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上游原材料行业机会何在(附报告目录)
头盔行业起源
头盔,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人为追捕野兽和格斗,用椰子壳等纤维质以及犰狳壳、大乌龟壳等来保护自己的头部。以阻挡袭击。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又发明了金属头盔。国外最早的金属头盔是公元前800年左右制造的青铜头盔。而我国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铜盔, 正面铸有兽面纹,左右和后边可遮住人的耳朵和颈部,距今大约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殷墟铜盔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头盔了。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头盔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头盔区域结构
头盔的产地分布主要有广东佛山、广州,浙江的乐清(作为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主要产地,其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 40%以上),上海,北京等等。
头盔构成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是人们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中国古代称为胄、首铠、兜鍪或头鍪。
现代头盔组成:一般包括外壳、缓冲层、内衬层、护颚、系带、护目镜等。外壳是头盔的最外层,在撞击时承受和分散冲击,所以外壳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要;缓冲层在遇到大力冲击时起到缓冲效果,通常选用能吸收碰撞能量、无毒、无害、吸汗、透气的材料制成。
头盔组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头盔主要分 4 种:全盔、3/4 盔、半盔、上掀式盔。从安全性角度来讲的话,全盔的防护效果最好,可以保护头部所有位臵,包括下巴,缺点是透气性不好;3/4盔,保护了头部的四分之三,兼顾防护性和透气性;半盔,佩戴方便,但只能防护头顶区域,防护性有欠缺;上掀式盔又称揭面盔,是全盔的一种“补充款”,可以把下巴装臵完全翻上去,从全盔变成 3/4 盔,佩戴方便,防护性好。
外壳材料构成
外壳材料是头盔安全性的核心,ABS 及 PC 材料最为常用。影响头盔安全保护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头盔的保护区域、头盔的位臵稳定性、拉带系统的承受能力、对于撞击、穿刺的保护能力等。头盔外壳是头盔的最外层,在撞击时承受和分散冲击,是保护头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头盔外壳材质是头盔安全性的核心。常用的材料为 ABS 或 PC,其中 ABS 材料制作的头盔,以民用及成本相对低廉的头盔产品;而 PC 材料因其韧性及抗冲击性相对较好,所以多用于制作摩托车中高端头盔及赛车头盔等;PC/ABS 合金兼具两种材料优点,应用也十分广泛;玻纤、碳纤维头盔及尼龙头盔质量相对较高、价格昂贵,属于高端头盔外壳材料。
头盔外壳主要原材料分析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头盔缓冲层材料
头盔缓冲层材料主要有 EPS、EPP 等。头盔缓冲层在遇到外力冲击时起到缓冲效果,通常选用能吸收碰撞能量、无毒、无害、吸汗、透气的材料制成。多为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丙烯(EPP)和热塑性聚氨酯(PU)材料等。
头盔设备
头盔生产设备包括干燥桶、吸料机、注塑机、开模机床、上下料直角坐标机器人等,注塑机是头盔生产核心设备。
塑料机械包括三大品类,依次是注塑机、挤出机、吹塑机。其中尤其以注塑机占比最大。 目前注塑机占整个塑料机械 70%左右。
从全球来看,德国、奥地利、中国、日本、韩国和加拿大六国塑料成型设备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欧洲及日本等制造强国在塑料机械领域非常重视创新,全球超过45%以上的塑料机械专利由欧洲公司拥有,每年一半以上的出口额也来源于欧洲。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生产的精密注塑机、大型注塑机等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利润率很高,几乎垄断高端市场。而日本生产的电动注塑机,在北美地区市占率达到30%,主要在快速周期成型、高精度微型化注塑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虽然注塑机的高端市场主要被日欧垄断,但我国正在缩小和日欧的差距,中国企业基本占据中端市场份额,龙头企业正在高端区域和进口企业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