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刀具行业需求比重提升,国产替代效应显现(附报告目录)
1、硬质合金刀具行业发展情况
硬质合金刀具是指用硬质合金作为切削刃口的工具。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统计,硬质合金刀具的主要类型有硬质合金刀片、铣削刀具、车削刀具、孔加工刀具等,其中硬质合金刀片的销售份额占比最高,约为50%。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国硬质合金刀具刀片行业供需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19年各类硬质合金刀具产品销售结构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我国数控刀片起步较晚。在2010年,我国仅几家企业建成数控刀片生产线。随着国内先进制造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数控刀片国产化进程提速,到2015年末我国已有15家企业建成数控刀片生产线,到2019年末达到35家,能够满足30%左右的国内需求。
2、我国硬质合金刀具比重在提升
我国刀具材料供应结构变化与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关。近几年我国切削刀具的产值结构发生着持续的变化,综合性能更优越的硬质合金刀具产值占比不断在提高。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的统计数据,我国主要刀具企业生产的硬质合金刀具的产值从2015年的39%提高到2019年的47%。
我国主要刀具企业生产的硬质合金刀具的产值比重提升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硬质合金刀具是参与数字化制造的主导刀具,其产值占比上升与我国机床装备数控化升级的宏观背景相关。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持续升级,硬质合金刀具的产值占比将逐步提高。
3、数控刀具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大,进口依赖下降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阶段,机床设备正逐步从传统普通机床向数控机床过渡,数控刀具的消费需求将逐步扩大,机床数控化是机床行业的升级趋势。
作为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易耗部件,无论是存量机床的配备需要,还是每年新增机床的增量需求,都将带动数控刀具的消费需求。
近几年,国内刀具企业快速崛起,凭借性价比和本土服务优势,替代了部分进口产品,加速了数控刀具的国产化。2019年我国刀具总消费额达到393亿元,其中国产刀具年消费额约为257亿元,进口刀具约为136亿元。虽然国产刀具在总量上以2/3的市场份额占据我国刀具消费市场主导地位,但总体上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136亿元的进口刀具中,绝大部分是现代制造业所急需的高效刀具。
数据显示,2016—2019年进口刀具占总消费的比重从37.17%下降至34.61%,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数控刀具的自给能力在逐步增强,进口依赖度在逐年降低。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缺失必将束缚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用的数控刀具,加速其国产化对国民经济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4、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在刀具行业中,按照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市场策略等差异,可以将刀具企业分为三类:欧美企业、日韩企业和中国本土企业。
以山特维克集团、肯纳金属集团、伊斯卡集团等为代表的具有全球领导地位的欧美刀具制造商,他们技术实力雄厚,产品系列丰富,以开展切削加工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在高端应用市场,尤其是航空航天、军工领域,欧美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但是这类企业存在价格昂贵、交货周期长的问题,国内用户以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为主。近年来我国引进欧美先进机床数量增多,欧美刀具在华销售额在增长。以日本三菱、日本泰珂洛、日本京瓷、韩国特固克等为代表的日韩刀具企业,尤其是日系刀具,在我国进口刀具中的占比最大。日韩企业的市场策略以批发为主,在国内五金批发市场非常普遍,产品价格略贵于国产刀具。
国内刀具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实力差距大,大部分以生产传统刀具为主,如白钢刀(普通高速钢刀具)、焊接刀具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我国刀具企业正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部分优秀企业的研发成果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检验。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实际挑战短期内不会改变,即“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现代高效刀具供应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低端标准工量具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