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7年循环经济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北京 • 普华有策
1
2021-2027年循环经济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报告编号 :
    XHJJ
  • 发布机构 :
    普华有策
  • 报告格式 :
    纸质版/电子版
  • 付款方式 :
    对公/微信/支付宝/银联支付
  • 交付方式 :
    Email/微信/快递
  • 售后服务 :
    一年数据更新服务
  • 详情咨询 :

    公司客服:010-89218002

    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

    张老师:18610339331

  • 邮件订购 :
    puhua_policy@126.com;13911702652@139.com
浏览量 : 294
下载 : 3242

化工行业循环经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

1、我国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004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2005年,我国正式决定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同年7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发展循环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2005年10月,我国发布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目标创建100家绿色园区。截止2020年10月,从工信部公布的“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来看,目前我国总计已评选出172家绿色园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其中,化工园区26家,占比15.12%。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7年循环经济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化工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趋势

2-210GGG452B4.png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1)化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当前化工行业发展形势在逐渐朝着绿色、清洁、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转换,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化工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和扶持循环化工产业,同时,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趋严,也倒逼化工企业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和布局,逐渐向绿色化工和循环化工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化工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经营成本,较传统化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具备更加显著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进一步强化,而行业内较早投入循环化工的企业将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

(2)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进一步加快

化工园区是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绿色和生态化工园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2017 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现有园区要积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链接,增强资源能源等物质流管理和环境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在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未来我国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化工园区产业链布局将更加合理,并进一步带动园区循环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3)循环化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

循环经济3R原则要求化工企业在确保在减少原材料与能源的使用的基础上,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而技术工艺的创新和应用则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近年来,行业内一批较早发展循环化工的企业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在固废处理处置技术、废渣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为我国循环化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我国循环化工的快速发展,未来环境友好型工艺技术将更加成熟,应用领域将更加深入,技术先进的循环化工企业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从而进一步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目录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述

1.1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1.1.1 循环经济的内涵

1.1.2 循环经济的原则

1.1.3 循环经济的优势

1.1.4 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1.2 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2.1 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1.2.2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1.2.3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求

1.2.4 在生态协调中发展的要求

1.2.5 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6 可有效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1.3 循环经济产业链分析

1.3.1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

1.3.2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征

1.3.3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类型

1.3.4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1.3.5 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机制

 

第二章 2016-2021年国际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经验

2.1 国际循环经济发展综况

2.1.1 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起源

2.1.2 各国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布局

2.1.3 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分析

2.1.4 全球再生资源回收产值规模

2.1.5 主要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2.1.6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2.1.7 欧盟循环经济发展布局分析

2.2 典型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案例及启发

2.2.1 荷兰循环经济发展案例

2.2.2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特点

2.2.3 丹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2.4 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2.5 其他国家典型发展案例

2.2.6 国际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第三章 2016-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分析

3.1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运行状况

3.1.1 产业发展历程

3.1.2 产业发展阶段

3.1.3 阶段成果分析

3.1.4 单位能耗状况

3.1.5 区域发展格局

3.1.6 产业发展特色

3.2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分析

3.2.1 青海省

3.2.2 山东省

3.2.3 鹤壁市

3.3 互联网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3.3.1 互联网的融合渗透加快

3.3.2 搭建循环经济网络服务平台

3.3.3 循环经济网络融资平台分析

3.3.4 “互联网+”资源再生模式

3.4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建设状况

3.4.1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4.2 循环经济试点开展状况

3.4.3 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4.4 循环经济试点经验总结

3.4.5 循环经济试点典型模式

3.5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

3.5.1 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3.5.2 循环经济是最佳转型模式

3.5.3 循环经济应用的典型实践

3.6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6.1 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3.6.2 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3.6.3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3.6.4 循环经济调控政策的问题

3.7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3.7.1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3.7.2 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3.7.3 逐步完善循环经济调控政策

3.7.4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3.7.5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

3.7.6 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3.7.7 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要点

3.7.8 进一步需要提高公众参与度

 

第四章 2016-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的政策环境

4.1 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4.1.1 政府支持

4.1.2 政策汇总

4.1.3 行业标准

4.1.4 政策规划

4.2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解读

4.2.1 循环经济促进法主要内容

4.2.2 循环经济促进法历史地位

4.2.3 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必要性

4.2.4 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建议

4.3 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政策分析

4.3.1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4.3.2 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

4.3.3 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4.3.4 强化循环经济制度供给

4.3.5 激发循环经济发展新动能

4.3.6 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行动

4.3.7 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4.4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解读

4.4.1 节能减排工作方案解读

4.4.2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部署

4.4.3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4.4.4 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意见

4.4.5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

4.4.6 多项政策聚焦垃圾分类

4.4.7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政策

4.4.8 循环消费政策逐步出台

4.5 循环经济地方政策成果

4.5.1 长三角

4.5.2 河南省

4.5.3 安徽省

4.5.4 浙江省

4.5.5 四川省

4.5.6 张家港

4.6 循环经济政策影响

4.6.1 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现状

4.6.2 新形势下政策体系问题

4.6.3 新形势下政策体系建议

 

第五章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源头——资源节约产业

5.1 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5.1.1 资源节约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

5.1.2 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基础

5.1.3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5.1.4 循环经济助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5.2 水资源节约行业分析

5.2.1 节水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5.2.2 我国节水产业发展状况

5.2.3 农业节水行业发展状况

5.2.4 工业节水行业发展状况

5.2.5 城市节水市场潜力分析

5.2.6 节水服务产业发展机制

5.2.7 节水企业项目投资动态

5.2.8 节水产业总体发展规划

5.2.9 节水产业迎来利好政策

5.3 能源节约相关产业运行状况

5.3.1 工业节能状况发展分析

5.3.2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分析

5.3.3 配电网节能市场空间

5.3.4 建筑节能市场发展分析

5.3.5 余热发电关注度上升

5.3.6 节能产业未来发展规划

5.4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行业分析

5.4.1 节约用地得到社会重视

5.4.2 土地利用的提升转变

5.4.3 节地技术和模式分析

5.4.4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果

5.4.5 各地建设用地节约指标公布

5.4.6 节地技术及模式的发展对策

5.4.7 低效用地效益化发展分析

5.4.8 节约用地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第六章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基础——资源分类回收产业

6.1 资源回收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6.2 2016-2021年中国资源回收产业状况分析

6.2.1 资源回收渠道

6.2.2 资源回收规模

6.2.3 资源回收特点

6.2.4 资源回收问题

6.2.5 行业发展展望

6.3 2016-2021年中国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分析

6.3.1 垃圾分类回收流程

6.3.2 行业政策环境优化

6.3.3 垃圾分类细分行业

6.3.4 各地垃圾分类布局

6.3.5 垃圾分类实施状况

6.3.6 企业市场布局情况

6.3.7 重点城市发展分析

6.3.8 行业发展主要问题

6.3.9 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6.3.10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6.4 中国细分资源品种回收状况分析

6.4.1 有色金属回收

6.4.2 塑料回收

6.4.3 废纸回收

6.4.4 轮胎回收

6.4.5 电池回收

6.4.6 玻璃回收

6.5 可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分析

6.5.1 分散型网络模式

6.5.2 层级型网络模式

6.5.3 柔性管理模式

6.5.4 点对点回收模式

6.5.5 承包协议模式

6.5.6 模式对比分析

6.5.7 模式改进建议

6.6 “互联网+资源回收”发展模式

6.6.1 发展背景

6.6.2 模式介绍

6.6.3 发展案例

6.6.4 问题和建议

 

第七章 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核心——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

7.1 资源循环再利用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7.2 2016-2021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分析

7.2.1 产业发展使命

7.2.2 政策发展环境

7.2.3 行业发展特点

7.2.4 产值规模目标

7.2.5 产业重点布局

7.2.6 企业运行状况

7.2.7 产业发展机遇

7.2.8 产业发展困境

7.2.9 产业发展对策

7.3 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财务状况

7.3.1 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经济规模

7.3.2 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7.3.3 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7.3.4 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7.3.5 中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7.4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标准统计分析

7.4.1 行业标准制定情况

7.4.2 基础标准统计分析

7.4.3 废旧产品标准统计分析

7.4.4 回收及分拣标准统计分析

7.4.5 基建及管理标准统计分析

7.4.6 贸易及物流服务标准统计

7.4.7 信息化标准统计分析

7.4.8 加工及技术标准统计分析

7.4.9 再生产品标准统计分析

7.4.10 环保、安全等其他标准统计

7.5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

7.5.1 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7.5.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点

7.5.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5.4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

7.5.5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分析

7.5.6 秸秆生物质的能源化应用

7.5.7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分析

7.5.8 各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7.5.9 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案例分析

7.5.10 农业废弃物利用问题及措施

7.6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

7.6.1 工业固体废物的内涵及分类

7.6.2 一般工业固废产量及利用状况

7.6.3 大宗工业固废产量及利用状况

7.6.4 工业危险废物产量及利用状况

7.6.5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发进展

7.7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

7.7.1 生活垃圾产生量规模

7.7.2 生活垃圾清运量规模

7.7.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7.7.4 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

7.7.5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分析

7.7.6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状况

7.7.7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7.7.8 生活垃圾发电市场预测

7.8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

7.8.1 建筑垃圾基本分类

7.8.2 建筑垃圾主要危害

7.8.3 建筑垃圾规模状况

7.8.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益

7.8.5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

7.8.6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空间

7.8.7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动态

7.8.8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建议

7.8.9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发展机遇

 

第八章 2016-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相关热点产业分析

8.1 雨水循环利用产业分析

8.1.1 雨水利用产业发展阶段

8.1.2 雨水利用技术应用情况

8.1.3 雨水回收利用发展现状

8.1.4 海绵城市运行原理分析

8.1.5 海绵城市建设规模分析

8.1.6 海绵城市迎来政策机遇

8.2 土壤修复产业分析

8.2.1 行业政策扶持

8.2.2 行业需求延伸

8.2.3 市场规模分析

8.2.4 企业发展分析

8.2.5 细分市场分析

8.2.6 主要商业模式

8.2.7 产业发展对策

8.2.8 技术发展趋势

8.3 废弃电器电子资源化利用产业

8.3.1 行业扶持政策

8.3.2 行业管理标准

8.3.3 产品回收规模

8.3.4 产品处理规模

8.3.5 资源化处理状况

8.3.6 基金补贴制度

8.3.7 行业发展前景

8.4 报废汽车回收与资源化处理行业

8.4.1 行业利好政策

8.4.2 汽车保有量规模

8.4.3 回收规模分析

8.4.4 资源化利用能力

8.4.5 竞争主体分析

8.4.6 行业投资前景

8.5 报废机床回收再制造行业

8.5.1 机床工业运行

8.5.2 政策环境分析

8.5.3 行业发展综况

8.5.4 市场需求环境

8.5.5 发展困境及对策

8.5.6 行业发展前景

8.5.7 未来发展趋势

 

第九章 2016-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

9.1 煤炭产业

9.1.1 产业运行状况

9.1.2 发展意义分析

9.1.3 循环经济模式

9.1.4 循环经济困境

9.1.5 循环发展路径

9.1.6 循环发展方向

9.2 钢铁产业

9.2.1 产业运行状况

9.2.2 回收情况统计

9.2.3 循环发展需求

9.2.4 循环发展影响

9.2.5 循环发展优势

9.2.6 循环发展困境

9.2.7 循环发展路径

9.2.8 循环发展战略

9.2.9 发展案例分析

9.3 石化产业

9.3.1 产业运行状况

9.3.2 循环发展需求

9.3.3 区域发展动态

9.3.4 循环发展困境

9.3.5 循环发展对策

9.3.6 循环发展路径

9.3.7 发展案例分析

9.4 电力产业

9.4.1 产业运行状况

9.4.2 循环发展需求

9.4.3 火电循环发展

9.4.4 循环发展优势

9.4.5 企业发展方向

9.4.6 循环发展路径

9.5 纺织产业

9.5.1 产业运行状况

9.5.2 回收情况统计

9.5.3 回收利用技术

9.5.4 循环发展领域

9.5.5 循环发展技术

9.5.6 废物处理模式

9.5.7 智能生产制造

9.5.8 项目发展动态

9.5.9 循环发展路径

9.6 化纤产业

9.6.1 产业运行状况

9.6.2 化纤循环经济

9.6.3 再生PET发展综况

9.6.4 再生PET价格走势

9.6.5 再生PET投资预测

 

第十章 2016-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10.1 国际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10.1.1 德国全面发展模式

10.1.2 日本政府推进模式

10.1.3 丹麦系统发展模式

10.1.4 美国循环消费模式

10.2 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层面

10.2.1 企业循环模式

10.2.2 园区循环模式

10.2.3 社会循环模式

10.3 循环经济的PPP融资模式

10.3.1 PPP模式的基本分类

10.3.2 PPP项目投资规模分析

10.3.3 PPP应用于循环经济产业

10.3.4 PPP应用于循环经济项目

10.3.5 PPP项目规范管理加强

10.3.6 PPP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10.4 循环经济的绿色金融模式

10.4.1 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10.4.2 国内绿色金融发展提速

10.4.3 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特点

10.4.4 绿色金融助力循环经济

10.4.5 绿色金融试验区设立计划

10.4.6 绿色金融应用案例分析

10.4.7 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10.4.8 绿色金融发展趋势预测

10.5 循环经济供应链金融模式

10.5.1 供应链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10.5.2 循环经济与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10.5.3 供应链金融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10.5.4 供应链金融体系应用问题

10.5.5 供应链金融体系应用建议

10.6 循环经济退税贷融资模式

10.6.1 模式发展概况

10.6.2 案例发展分析

10.6.3 模式发展展望

 

第十一章 2016-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分析

11.1 产业园区的循环发展机制分析

11.1.1 问题提出

11.1.2 解决思路

11.1.3 内容及做法

11.1.4 推进步骤

11.1.5 风险及保障机制

11.1.6 适用范围

11.2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综况

11.2.1 园区规模分布

11.2.2 园区发展特点

11.2.3 示范项目分布

11.2.4 园区发展模式

11.2.5 园区评价体系

11.2.6 园区发展要求

11.2.7 园区发展环节

11.2.8 园区发展障碍

11.2.9 发展战略选择

11.3 园区循环化发展改造分析

11.3.1 园区改造发展契机

11.3.2 化工园区循环改造

11.3.3 钢铁园区循环改造

11.3.4 纺织印染园循环改造

11.4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分析

11.4.1 指导意见发布

11.4.2 基地建设意义

11.4.3 总体发展要求

11.4.4 总体建设目标

11.4.5 重点任务分析

11.5 典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1.5.1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1.5.2 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

11.5.3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园区

11.5.4 河北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

11.5.5 邵阳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

11.5.6 高邮苏中循环经济产业园

11.5.7 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

11.5.8 四川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

11.6 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投资动态分析

11.6.1 马钢皖北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11.6.2 密云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11.6.3 东海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动态

11.6.4 海外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动态

11.6.5 济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合作动态

11.6.6 黑龙江省东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

11.6.7 金岩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动态

11.6.8 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项目签约

11.6.9 南宁生活垃圾循环处理产业园动态

11.6.10 山东利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动态

11.6.11 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投资布局

 

第十二章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重点企业项目投资案例深度解析

12.1 格林美绿色拆解循环再造车用动力电池包项目

12.1.1 项目基本情况

12.1.2 项目投资价值

12.1.3 项目实施安排

12.1.4 项目投资估算

12.1.5 项目经济效益

12.2 三聚环保万吨级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

12.2.1 项目投资背景

12.2.2 项目基本情况

12.2.3 项目投资价值

12.2.4 项目经济效益

12.2.5 项目投资风险

12.3 株冶集团电铅及稀贵综合回收项目

12.3.1 项目投资背景

12.3.2 项目基本情况

12.3.3 项目投资主体

12.3.4 项目投资价值

12.3.5 项目投资风险

12.4 兰太实业氯化异氰尿酸废水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12.4.1 项目基本情况

12.4.2 项目投资必要性

12.4.3 项目投资可行性

12.4.4 项目投资价值

12.4.5 项目投资风险

12.5 正平股份城市建筑垃圾及尾矿回收处理再利用项目

12.5.1 项目基本情况

12.5.2 项目投资价值

12.5.3 项目投资概算

12.5.4 项目实施安排

12.5.5 项目经济效益

12.5.6 项目投资风险

 

第十三章 2016-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投融资分析

13.1 循环经济产业投融资特点

13.1.1 产业融资特征与需求

13.1.2 投融资主体日趋广泛

13.1.3 产业融资方式创新

13.1.4 地区产业基金建立

13.2 国际循环经济投融资分析

13.2.1 公募基金投融资分析

13.2.2 企业债券投融资分析

13.2.3 私募基金投融资分析

13.2.4 循环经济投融资机遇

13.3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融资分析

13.3.1 融资方式

13.3.2 融资困境

13.3.3 融资建议

13.4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融资路径分析

13.4.1 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

13.4.2 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

13.4.3 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13.4.4 完善投融资数据统计

13.5 完善循环经济金融市场建设

13.5.1 继续完善主板市场

13.5.2 发展创业板市场

13.5.3 推进债券市场发展

13.5.4 创立循环经济投资基金

 

第十四章 2021-2027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的投资建议

14.1 中国循环经济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14.1.1 市场机会矩阵分析

14.1.2 市场进入时机判断

14.2 中国循环经济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14.2.1 经济因素

14.2.2 政策因素

14.2.3 市场因素

14.2.4 需求因素

14.2.5 技术因素

14.3 中国循环经济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14.3.1 技术壁垒

14.3.2 资金壁垒

14.3.3 企业壁垒

14.4 2021-2027年中国循环经济行业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14.4.1 市场风险

14.4.2 技术风险

14.4.3 信息风险

14.4.4 环境与健康风险

14.4.5 道德风险与制度风险

14.4.6 风险叠加与相互作用

14.4.7 风险预防及应对措施

 

第十五章 2021-2027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15.1 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及趋势分析

15.1.1 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15.1.2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15.1.3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前景

15.1.4 循环经济产业融合趋势

15.1.5 循环经济重点发展环节

15.1.6 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15.1.7 产业互联网化趋势渐强

15.2 “一带一路”下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订购流程
    电话购买

    拔打普华有策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01089218002,24小时值班热线杜经理:13911702652(微信同号),张老师:18610339331

    在线订购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邮件订购

    发送邮件到puhua_policy@126.com;或13911702652@139.com,我们的客服人员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签订协议

    您可直接下载“订购协议”,或电话、微信致电我公司工作人员,由我公司工作人员以邮件或微信给您“订购协议”;扫描件或快递原件盖章版

支付方式
    对公打款

    户名: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复兴路支行
    账号:1121 0301 0400 11817

    发票说明

    任何客户订购普华有策产品,公司都将出具全额的正规增值税发票。发票我们将以快递形式及时送达。