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血管介入器械行业进口替代加快,国内市场前景广阔(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0-12-01 08:52:18

血管介入器械行业进口替代加快,国内市场前景广阔(附报告目录)

医疗器械可以分为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IVD(体外诊断)四大类。其中根据使用用途不同,又可以将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分为骨科植入、血管介入与植入、神经外科、电生理与起搏器、眼科、口腔科、血液净化、非血管介入、其他共九小类。2019年,医疗设备市场依然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市场,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仅次于医疗设备市场,2019年增速均超过10%,发展态势良好。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国内外血管介入器械行业专项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1、血管介入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细分领域上看,我国高值医疗耗材类器械(不含设备、IVD及低值医用耗材)第一大领域为血管介入及植入市场。2019年我国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一百多亿元。

床应用中,按介入产品使用的发病部位划分,血管介入器械主要作用于冠脉、脑血管和周围血管,其中周围血管又囊括了主动脉、外周动脉和静脉系统。目前冠脉介入手术市场已趋于成熟,2019年,中国冠脉介入手术量达到108.9万台,约占所有血管介入手术量的80%,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而周围血管介入和脑血管介入手术量目前占有20%左右的市场手术总量,处于发展初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日渐成熟,医生教育的加强和临床认可度的提高,该领域产品的渗透率将不断增加,并驱动血管介入器械总体市场继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4年,中国血管介入器械(不含支架)市场规模将达到190亿,2019-2024年的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在12.1%左右,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9-2024年血管介入器械(不含支架)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2-2012010U23M42.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政策大力支持,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从总体上看,药品与医疗器械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治疗手段,目前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国际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扩大之势。我国2018年医药市场销售规模约为13,326亿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约为5,284亿元,医药和医疗器械消费比仅为1:0.39,由此可见我国对医疗卫生费用投入还存在较大缺口,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进而将带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发展。

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包括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的遴选、新版医疗器械监管条例的发布以及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启动,在加大对国产医疗器械支持力度的同时推动了国内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创新。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医疗器械整体的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由于介入治疗技术最初由国外引进且国内起步较晚,加之介入治疗器械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大部分的产品仍处于外资垄断的格局,目前仅有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冠脉支架(血管植入)产品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其他产品尚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有望后续逐步实现国产化。

3、技术趋势分析

随着心血管基础理论的深入、新型材料的不断引进和循证医学的不断更新,目前国内介入器械的创新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冠心病领域正在重点开发新的介入器材,例如促进内皮再生的抗体支架和全生物降解支架,能够进一步优化介入治疗的效果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神经介入领域也在支架取栓和抽吸系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力求能够扩大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应对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他介入装置如造影材料和导丝导管的开发上也增加了创新的力度,新型材料的运用和结构的重新设计提供了更精确的操控性和耐久性,给医生良好的触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