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与本土企业共存的国内耳机市场下六大进入壁垒(附报告目录)
1、行业发展现状
相对于音响,耳机具有方便快捷价格低等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销售的耳机产品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多,一方面跟上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现代人们生活的不同需要,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中国国内耳机市场介于初始阶段和中级阶段,高中端市场被日美欧品牌占据,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进行低层次的竞争。由于耳机行业兼具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特征,出于比较优势的考虑,国际范围内耳机产品的生产正在发生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生产中心已由欧美、日韩逐渐向我国转移。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国内外耳机市场竞争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报告》

从国内耳机产品分类来看,根据耳机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根据耳机的佩戴方式可分为便捷头戴式耳机、后挂式耳机、耳挂式耳机等。目前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是无线耳机以及便捷头戴式耳机,耳机产品的关注度与消费者消费观念以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随着技术的进步,耳机产品的不断细化,中国耳机消费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纵观整个耳机市场,外国品牌仍然在国内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个性化消费的增长,消费者对耳机的个性化需求将越加明显,相应的耳机市场将被进一步细分,这将为耳机制造商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6 年,苹果发布 iPhone 7 取消了 3.5mm 耳机接口,并正式发售无线耳机 AirPods,推动了耳机行业的变革。此后,AirPods 受到追捧,发货周期曾达到 6 周,一度供不应求。AirPods 的火爆销售正式打开了 TWS(True Wireless Stereo)的市场,而“无线”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耳机特性。TWS 耳机最大的特点是无线化,人们不必再为耳机线材缠绕而烦恼。依靠集成的光学传感器等,TWS 耳机从耳机盒中拿出即可自动连接使用,自动开关,非常方便。同时相比普通蓝牙耳机,TWS 耳机体积小、音质好,更先进的蓝牙技术的应用使其连接效率、稳定性更好,还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智能性,因而迅速吸引了消费者们的视线。
2、行业的发展趋势
纵观整个耳机市场,外国品牌仍然在国内占较大市场份额。但随着个性化消费的增长,消费者对耳机的个性化需求将越加明显,相应的耳机市场将被进一步细分,这将为耳机制造商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产品牌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研发、生产、市场运作方面的积累不断增加,竞争力逐渐上升。随着娱乐生活逐渐丰富及各种掌上娱乐设备的普及,耳机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在研发技术进步、产品细分程度提高等因素影响下,中国耳机市场需求将逐渐被释放,在全球耳机行业的竞争地位也在逐步提高。
目前,中国耳机市场上,无线耳机产品发展迅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增长点。有线耳机中产品多元化趋势明显,时尚耳机、降噪耳机、游戏耳机等纷纷成为市场潮流。整体上看,在技术升级和对用户需求细分这两大动力的推动下,中国耳机市场将继续保持良性发展趋势。消费类耳机产品朝着个性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耳机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1)无线耳机将继续加快普及进程
随着无线耳机售价的下降,无线音频的费用将越来越低。无线技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携的服务、生活以及更灵活的耳机使用方式,市场对无线耳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总体上看无线技术的发展将给耳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当前,蓝牙设备已从手机、电脑和耳机扩展到更多元的运用领域,成为大众化消费产品。但是从销售价格以及性价比上看,售价较低的蓝牙耳机音质表现较差,音质较好的蓝牙耳机售价较高,并非所有消费者能够承受。目前,无线耳机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多技术障碍需要突破。技术障碍的克服以及成本降低将进一步释放无线耳机消费市场。
(2)产品研发创新将进一步加大并树立国内品牌
在耳机市场上,高斯、歌德、拜亚动力、声海、铁三角和索尼等外资品牌在耳机行业具有良好的知名度,但是由于定位高端、售价高昂,往往将普通用户“拒之门外”。针对国外品牌存在的问题,国内耳机制造商主推中低端耳机产品,并以低价策略使中低端耳机在短期内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低价策略不利我国耳机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国内耳产品升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未来我国专业和民用通讯耳机企业将加大产品研发、提升产品的质量、不断推陈创新,以推动耳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简单的 OEM、ODM 业务逐步转化为以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作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式。特别在耳机核心部件如喇叭、音圈的生产中,我国将加强自主研发,建立自主品牌,提升国内耳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我国耳机行业生产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品牌的建立,我国耳机产品将在世界耳机市场上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3)市场逐步细分,HiFi(高保真)概念深入民心
目前耳机依旧是市场上最活跃的音频产品之一,涵盖了语音通讯、音乐视听、游戏、DJ、医疗设备等不同应用,覆盖领域广泛,实用性很强,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耳机消费方面,消费者更加注重高性能耳机产品带来的听觉盛宴。因而 HiFi 级别的高品质耳机将会成为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产品之一,例如铁三角和声海都展出了不少 HiFi 级别的耳机。随着耳机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耳机的抗阻、频率范围、灵敏度、总谐波失真及声压分贝等技术参数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3、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企业
耳机属于电声行业的范畴。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声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目前,我国电声产品制造企业已经超过 3,000 家,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浙江等地,形成了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耳机行业竞争状况基本表现为耳机品质越高端,竞争相对越平稳,耳机品质越低,竞争相对越激烈。具有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进一步扩大优势,从而加速行业整合。行业内目前已经形成了外商投资与国内本土企业共存的竞争格局。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有奥地利的 AKG、德国的拜尔动力、美国的歌德等跨国公司,该类企业掌握行业中的先进技术,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生产高端耳机。国内企业主要包括硕美科、漫步者、歌尔声学等企业,占领国内中低端耳机市场。
在国内耳机行业,国内耳机制造商众多且规模偏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出现不同程度低价中标的混乱竞争格局,产品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由于该行业门槛较低,更多生产商进入使竞争格局到了更为激烈的程度。
4、耳机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技术与研发壁垒
耳机产品研发需要整合包括前瞻性分析、产品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算法设计、零部件选型、模具开发等诸多能力与技术,并且将分析和预判市场趋势、掌握上下游最新技术动态、娴熟运用各类开发软件等能力融入产品设计和开发。除此之外,还要具有整合各式声学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结构试验室等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协同客户开发出最具竞争力产品的能力。
(2)人才和企业文化壁垒
由于各类中高端耳机品牌主要集中在欧美日,企业要拥有对客户产品需求和技术动向熟悉了解的国际化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工业4.0的兴起,企业要拥有熟悉这些前沿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聘雇、培养和融合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尤其针对中高端的管理及技术人才,更需要企业将尊重员工作为核心价值观构成要件,企业要以人为本,建立正向激励的自由创新机制,使员工能在企业内尽情发挥才干,从而稳定这些复合型中高端人才。而这种正向循环的核心价值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新进入企业在发展初期面临一定的人才和企业文化壁垒。
(3)规模生产和全球布局壁垒
耳机产品生产具有生产线多、原材料品种多且数量大的特点,产品的交货周期较短、季节性强,客户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高,企业必须要依靠规范化的生产工艺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严格的供应链管理、多环节的产品检测以满足客户对于交期和交货量的需求。
耳机产品的生产过程涉及材料科学、结构设计、电子工程、电磁学、机械加工、安全和电磁兼容等领域,随着市场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耳机产品的外形尺寸、结构设计、输出功率、频响范围、信噪比、失真度以及产品合格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结构设计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需要企业积累和掌握大量制造经验和工艺,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快速调整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
除此之外,在面向全球客户不同需求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全球产能布局以提高生产弹性,有效管控贸易风险和汇率风险,也是下游客户选择合作伙伴重要的考虑因素,拟进入行业的新企业较难在短时间内具备规模生产和全球布局的能力。
(4)渠道壁垒
耳机产品的时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耳机行业产业链的特点要求耳机产品出口生产企业必须尽早地参与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之中。目前全球耳机产品的市场格局,决定了国际品牌商掌握终端市场渠道和最前沿的产品开发信息。耳机产品出口生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与国际品牌商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5)完整成熟的服务方案壁垒
耳机产品需整合各式结构元件、电子元器件、扬声器等材料形成完整的产品,因此企业上下游垂直整合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消费者对音质要求、外观工业设计、便携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耳机品牌客户对于供应商产品结构的设计、电子元件的选用能力要求大大提升。行业内知名品牌客户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是否具有跨产品的技术研发与生产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垂直整合与一站式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的系统解决服务方案的能力,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壁垒,拟进入行业的新企业较难在短时间内具备系统解决服务方案的能力。
(6)声誉壁垒
耳机产品出口生产企业主要客户为耳机国际品牌商。在全球耳机产业价值链上,国际品牌商根据其自身定位和比较优势,将耳机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环节全部外包给OEM/ODM厂商,其主要精力则投向于产品前沿技术开发,以及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上,因而品牌商对供应商新产品研发能力、准时交付能力、品质控制能力等要求很高。新进入本行业的耳机出口生产企业只有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实力,积累生产经验,确立在客户中的良好信誉和形成一体化服务能力,做到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向客户交货,形成良好的历史记录,才能稳定地参与耳机产业链全球价值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