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氯丙烷行业下游应用广泛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附报告目录)
1、环氧氯丙烷产业链结构分析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固化剂 TGIC、溶剂、稀释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阳离子醚化剂、医药中间体、表面活性剂等多种化工产品。环氧氯丙烷最主要的下游领域是环氧树脂,数据显示,2019 年环氧树脂在环氧氯丙烷消费结构中占比达 87%,而环氧树脂的下游领域主要为涂料、电子电气、复合材料及胶粘剂等,另外环氧树脂在道路、桥梁的养护上有显著的改善效果,未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环氧氯丙烷亦可用于合成固化剂 TGIC、溶剂、稀释剂、氯醇橡胶、聚醚多元醇、阳离子醚化剂、医药中间体、表面活性剂等,而这些产品又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交通运输、医药、电子电气等领域。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环氧氯丙烷产业竞争格局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环氧氯丙烷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环氧氯丙烷产品为下游众多行业提供了基础支撑,下游产品应用场景广阔。环氧氯丙烷的品质对下游产品的质量及终端应用的性能表现有直接影响,近年来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环氧氯丙烷产业市场需求的较快增长。
2、环氧氯丙烷技术现状及趋势
我国环氧氯丙烷行业发展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步阶段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两种工业生产方法。2000 年前后,由于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所涉及的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甘油供给量的日渐增加,使用甘油法制备环氧氯丙烷的成本优势凸显,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上述三种工艺中,醋酸丙烯酯法所用厂商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其工艺复杂、流程长、催化剂寿命短、对反应器材质要求较严、运行费用较高、具备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工艺方法主要是丙烯高温氯化法和甘油法。
甘油法上个世纪已经诞生,但原材料甘油供应十分紧缺,虽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技术,但没有获得长远发展。21 世纪以来,石油价格高涨,欧洲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的替代能源被推上历史舞台,使得作为生物柴油副产物的甘油在市场上供应迅速增加。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主要分为两个反应单元进行,即氯醇化反应和环化反应。该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短,反应条件温和,控制简单,安全可靠;副产物少,废水排放量少,处理成本低;不消耗丙烯,可摆脱丙烯紧缺的制约,原料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且可以再生,易形成循环经济。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9月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提高耗氯产品的副产氯化氢综合利用水平”列入传统化工提质增效工程,将“推进有机原料绿色工艺改造,重点推进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产品的工艺路线改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列入基础产品强化保障工程。未来,绿色环保和更具绿色经济性的生产工艺将引领化工行业的发展。
从发展趋势来看,不断研究开发新型催化剂和新工艺流程以提高二氯丙醇的收率、有效地提高甘油的转化率、缩短反应时间是今后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研究的重要方向。
3、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作为环氧氯丙烷的主要下游应用,环氧树脂的终端市场主要系涂料、电子电气、树脂基复合材料三大领域。对于涂料市场而言,绿色环保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潮流。环氧树脂作为无溶剂涂料、粉末涂料等绿色涂料生产所需的基础材料,在环保理念倡导之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电子电气市场而言,电路板作为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材料,在新的 5G 时代中将爆发出更大的能量。5G 时代,传统的智能手机、家居产业等已迈入成熟期的行业将重新切换到成长模式,同时,因 5G 而衍生出的众多新的应用场景,例如自动驾驶、物联网、VR/AR 等都将对电路板及其原材料覆铜板衍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伴随着整个社会的电子信息化程度实现跨越式提升,电路板需求随之高涨,带动上游覆铜
板、环氧树脂行业需求实现大幅提升;对于树脂基复合材料市场而言,航空航天、汽车领域在轻量化趋势下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有较大需求,随着交通运输领域的快速发展,环氧树脂、环氧氯丙烷将会得到更大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