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信息化行业三大特性及竞争态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1、行业概况
煤矿信息化是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视频技术、煤矿生产工艺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通过各自控系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统一存入数据库中进行集中分析和处理,以为煤矿的生产调度、班组管理、安全要素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支持及实施平台,进而使煤矿达到高信息化、高自动化、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及高效益的目的。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煤矿信息化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煤矿信息化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矿产资源信息和矿山设计、矿井建设及开采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煤矿生产过程监控、全矿井生产安全监测、生产过程信息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各种检测仪器仪表、传感器、自动化设备的网络化、智能化及其在恶劣生产环境中的安全可靠应用;图像监视和传输的数字化;煤矿企业管理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系统;基于信息融合技术渗透到生产、安全与经营各个层面的决策支持系统。该六个方面相互交错、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煤矿信息化结构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各类技术的发展,煤矿信息化正向信息扩展、高度集成、综合应用、自动控制、预测预报、智能决策的方向快速发展。尽管现有的各类煤矿自动化及信息化系统在实现技术以及应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随着煤矿信息化行业的不断规范和各类标准逐步确立,现有各类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必将进一步融合,并最终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能够满足煤炭企业各类业务应用的的模块化全能系统。

2、行业特性
(1)行业的周期性
煤矿信息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更多的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与工业行业的投资周期相关性较小。目前,我国政府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支持行业的发展,而且从未来看,我国仍将不断加大对煤矿信息化行业的扶持力度;同时,我国软件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煤矿对信息化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煤矿信息化行业的稳步发展;因此,未来几年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周期性并不明显。
(2)行业的季节性
煤矿信息化行业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各煤炭企业集团、分/子公司及其所辖煤矿,这些客户多为国有企业,其通常在年初拟订设备购置预算,报经上级批准后在年中进行招投标并开始签定订单,并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进行采购、调试和验收;而且,煤炭生产企业出于预算控制的考虑,亦倾向于将更多的采购金额落实在下半年。因此,煤矿信息化行业呈现一定的季节性,通常表现为上半年是销售淡季、下半年是销售旺季的特点。
(3)行业的区域性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及新疆等十个省(自治区)的境内,与煤炭资源分布相对应,我国煤矿也多集中于这些地区;而实际中,因市场竞争、开拓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业内厂商尤其是各中小厂商的市场区域多局限于其所在地区或周边的市场区域。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煤矿信息化行业呈现一定的地域性特点。
3、行业竞争态势
我国煤矿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初期的信息化建设大都是由自控系统集成商来承担,其所建设的信息化平台仅是将 PLC、组态软件和网络设备等通用技术和产品进行简单的集成而形成的自控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也仅是将各环节所采集到的数据集中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切换显示,并未实现数据分析、共享及集中处理。煤矿信息化行业的竞争态势也曾一度是在几家国外大品牌 PLC、组态软件和网络设备厂商的主导下由众多自控系统集成商进行着恶性的低价竞争。
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各煤矿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力度的提高,一些软件公司和网络集成商也开始涉足煤矿信息化领域,在已运用成熟的自控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网络集成及通讯技术,逐渐开出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及数据集中处理的现代化的煤矿信息化管理软件产品,并将其作为现代煤矿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顶层信息处理平台。而这些煤矿信息化软件产品已逐渐在煤矿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占据核心位置并处于主导地位。
这种现代化的煤矿信息化管理软件产品属于新兴产品,且其开发需要对系统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应用软件进行系统性和功能性的开发,并综合利用网络集成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数据共享与集中处理,产品技术门槛较高,目前能够具备这类产品研发能力的厂商相对较少,因此其竞争程度相对较低,竞争态势尚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