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器行业发展特点及技术水平分析(附报告目录)
1、低压电器行业概况
低压电器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通过不断的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低压电器制造中智能技术的不断应用,使低压电器向着第四代智能化、可通信的方向发展,为智能电网等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低压电器产品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低压电器行业深度调研及前景预测咨询报告》
国内低压电器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A、第一代:低压电器行业的起步期,这一时期我国的低压电器产品以模仿为主,产品种类单一,产品结构尺寸大且产品性能不稳定,目前已强制淘汰;
B、第二代:低压电器行业的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产品种类增多,产品体积缩小,性能得到改良,并完善了保护特性,目前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有少量产品在用;
C、第三代:低压电器行业的优化提升期,大量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的企业被淘汰,产品性能得到全面提升,模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等功能凸显,并引入现场总线技术,实现网络化和可通信,目前是行业主流应用产品;
D、第四代:低压电器行业的创新发展期,行业基本完成从仿制生产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产品在第三代基础上,智能化特征更加凸显,并具备了小型化、高可靠、绿色环保、节能与节材等特点,目前正陆续推向市场。
作为工业领域的通用基础产品,低压电器行业平稳发展,产品需求稳定。从国家政策的要求来看,低压电器产品结构将不断调整优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市场会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开放式现场总线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使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终端用电系统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智能配电系统未来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
2、国际低压电器行业发展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低压电器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形成了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与各国本土优势企业共存的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低压电器行业的主要跨国公司有施耐德、ABB、西门子。这类企业掌握了低压电器行业中较为先进的技术,主导行业内全新一代产品的研发生产。
未来随着智能电网、5G、新能源等投资建设的持续推进,低压电器市场整体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行业在保持现有竞争格局的同时,国内优秀企业将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低压电器领域国产品牌将有更大的话语权。从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来看,提高低压电器产品的电子化、智能化水平对帮助构建智能电网以及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智能电网蓬勃发展大环境的带动下,智能配电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通道和良性循环。
3、低压电器行业发展特点
(1)形成规模较大、门类齐全的产业
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能满足下游行业一般配套需求的生产体系,为下游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通过持续的技术引进和骨干企业不断的研发攻关,在产品设计、工艺水平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国内企业制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逐步缩小。
(2)产品智能化水平和精益生产要求提升,优秀企业注重研发和工业化投入
随着新一代智能化低压电器的发展,对低压电器生产企业的智能制造和精益化生产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包括建立零部件自动仓储配送系统、自动化装配检测包装线等。当前不少中小企业受限于资金和规模,存在未及时更新升级换代设备、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全面的虚拟化技术及标准、共享服务的基础架构以及新应用程序平台的出现,使得统一的、综合的智能配用电网络化管理需求正日益显示出其迫切性。目前,行业优秀企业正愈发重视研发投入,产品研发投入规模不断增长,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智能配电系统的研究,提升企业生产的精益化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企业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加快整合淘汰
国内低压电器行业竞争激烈,低压电器行业的内部不断整合。中高端市场以跨国企业和少数本土企业为主,跨国企业正不断向国内中低端市场渗透,市场不断细化,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国内优秀企业加强研发和工业化投入,采取多样化的销售模式,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在中高端市场发力,努力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国产化替代。
根据低压电器协会的统计,行业内低压电器厂商超过万家,但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约 100 余家,行业内存在大量针对低端市场的小规模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随着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渗透,行业内整合洗牌趋势加剧,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处境将更加艰难。
4、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低压电器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历四代产品更替。从第一代的仿制再造到第四代的创新发展,目前的低压电器产品线在种类、性能、质量、产量等多方面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随着低压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低压产品的技术也呈现新的特点,朝着高性能、高可靠性、小型化、数字化、模块化、组合化、电子化、智能化、可通信、零部件通用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低压电器产品智能化是未来重要趋势,对于新一代由智能低压电器产品构成的智能配电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
全面感知:对电力配和用的各个环节信息全面智能识别,在信息采集、汇聚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全过程、资产全寿命、客户全方位感知。
数据互联:采集装置之间、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应用系统之间通过物联网标准化通信协议与通信网络,实现信息有效传递与交互。
安全可靠:利用数据总线、载波、无线专网、互联网等,实现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可靠、安全和高速信息传递。
云和智能处理:建立配用电的能源运行大数据收集、存储和运算等云系统,综合运用智能算法、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储存、智能分析,支撑应用服务、信息呈现、客户交互等业务功能。
尽管目前中高端市场及相关技术主要由大型外资或合资企业掌握,国内优秀企业通过引进吸收与技术创新,基本掌握第三代产品的核心技术,并努力实现第四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力争在智能配电发展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争取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产品结构和材料选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5、低压电器行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低压电器行业直接相关的政策对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下游相关行业的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影响低压电器需求,对低压电器行业间接产生重要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到低压电器在新建项目的需求,这其中包括电网建设及改造投资、房地产建设投资、大型工矿企业的建设投资、各类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资等。
(3)用电量:电能主要通过低压电器分配或控制,用电量的规模将直接影响低压电器的新增量和替换量。
(4)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装备制造业是低压电器行业重要的下游应用行业,装备制造业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品牌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低压电器行业将受到技术和需求层面的双重影响
6、低压电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计算机、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第一代智能断路器应运而生。同期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在技术层面为第一代智能配电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这个时期国际电器制造巨头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传统配电系统,把配电监测控制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研发了带有通信、监测、控制功能的智能化低压电器产品。
智能配电的核心价值在于使电网更加安全、可靠和高效。目前配电侧用户的主要痛点在于:设备管理、运维的人力成本上升;设备日常运维方案不科学导致成本和费用较高;节能减排力度增加导致对能耗管理要求提升;难以预测设备故障从而无法对风险提前预警。智能配电系统基于数据分析,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因此未来市场需求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