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化存在持续升级换代的需求,是我国政务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附报告目录)
1、政务信息化行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并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2015年1月,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6号),提出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加快实现网上受理、审批、公示、查询、投诉等。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公众参与,促进政府有效施政。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办好事、不添堵。同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本部门“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政务信息化行业专项调研及发展战略前景规划分析报告》

2、“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政务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十三五”期间,“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如何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政务服务管理体系,构建适应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务服务发展模式,成为“十三五”我国政务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3、下游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政务软件产品受客户需求升级、行业政策变化、外部技术升级等因素影响,存在持续升级换代的需求,通常3-5年会进行一次版本换代升级,因客户临时需求发生的个别功能升级则发生周期更短,每年都会产生相关需求。因此,政务产品业务中单一客户对业务的需求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是持续的,也为行业内企业带来了持续的收入。
目前我国从事政务软件开发企业数量众多,且较为分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政府部门对“一次办好”、“群众只跑一次”等理念的提出,未来具备新技术融合应用能力以及跨系统协同整合能力的软件企业将逐步获得更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