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行业竞争态势及技术水平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0-11-02 07:20:03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行业竞争态势及技术水平分析(附报告目录)

1、行业竞争态势

随着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及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设备的采购由以前的单独招标、零散销售过渡为目前各省市统一招标,未来招标方式还可能逐渐转变为由国网公司统一进行。招标方式的改变导致行业透明度逐渐提高,行业标准逐步统一,不但参与招投标厂商的数量增加,而且对各厂商产品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竞争更加激烈。用电信息采集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竞争范围由区域性的竞争转变为全国性的竞争、竞争方式由产品的竞争转变为产品、技术、服务、质量和标准的全方位竞争等态势。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市场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竞争态势

2-2011020H043F8.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竞争范围由区域性的竞争转变为全国性的竞争

目前各网省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技术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而进入新的区域市场需要一定的资金、人力成本,因此用电信息采集行业仍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特征。随着行业标准和招标方式逐步统一,各厂商也积极开拓外省市市场,竞争范围由原先的与省内同行业公司竞争转变为与全国范围内的同行业公司竞争,甚至一些相近行业(如电能表)的厂商也会借此机会进入用电信息采集领域,但竞争范围的扩大同时也带来了业务发展的机会,未来具备较强资金实力、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的厂商,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竞争方式由产品的竞争转变为产品、技术、服务、质量和标准的全方位竞争

用电信息采集产品发展初期,产品差异较大,厂商根据各地不同的标准进行生产和投标。随着招标方式和产品标准的逐渐统一,国家电力部门对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各厂商的竞争重点也逐渐由产品的竞争转变为产品、技术、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竞争。一方面,有实力的厂商积极参与国网公司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讨论以及前沿技术的试点等工作,使自身产品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甚至引领和创造需求;另一方面,集中招标也促使各省电力公司加强对各个厂商的研发、采购、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质量和技术检测更为严格。因此,规模小、研发能力不强、行业经验不足、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的公司将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而实金实力强、拥有强大技术研发团队、丰富行业经验、具有较强营销和服务能力的厂商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2、行业的周期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自动化的用电环节以及各项营销业务需要来自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有力支撑,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测、负荷管理、线损分析、自动抄表等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市场需求的周期性主要受产品本身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提高以及业务扩展所带来的需求变化等方面影响。一方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其到期必须更换,终端设备一般 5-8 年为一个轮换周期,随着先进技术更迭周期的缩短,该产品轮换周期会进一步缩短;另一方面,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持续增长的产品新增需求将拉动该市场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电力行业管理要求的提高,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升级改造的需求。因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在经历全面建设阶段后该行业仍有可观的提升需求、更换需求、自然增长需求。

3、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分析

(1)行业技术水平

我国用电信息采集从起步至今,国内生产厂商在实践中积累了适合中国低压集中抄表和电力负荷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国外厂商的产品在国内出现了不适应国内电网用户数量多、负载特性复杂、管理体制多变等情况,因此,目前用电信息采集行业国内生产商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在国内用电信息采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国内生产厂家的技术开发实力有显著的提高,在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目前该行业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基本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要求。

(2)行业技术特点

A、标准逐步统一

早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一直存在着终端设备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多样化,功能与性能设计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给系统运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国家电网公司为统一和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于 2009 年 12 月发布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 37X 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涉及整个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各种设备的功能、技术、检测等多个方面。标准的出台统一了国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技术标准,增加了行业进入技术门槛,有利于行业内企业的有序竞争;标准的出台有利于明晰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研发方向,加快智能电网设备产业化、成熟化的进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B、个性化需求并存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进行了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南方电网公司内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目前国内两大电网公司的技术规范和建设要求还存在一些差异。即使在国网公司内部,各网省公司在遵循国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和方案定制,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系统建设和管理要求。因此,终端设备和系统技术方案在不同地区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技术服务需要满足个性化的本地需求。供应商除了能为用户提供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终端产品,还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个性化产品,并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维护、升级、技术支持等服务。

C、技术快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大量采用最新的先进技术,包括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安全技术、试验技术、电磁兼容性技术和电力相关技术等。系统终端设备(包括智能电表、采集终端、通信模块)广泛采用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专网通信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这些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终端设备的通信技术水平;终端设备广泛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如 ARM 系列处理器和 Linux操作系统;采用这些系统提升了终端的智能化水平;终端设备采用大规模集成的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载波芯片、安全芯片,通过应用微电子技术,使终端设备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

4、研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尚属新兴行业,行业内企业的技术经验积累普遍有所欠缺。各地方电力公司对功能的要求具有多样性,企业难于集中精力进行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厂商提供了广阔空间,但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整体较少,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涉及电力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软件等多个专业领域,行业内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未来行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的扩大将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资质壁垒

电力系统庞大复杂,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出现故障会对国计民生造成巨大影响,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企业的产品必须经行业内权威机构的严格认证检测,进行产品型号注册登记,取得相应的资质,所以对于新进企业来说存在产品资质方面的障碍。

(2)技术壁垒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需要电子、通信、软件开发等多学科领域的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企业必须拥有精通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人才、相应的技术经验的积累以及技术研发的持续创新机制,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争优势。由于缺乏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技术竞争优势并对现有竞争格局产生冲击,所以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

(3)系统服务壁垒

电力公司非常关注终端产品的售后服务,希望企业能对产品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设备抢修等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因此,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企业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系统服务团队。新进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培养优秀的技术服务团队和形成良好的服务机制较为困难,无法提供全面的系统服务,无法承受技术支持与服务的费用支出。对于新进企业而言存在一定的系统服务壁垒。

(4)品牌壁垒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用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础,电力企业对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只有具备长期的、丰富的行业经验才能得到电力用户的认可。在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行业市场中,供应商的品牌、信誉、行业经验是确定投标资格和决定中标结果的重要依据,只有长期从事智能用电信息采集这一行业,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用户中有较高信誉的企业才能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新进企业在品牌方面面临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