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需求因素、进入壁垒分析(附报告目录)
1、智能自动化装备市场发展概况
智能自动化装备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智能自动化装备均具有非标属性,根据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加工制造工艺和流程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研发设计,以满足某一个或某一类产品的快速高效自动化生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进入产业升级,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关键时期,智能自动化装备行业也将顺势迎来行业发展黄金期。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装备市场需求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目前,在我国,智能自动化装备主要应用在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仓储、电子等行业,产业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电子产业密集的江浙、广东、上海等区域。随着未来自动化、智能化普及率的提高,智能自动化装备将逐步渗入工业制造领域的更多环节,如食品饮料、日常消费品、医药等,应用领域与应用程度将会明显提升。
2、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目前以智能自动化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各种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人口结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等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产业演变的基础:
(1)智能制造装备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政策在智能制造装备的初期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后续的产业发展中也有着关键影响力;
(2)人口结构变化、人力成本上升,为智能制造装备替代人工提供了重要契机,是影响行业走势、政策变化的基础因素;
(3)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是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的另一重要机遇,企业生存压力促使其推行自动化作业,同时工业4.0概念的兴起,生产精细度、品质感要求的提升也使得企业主动寻求自动化改造;
(4)智能制造装备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汽车、工程机械、物流仓储、家电、电子等几乎所有需要进行自动化机械装配生产的现代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当前正处于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各领域对高性能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需求巨大。特别是近年来,伴随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下游新兴细分市场不断涌现,为智能制造装备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5)此外,对于应用企业来说,智能制造装备的投资成本、投资回报率和回收期等财务因素是其是否采用自动化生产的重要考量,设备的经济性是行业的直接市场需求触发因素。
3、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智能自动化装备统行业技术壁垒较高,主要表现在:(1)跨学科综合应用。产品制造过程涉及计算机软件、电气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研发基础要求较高;(2)不同应用领域产品技术存在差异。由于产品具有非标定制化的特点,不同客户在产品的模块设计、技术要求方面均存在一定区别,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项目经验技术积累。实际中,在产品竞标阶段,企业需要根据前期与客户的技术沟通及经验判断,制作投标文件并初步确定技术方案,据此提前估算项目成本,新进入者由于项目经验不足,可能导致投标成本估算与后期实际成本产生较大差异,对项目最终效益产生较大影响;(3)技术更新周期较短,缺乏自主研发实力的新进入者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2)客户资源壁垒
智能自动化装备作为下游客户的核心生产设备,具有技术复杂,价值高的特点,对客户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因此,下游客户会从品牌,经验,技术,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对设备供应商进行全方位的严格考察,认证期较长。所以对于新入厂商来说,客户资源壁垒在短期内较难突破。
(3)人才壁垒
智能自动化装备由于技术含量高,设计复杂,要求设计生产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项目实施关键技术同时拥有众多项目经验的技术人员是技术密集型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最宝贵的财富,是推动企业发展前进的基本要素。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团队建设需要企业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培养,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大挑战。
(4)资金壁垒
根据行业惯例,下游客户主要按照合同约定,以签订合同、厂内整线验收、量产验收和质保期完成几个时间节点分期付款,签订合同时一般仅支付30%左右的预付款,但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的投入和人工成本集中在厂内整线验收前的制造阶段,导致销售收款周期与成本发生周期不匹配,且项目运作周期较长,导致企业需要预先垫付较大规模营运资金,资金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