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生物基材料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附报告目录)
1、生物基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生物基材料,是利用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学品,主要包括生物基化工原料、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纤维、生物基橡胶等。生物基材料由于其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已成为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国内外生物基材料行业供需调研及投资风险及前景评估预测报告》

国际: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称到2025年,生物基化学品将占据全球化学品22%的市场份额,其年度产值将超过5,000亿美元。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已经在生物基材料行业进行的大量的投入,特别是部分国际领先的化工企业已经在聚乳酸、丙二醇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并商业化。
中国:我国生物基材料行业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总产量已超过600万吨/年,正值发展的上升期。
生物基材料主要发展前景如下:(1)其原料来自于生物而非化石原料,降低了碳排放,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2)部分材料具有可降解的特性,能够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3)利用可再生性原料生产,来源广泛,降低了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有利于生产企业拥有更稳定的原料供应。
2、生物基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传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化石原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再生资源储量逐步减少,环境压力逐步加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将以生态化、绿色化以及资源可回收利用为发展原则,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氨基酸、维生素等传统产品的技术升级不断推进,一些重要产品上已经能部分突破专利封锁。在新产品开发上,国外拥有1,3-丙二醇、聚乳酸等一系列产品的生物制造技术,而我国在长链二元酸等产品的生物制造技术上实现世界领先。在新合成途径设计、基因编辑这些最前沿、决定未来产业布局的研究方向上,总体保持了与国际并行。
生物制造虽然对解决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有积极作用,但所涉及学科众多,技术要求跨越生物、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如何实现学科交叉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是生物制造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
3、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发布的包括《中国制造2025》《纺织工业发展规(2016-2020)》《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等在内的产业政策均明确将生物制造做作为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鼓励投资者进入生物制造行业,为本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下游行业需求
随着人类生活对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提高,生物制造技术产生的具有特殊优异性能且某些无法通过传统化工方法生产的新材料的需求预计将不断增长。此外,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原油净进口国,石油是化工生产的主要初始原材料,生物制造技术能够借助可再生资源生产,可以减少我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此外,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生物法制造的绿色概念在高端品牌中较易获得认可,未来在下游高端产品领域及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持续向好。
3)生物技术快速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包括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等学科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新技术的不断推出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
(2)不利因素
1)未来市场竞争加剧
从长期来看,生物制造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将进一步受到市场的认可与追捧,且生物基聚酰胺产业链相关产品拥有巨大潜在市场,未来若有新的竞争者进入,该产业链产品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且未来随着生物制造市场的扩大与成熟,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生物制造行业,该行业可能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2)研发人才和研发能力不足
生物制造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员的依赖度较高,对于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储备要求很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累积出一批人才,但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较低,且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高端、专业和复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