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行业需求前景及进入障碍分析(附报告目录)
1、国际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的麻省总医院开发临床病人信息系统,由此开始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研究和应用,此后,美国医院,尤其是各大学的教学医院和医疗中心开始广泛开发 HIS,并迅速应用,目前 HIS 已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医疗信息系统,包含医学、药学、管理、财务、经济、教育和研究等多方面内容,在这一基础上,结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行业也得以开始发展。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行业前景咨询报告》
20 世纪 90 年代,在现代药品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启动了智能化药品管理系统的研究,并研制出一系列与本国医院配套的各种自动化设备。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自动化调剂和发放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新型的自动化药品存储、发放和管理系统不断涌现,许多成熟的自动化药房产品推向市场,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行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21 世纪初,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自动化药房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呈上升态势,以期通过药房自动化技术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2、我国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1)我国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概述
在我国,2010 年 12 月 3 日,卫生部出台《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逐步配备全自动分包装系统、自动化调配配方系统和药品管理信息系统。2011 年 4 月 12 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并制定了《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 2011 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明确提出“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得超过 10分钟”。
因此,随着药品品种、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医疗服务质量标准的逐步提升,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对医院发药效率的要求,智能化药品管理成为医院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除智能化医院药房外,静配中心为智能化药品管理领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10 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静配中心工作流程的描述如下: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或用药医嘱→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打印标签→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包装→分病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由工人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开封)核对签收→给患者用药前护士应当再次与病历用药医嘱核对→给患者静脉输注用药。传统人工操作完成上述流程耗时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2011 年 3 月 1 日,卫生部出台《医疗服务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医疗服务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建立静配中心(室),实行集中调配供应。医疗服务机构门急诊药品调剂室应当实行大窗口或者柜台式发药。住院(病房)药品调剂室对注射剂按日剂量配发,对口服制剂药品实行单剂量调剂配发。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静脉用药应当实行集中调配供应。监管部门对静脉用药的调配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高科技自动化设备和静配中心工作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软件提供了发展空间。
(2)我国医疗服务需求将大幅抬升
根据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其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924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751个。
2015-2019年我国医疗机构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卫健委、普华有策
医改的关键在于医疗机构体制的改变。未来医疗资源分配势必由倒三角结构逐步扁平化,加强基层医疗资源的分配。在此背景和过程中,产品和服务顺应医改大势的企业,会逐渐受益。此过程会相对漫长,但是趋势拐点已经出现,任何力量无法与趋势抗衡。
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国民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愿意花费更多支出在医疗费用上,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有所提升。
3、慢病管理政策促使医药流通企业产生药品自动化管理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慢病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医院以及医药流通企业均在该领域进行相关的探索,以寻求最佳的商业模式。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对药库进行药品管理自动化改造、与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慢病管理处方信息的对接,可以延伸传统药品流通配送服务,将药品以处方为单位进行包装配送。即可优化慢病管理的业务流程,又可提升患者的购药体验。医药流通企业药库的药品自动化管理需求为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4、我国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行业具备广阔的上升空间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自动化管理的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数量的增多、卫生医疗服务机构药学服务转型、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及龙头医院的示范效应等因素的推动,药房自动化设备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渗透率会迅速提升。
智慧药房项目可覆盖从处方形成之后至药品交与患者之前药品储存、管理、调配、运输的全部环节,更可以根据医疗服务机构客观条件和具体需求为其设计最优的智能化药品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药品发放效率、减少差错率、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因此,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均为行业潜在客户。
同时,随着静配中心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未来医院静配中心自动化设备的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目前,国内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制造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医疗服务机构整体智能化药品管理覆盖率较低,单一医疗服务机构智能化药品管理程度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对智能化药品管理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行业具备广阔的上升空间。
5、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人才及行业经验壁垒
智能化药品管理系统的最典型特点是个性化。不同级别的医院,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定制对企业的技术开发成熟度、软件开发算法和数据库积累要求较高。企业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软硬件设计研发能力,涉及信息识别技术、自动化分拣、机械制造等多项技术,还要具备较强的规划、系统集成和现场实施能力,同时需要在药品行业和医疗服务领域拥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因此,本行业需要多学科领域专业人才的协同合作和经验积累,才能保证智能化药品管理产品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新进入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人才储备和行业经验。
(2)品牌壁垒
各企业在各细分市场上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知名品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经历市场检验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技术水平、行业经验、市场信誉等均为客户选择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判断因素。因此,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市场和客户的认可,行业具备较高的品牌壁垒。
(3)渠道壁垒
智能化药品管理系统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及医药流通企业,长时间的推广和合作已使得行业中企业与客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新进入者较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市场渠道,无法迅速占领渠道资源。行业存在一定的渠道壁垒。
(4)服务能力壁垒
行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服务机构的药品管理、药品配置等关键环节,用户对企业产品的稳定性、准确性有着较高要求,因此行业内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保证及时和全面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注重用户使用过程中产品质量的保障。新进入者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无法迅速响应用户需求,庞大的售后服务网络对新进入者构成服务能力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