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控制及优化主要领先企业及行业发展存在问题(附报告目录)
1、国外先进控制与优化发展概况
国外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基础研究、产业化、生产制造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国外先进控制软件出现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 DMC、Setpoint、Profimatic 和 Adersa 等专业公司为代表的先进控制软件供应商和服务商,并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以 AspenTech 收购和整合 DMC、Setpoint,Honeywell 收购 Profimatic 为契机,到本世纪初,先进控制软件已得到迅速发展,全球已有几十家公司推出了上百种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产品,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流程工业应用软件产业。目前先进控制及优化已应用到冶金、热电、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建材、造纸、制盐和农药等领域。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国先进控制及优化行业投资前景专项报告》
先进控制与优化行业主要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行业细分市场主要领先企业
优化控制在国外已经发展多年,国内优化控制行业还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西安热工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在锅炉燃烧优化控制方面生产有过零星的文献报道和个别的现场应用,所以目前该行业的竞争相对温和;在化工主要领先企业包括,北京和隆、 ASPEN、HONEYWELL、浙江中控等企业;在燃烧领域主要为北京和隆,目前国内能够真正工程化、大面积实施的企业非常少,只有西安热工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在一些学术文章或者零星的实验项目上有报道。
外资优势品牌技术实力雄厚,产品在国外应用时间久,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外资品牌存在产品价格非常高、实现成本高,不适合中国工业生产企业的现状。同时,国外优化控制解决方案对于现场的应用条件要求非常苛刻,而目前国内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较低,测控条件差,人员操作水平低,国外优化控制方案不适用,因此没有在国内市场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业内领先的外资品牌主要有:AspenTech、Honeywell、日本新日铁、瑞士英维思 Invensys、美国西屋、德国西门子等。
3、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1)国内先进控制及优化技术没有完全成熟
先进优化控制行业在国内起步较晚,技术研发总体还不够成熟,技术成果不成体系,没有实现真正产业化。虽然中国正在极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的依然是国外品牌。
(2)技术和管理人才相对短缺
先进控制和优化行业是一个跨专业、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多专业融合的行业,需要精通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运筹学、工艺设备、仪器仪表等各方面的知识,对于研发人员要求非常高。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培养,人才相对短缺。
(3)企业对先进控制和优化的认识有待提高
优化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国内工业企业对其认知有限。企业自动化的认知过程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优化控制能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甚至有人对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还持怀疑态度。并且,由于国外优化控制技术在某些行业实施效果不理想,国内企业对国产优化控制技术缺乏信心,国产优化控制技术的实施和推广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4、行业的基本风险特征
(1)国家宏观经济波动和宏观政策变化的风险
先进优化和控制行业的下游行业包括冶金、热电、氯碱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建材、造纸、制盐和农药等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行业,这些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因此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如果宏观经济发生重大的波动和调整,或者某些下游应用领域受宏观政策影响出现较大调整,都将会对企业业绩带来一定不利影响。特别是先进优化和控制行业的下游行业多属传统行业,如果这些行业出现运行情况不佳或者受国家产业政策变动的影响,都将在总体上影响优化控制行业的整体需求。
(2)技术风险
先进控制及优化技术是一个跨行业、跨专业、多专业融合的前沿学科,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控制理论、运筹学、工艺知识、设备知识、管理、仪器仪表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先进控制技术的研发,需要聚集多专业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这也是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也仅限于理论研究水平,没有真正应用于现场实际生产过程中去的原因;并且,国内在优化行业的研究往往对生产过程的某个方面、问题或者某个设备进行研究,通用性差。国内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整体上还是处于发展的早期,当前国内优化控制技术大多处于学术领域范畴,实际应用的比较少。如果行业内技术不能持续创新、或者新技术不能有效产业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