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节能行业发展概况及进入障碍分析(附报告目录)
1、流体节能行业概况
流体机械指的是以流体为工作介质来转换能量的机械。通常包括水轮机、汽轮机、燃气轮机、膨胀机、风力机、泵、通风机、压缩机、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风动工具、气动马达和液压马达等。流体机械在工业领域通常简称“泵与风机”。智慧流体节能指的是运用物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智慧感知、能效分析与优化控制,实现流体的高效流动,提高流体机械的系统能效。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流体节能行业运行概况及前景预测报告》
流体节能涉及工业流体机械如空压机、鼓风机、水泵的综合节能;建筑物空调、通风、供热系统的综合节能,以及各行业的流体余热余压能量的回收利用,覆盖了冶金、化工、水泥、工矿和楼宇等各个行业,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占有重要地位。
(1)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给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过去十几年,我国不断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国内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流体节能行业市场容量分析
目前,建筑耗能、工业耗能以及交通耗能并列,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占据了大部分的社会能源消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社会对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钢铁、有色、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于流体节能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下面将从建筑流体节能和工业流体节能两方面阐述该行业的市场发展。
1)工业流体节能
工业节能是节能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工业流体节能主要指工业中的流体机械的综合节能,包括与流体机械拖动相关的电机系统节能、设备能效优化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专业领域。
A、工业流体能效分析和优化
a、行业发展状况
工业流体节能主要存在于那些以流体(液体、气体、多项流体或物理化学流体)为运行介质,发生能量转换或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连续或准连续生产的工业,如炼油、化工等行业。
我国以流体为介质的流体工业能耗占据了全国工业总能好的大部分。动力设备是流体工业中主要的耗能设备,工业锅炉、汽轮机等动力装备广泛应用于冶金、石化等流体工业中;工业中广泛运用到的风机、泵和压缩机等流体机械,也均存在大量流体产生及能源消耗。
b、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工业流体领域节能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先后制定了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效标杆指标,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推广行业节能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B、余热回收利用及系统优化控制控制行业
a、行业发展状况
工业余热主要指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未被利用的余热余能,余热资源通常指在现有条件下有可能回收利用而尚未回收利用的热量或能量。余热利用技术主要是从生产工艺上来改进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改进工艺结构和增加节能装置以最大幅度的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势能和余热。
我国各行业的余热资源约占燃料消耗量的 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占余热总资源的 60%。以玻璃行业为例,对于浮法玻璃生产线,玻璃液吸热占 35-40%,熔窑表面散热损失 20-25%,而排烟余热占 30-40%。可见玻璃窑烟气带走了大量热量,通过完全回收利用这部分排烟余热,可以节能 30-40%,余热回收潜力巨大。
b、市场需求状况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特别是在钢铁、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与化工等行业。但是,我国多数工业行业的余热余压以及其他余能未得到充分利用,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率仅 33.5%,未来我国多个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市场。
2)建筑流体节能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改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热水供应和照明因大量热消耗而产生的大量能耗。建筑流体节能则指建筑节能领域关于暖通空调、区域供热系统和通风的节能领域。根据数据统计,暖通空调(HVAC)能耗占据建筑能耗高达 55%以上,而采暖、空调和通风的总和更是占到建筑能耗的 2/3。
目前,我国建筑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 30%(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的和占到社会总能耗的 46.7%),其中最大的能耗是采暖和制冷,和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每平方米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
2、流体节能市场进入壁垒
流体系统节能与增效行业对于新进入者存在诸多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行业主要进入壁垒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技术壁垒
流体系统节能与增效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雄厚的技术实力作保障。现在的节能行业,提供的是节能解决方案,需要涉及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后期运维等方方面面,对于综合性的人才要求较高,同时对于各个领域的技术要求也非常严格。例如,工业炉窑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必须以科学的计量与测试方法为前提,全面了解工业炉窑的运行过程,并获得工业炉窑运行经济技术性能指标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工业炉窑工况,使其达到运行的最佳状态;而余热发电系统中的取热、换热系统需要与主工艺生产系统进行连接,有时甚至需要对主工艺中的部分系统进行改变,但是又不能影响主生产线的正常生产,具有跨行业、跨学科、多领域的特征;等等。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缺乏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很难直接开展高端技术的研发和系统优化工作,因此,行业经验与专业技术的积累是新加入本行业者短期内无法逾越的壁垒。
(2)人才壁垒
流体系统节能与增效设计、建设和运营等主要环节均对专业人才有较高的要求。设计环节,需要研发设计团队具备丰富的研发设计经验、雄厚的研发实力、系统集成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保障技术的先进性、设计的合理性;建设环节,余热发电、节能优化和增效控制作为专业化建设业务,需要工程建设团队拥有相应的资质和获得相关认证资格的专业人才;运营环节,需要跨行业专门技术人才进行专业运营,以保障运营效率。流体系统节能与增效各环节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较高,而相关专业人才主要集中于率先进入的行业领先者中,对于新进入者产生较高壁垒。
(3)资金壁垒
随着政策和市场对于节能的需求,国内的节能产业渐渐成熟起来,国家节能标准也日趋严格。进入本行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开发出适用范围更广、运行指标更高的节能环保技术,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同时,流体节能行业的相关项目对资金方面的要求较高,例如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小型的余热发电项目一般在 3000 万元以上,规模较大的余热发电项目投资达到 7000-8000 万元甚至更高),并且项目周期长,往往达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和产能建设,企业难以具备在行业中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体而言,持续技术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运营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本行业新进入者设立了较高的资金壁垒。
(4)综合管理壁垒
流体节能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资金投入量大,技术成熟度要求高,整体工程难度大、周期长。例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需要统筹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保障融资渠道的畅通、保障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保障设计的优化和技术的先进、保障建设的质量和施工安全进度、保障运营的稳定有效等,综合管理的复杂性较高。余热发电等其他项目对于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对新进入者形成了综合管理能力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