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医疗监护仪行业产业链及政策支持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0-10-23 10:20:59

医疗监护仪行业产业链及政策支持分析(附报告目录)

1、行业概况

在国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观念已经从原来的“病急投医”逐步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医疗消费升级加快,监护仪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医改逐步深入,我国医疗日渐完善,国家财政的扶持将加大各类型医疗机构对既有设备的升级、设备的采购力度,医疗监护行业也将因此受益,预计未来医疗监护设备的保有量逐步增加。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医疗监护仪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20102310211L03.jpg

从监护设备台数与病床比来看,目前美国、欧洲比值约 80%,我国比值仅约20%,尚有很大空间。而国内医疗卫生床位数和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以每年约8%的速度增长,无疑助推市场空间的扩大。此外,从产品更新换代方面来讲,医疗监护设备在一般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的使用寿命为 5 年,而三甲医院的使用寿命会更短,因此即使按照保有量的正常更新换代,其市场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

2、行业与行业上下游关系

监护设备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子、生物、材料等行业。电子行业主要提供监护设备产品所需的电子仪表和检测设备;生物行业主要提供可靠的生物信息检测和转换技术及指标;材料行业主要提供设备的外壳和部分特殊材料。随着以上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近年电子仪表、检测设备、集成芯片、外壳材料、电子检测元器件等的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生物信息检测和转换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显著降低了医疗器械产品成本,提升了技术水平,有效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下游行业为国内外各级医疗卫生系统。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和进步,患者和医院对诊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跟踪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带动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近年的快速发展。

产品研发、设计、分销及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行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点,亦是产生行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3、行业竞争层次

我国医疗监护仪市场目前集中度较高,国内市场主要分为三大层次:以飞利浦、通用医疗、迈瑞为代表企业的第一板块,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丰富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在国内监护仪市场占据营业额和市场份额绝对优势。第二层为国内较为领先的医疗器械企业,专注于医疗监护仪的开发及销售,以其拥有的独特技术和产品具备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其他多数企业属于第三层,规模较小,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弱,在常规产品上激烈竞争。

4、政策支持国产替代

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条件和备案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药品医疗器械境外检查管理规定》等政策,新修订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发布实施以及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证照分离”等创新制度持续推进,进一步优化行业资源配置,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和发展。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对于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积极探索跨省联盟采购。与此同时,随着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崛起,国家颁布相关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地方政府在执行招标采购时也明确执行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

5、市场竞争风险

医疗监护仪行业受国家政策积极推动的影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趁激烈。以飞利浦、通用医疗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丰富的产品种类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在国内医疗监护仪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以迈瑞国际、宝莱特、理邦仪器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以其拥有的独特技术和产品实现了快速的扩张。此外,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资本涌入该行业,加剧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