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角膜塑形镜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附报告目录)
1、角膜塑形镜行业发展分析
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rtho-K)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与推广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长期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速度,目前主流理论认为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使角膜在光学区周边的屈光力大于中心的屈光力,当成像时,中心像点落在视网膜上,周边像点落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性周边离焦”。由于视网膜倾向于向像点生长,因此可抑制眼轴增长。材料与设计的变革是决定角膜塑形镜发展的两大核心因素。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国角膜塑形镜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1)材料方面
人的角膜需要氧气来保持透明,角膜缺氧会导致眼睛发红、干眼、角膜水肿、角膜溃疡等眼部疾病,因而材料的透氧系数(DK值)是关系到角膜塑形镜安全使用的核心,因此更高透氧系数的材料是这类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表面亲水特性等对佩戴舒适性、塑形有效性有较
(2)设计方面
角膜塑形镜被发明的初衷是用于近视矫正,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变更主要用于探索如何使近视矫正变得更为有效,人们单纯地希望能够通过角膜塑形镜夜间的配戴,摆脱白天戴镜的困扰。在近些年以及未来,角膜塑形镜更关注近视控制的机理探讨,临床适用范围的拓展(尤其是中高度近视的适应症、近视延缓适应症的扩展),以及如何更有效、更精准地实现近视防控功能。
2、国内外角膜塑形镜市场及发展趋势
(1)国外市场
全球超过21亿人正在被近视困扰。根据美国眼科学会预计到2050年近视人口将增至47.58亿,占世界人口49.8%。东亚地区(中日韩等地)由于社会和文化原因,学生课业繁重,整体近视率居世界首位,2010年已经接近50%,预估近视发病率每10年将上升5个百分点。美国青少年近视率约25%,英国小学毕业生近视率低于10%,德国青少年近视率在15%以下。近视防控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眼卫生保健的关注点和着重点。
目前角膜塑形镜的市场主要在东亚国家和地区,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为主,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高近视发病率呈正相关。到目前为止,角膜塑形镜是防控近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2)国内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学习负担的加重,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成为一个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近视带来的视力减退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到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临床医学充分证明,长期的高度近视会导致各种致盲性的病变,如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脉络膜血管增生、白内障等。
在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提高与日渐迫切的视力改善需求下,角膜塑形镜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发展。普华有策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角膜塑形镜销量达到164.6万副,同比增速为35.1%。
2015-2018年我国角膜塑形镜销量及增速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未来,随着电子信息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化、可视化和网络化科技引领人们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人们用眼强度远远高于过去任何时期,用眼疲劳导致屈光不正患病的几率大幅增加,屈光不正视力矫正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终端需求呈现低龄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的不断出现,整个行业将会朝着市场化、品牌化经营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临床验配与服务经验的不断增加,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业内企业必将更加专业化与规范化。最终推动角膜塑形镜行业朝着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