长工期或者停止施工。

2、行业发展趋势

地基基础行业主要趋势

2-2103240641123Q.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政工程、公用设施、港口、工业厂房等领域投资迅速增长,为地基基础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量参与者。目前,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能力承担造价较高的工程,只能竞争造价较低的项目,导致行业内中小型项目毛利率偏低。随着行业优胜劣汰,以及行业监管和规范标准的不断完善,地基基础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2)施工设备将趋于机械化、智能化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推动基坑支护、桩基工程、地基处理施工方式走向机械化、智能化、安全、高效,资本实力较强、率先采用机械化、智能化施工方式的企业将取得竞争优势。

(3)施工工艺将趋于预制化、标准化

当前,我国建筑业仍以现场建造方式为主,工业化水平偏低,导致建造效率低、行业能耗高,对环境的扰动也非常明显。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以“生产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见长的预制构件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低能耗、低排放的预制构件技术研发及其工程应用,是我国建筑业实现节能减排重要途径。

在桩基施工领域,控制环境污染和满足高承载力要求是大势所趋,适用于不同地层、不同承载力、不同直径和长度的系列化沉桩工艺与设备将得到发展,从而推动预制构件大量替代灌注桩。在基坑支护领域,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施工过程中地下围护体系的构建也将趋向于预制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